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演讲稿 > 演讲技巧 > 领导演讲的三点小技巧

领导演讲的三点小技巧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领导演讲的三点小技巧

朋友们:大家发!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当年小平同志那么大的领导,可他说的“白猫黑猫”“摸着石头过河”等,大家听了就会明白;但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讲话,他们出口就是什么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块状经济……,往往听得大家是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因此希望领导干部能把话说得明白些。那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把话说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呢?在这里我有以下三种方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在演讲的时候,不妨来点“大白话”
  讲话首先是靠人的听觉接受的,所以要让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领导者就要尽量少用晦涩难懂的书面语,多讲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语气自然、节奏明快,说出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赏心悦耳。
  井冈山斗争前期,许多同志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也不懂什么叫游击战术,毛泽东简明扼要地将其概括为“十六字方针”,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并在一次会议上进一步解释道:“打仗行军就是一门学问,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赚钱就来,蚀本不干。”
  毛泽东这番对游击战术的解释,讲的可谓都是生活中的大白话,浅显易懂还好记,即便是没有文化的红军战士也能听得明明白白。如果我们每一位领导讲话都能像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样,将深奥难懂的理论简明扼要地用“大白话”概括出来,然后介绍给群众,相信群众再也不会有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的感觉了!
  第二、演讲当中不妨借助“修辞格”
  对于修辞格中的比喻、类比、借代等方式,如果领导者运用得当,就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事物简明化,让群众听得顺耳又顺心。
  在一次座谈会上,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在谈到干部作风时说:“现在很多事情没办好,成效不显著,不是方向不明、政策不对,主要是干得不行,没有落到实处。有一传手,没有二传手,尤其缺乏扣球手,总不得分。有些做法看起来花花哨哨、热热闹闹,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扫帚顶门——杈多劲儿小。‘
  干部作风问题是个大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在这里,李瑞环同志巧用“打球”和“扫帚顶门”两个贴切的比喻,谈笑间把一些干部花里胡哨的浮躁作风剖析得入木三分,形象又生动、通俗又易懂。
  被老百姓誉为“当代黑脸包公”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峰,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谈到群众与干部的关系时说:“家里雇个保姆,叫私仆;人民拿出钱来雇你为大家办事,叫公仆。公仆就是人民的仆人。老百姓拿粮食养一头猪,一年卖好几百块钱;养一头牛,能拉犁拉车;那么养你这个公仆,却不为人民办事,养你何用?”
  在这里,姜瑞峰没有对于部队伍中的消极腐败现象来一番长篇大论,而是拿老百姓养家畜进行类比,生动地说明了“执政为民”的深刻道理,讲得特别通俗实在,毫无说教意味,使与会人员内心深受触动。可见修辞格的使用可以为领导的讲话增色不少,当然了,修辞格也不能乱用,切记千万不要把本来简单的话语“修”得更加复杂,更不能把本来明白的道理“修”得更加抽象。
  第三,在演讲当中不妨引用一些“大众语”
  老百姓的语言是最为生动鲜活的,领导干部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注意向群众学习,在讲话中不妨适当引用一些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俗语、谚语、顺口溜等大众语言。
  2008年5月6日,在宁波市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谈到民生问题时说:“这几年宁波市改善民生工作富有成效,但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不小差距。我听说现在有一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跟你;病不起,药费让人脱层皮: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这句顺口溜可能不够准确全面,但也说明部分老百姓生活压力很大。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里,巴音朝鲁不是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用群众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来谈民生,把问题说得深刻而不深奥.让人一听就明白群众面临的具体困难,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处理问题,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以至于当时不少媒体纷纷撰文对这种讲话方式予以肯定。
  温家宝总理曾说:“我最怕讲群众不懂的话!”善于讲话的领导总是用浅显的话说明深奥的道理,用易懂的事例说明难懂的问题。领导者少讲“官话”,多说“民语”,是对群众的一种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做好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的“金钥匙”。愿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这些领导那样,多一点平民之态、平和之气,多说一些务实、亲民、通俗、易懂的“民语”。
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