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
要尊重和维护一切有利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略劳动仍是庞杂劳动,都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奉献的劳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1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热爱劳动》。
同学们,不知你们想过没有: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交通工具,读的书籍,玩的玩具等等,这些物品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地球诞生的哪天起就存在的呢,还是通过人们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相信大家都知道问题的答案。不止如此,除了空气、水这些极少的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存在的东西以外,其他所有物品都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劳动是伟大的。如果没有劳动,人类将无法生存,当然也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劳动者,爸爸妈妈不可能照顾我们一辈子,终有一天我们要自食其力,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幸福,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做贡献,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所以我们应当从小热爱劳动,每天通过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叠被子,整理房间,帮妈妈洗洗碗、扫扫地、倒倒垃圾、在学校认真做值日等等来锻炼自己,为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色的劳动者作准备。
也许有些同学贪图安逸,厌恶劳动,这是非常不应该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不爱劳动的人往往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没有责任心、做事能力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恰恰相反,热爱劳动的人各方面都很出色。他们善良、友好、懂得分享和谦让、懂得尊重人,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能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人,做事情得心应手,遇到困难会动脑筋去解决。总之,热爱劳动有许多好处,它可以创造财富,让人的生活更富足,同时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劳动技能,启迪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磨练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劳动还能给人带来快乐,让人感到幸福。
同学们,你们更愿意成为热爱劳动的人呢?还是成为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人呢?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树立“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做一名热爱劳动的、快乐的小小劳动者,让我们的生命因劳动而有价值,让我们的生活因劳动而更加绚丽多彩。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2
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每个公民的根。
劳动是人的进化。
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
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
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人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古猿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最终走出森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是由于劳动,才能使我们祖先由动物进化成现在的人类。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是劳动改变了世界。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不劳而获是犯罪的重要思想根源。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百折不挠,让华夏同胞,不懈努力,迎难而上;孜孜不倦,使中华英豪,充满激情,争做栋梁。
纵观历史,正如鲁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都是从平时的劳动中汲取经验以及总结成事。“劳动”就是为了激发人们潜在的本能。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正因为如此,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才会在此次“两会”中提出新世纪青少年的“八荣八耻”,才会在其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这指出了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道理。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凡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同时还向人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仅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就,也是光荣的。任何不珍惜和不尊重辛勤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极为可耻的,同样也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谴责。
光阴是短暂的,大学的时光更是很容易一去不复返的。在此我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能抓紧身边的分分秒秒,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将来的大事谋发展。
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庆五一,爱劳动》。
五月披着节日的盛装即将来临,今天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我要赞美劳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劳动者的幸福之日,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一场节日盛典。但你可知道这一天来之何等不易?何等艰难?美国芝加哥21.6万余名工人的大罢工,就是在1886年的这一天。
为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他们英勇冲锋,浴血奋战,他们的生命如彩虹般消失,他们的鲜血如浪花般飞溅。当正义与胜利终于紧紧相拥之日,从120多年前的五月一日开始,这一天就成了全世界劳动人民心中不倒的丰碑、永久的纪念。
劳动进化人类,劳动改造自然,劳动描绘明天。是劳动者平地建起了高楼大厦,是劳动者把贫瘠的荒山改造成万亩良田,是劳动者把人类最美丽的梦想一一实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歌唱劳动者的伟大,赞美劳动者的平凡。有很多人们默默无闻的靠自己全部的力量去拼搏、去进取、去创造,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他们同样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现在还是中学生,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首先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在社会上,参加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第三,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第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是光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在这里我呼吁同学们,请你热爱劳动吧,因为劳动者是光荣的,劳动者是幸福的!我们的幸福生活就来源于父母的日夜操劳,来源于老师的辛勤工作,来源于全社会广大劳动者的共同奉献!在这里,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向他们问候!祝他们“五一劳动节”快乐!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4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应该怎样纪念和庆祝这一伟大光辉的节日呢?
1886年的5月1日,美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出动大批军队和警察,残酷地镇压了芝加哥工人因要求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集会斗争。这说明,工人阶级不要说争取主人的地位,就是要求改善基本的生活条件也会遭受到血腥的镇压。把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就是旨在动员并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的自由、解放,为最终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而不懈斗争。
我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当家作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正呈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旺盛活动力,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
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责无旁贷地挑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担,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作为一名中学生,从小就应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关心国家大事,热爱自己的家园,树立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有高尚品质的人。我们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把我国建设繁荣富强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对"五.一"国际劳动节最好的的纪念。
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5
各位同学: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每当唱起这支歌,亲爱的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呢?对,小喜鹊靠劳动为自己建造新房子,小蜜蜂靠劳动换来甜美的蜜糖,是劳动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国劳动人民的节日。 100多年前,世界上的劳动人民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工人每天工作的时间长达14到16个小时,尽管是这样,他们还是经常不得温饱。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20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这一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后来,国际工人组织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就把这天为国际劳动节。
直至今日的几十年间,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着,为我们创造了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时传祥伯伯是一名掏粪工人,它以主人翁的精神做好清洁工作,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受到大家的尊敬;“铁人”王进喜不顾身体的虚弱,以“铁人”的精神奋斗在大庆油田几十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功立业;李素丽,北京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身挎票袋在小小的车厢里工作了15个春秋,向人们传递着她的真情与爱心;上海平凡的房修水电工徐虎,21年来“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及时雨”、“夜明珠”……正是这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劳动者的辛勤耕耘,才有我们祖国大家园的瓜果飘香、和睦安详。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同学们,用我们的双手去劳动,用我们的双手去酿造更甜美的生活!
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相关文章:
劳动节主题的演讲稿范文
上一篇:小学生五一劳动节的演讲稿
下一篇:2021年五一劳动节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