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至节气的养生保健知识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2021年夏至节气的养生保健知识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年夏至节气的养生保健知识,欢迎查阅!
夏至节气养生保健知识
饮食宜多吃“苦”
在中医养生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在饮食方面,适当吃些辛温类食物,最好适当吃点“苦”,忌食过于腥热的食物,以免上火。
夏至尽管天气炎热,但阴气已开始生长。“夏至前后饮食宜清淡,忌食过于腥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这个时候要适当吃点“苦”,如苦瓜、莲子心等都是清热祛暑的佳品。还可吃些金银花绿豆粥,喝些菊花枸杞茶、麦冬金银花茶等。
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
“夏至阳气盛,人体阳气浮越,可在这前后15天进行节气针灸,针对痼疾,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腹泻等,可有效地扶阳祛寒、祛除根因。”
节气灸,或许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它是古人根据“天时”,有选择地针灸不同穴位,预防该时节好发的疾病的'方法。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同时,中医讲究“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在夏至前后乃至三伏天治疗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节气灸”适应病症,主要对呼吸系统疾病和脾胃病有很好的疗效。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因为此时节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脾胃病如胃痛、腹痛、腹泻、腹胀等,这是因为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
宜健脾养胃
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①揉隐白穴:盘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②揉公孙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跖骨下缘),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③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④揉阴陵泉穴: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髁下缘)旋转按压30次。
⑤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腹部中线,剑突与脐中间,中脘穴上1寸为上脘穴,下1寸为下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夏至养生9个常识
1室外工作避开烈日
此时节,公众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
建议:到了夏至,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一些防暑药了。金银花、菊花、荷叶、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等防暑药宜常备身边,预防中暑,安全度夏。
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2每天喝2000毫升水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3合理安排午休时间
这个时节,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
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4每天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另外,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5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建议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
6不宜做剧烈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7静息调心听慢音乐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三国琴师嵇康是着名的养心学家,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8节气针灸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
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9饮食宜清淡,不可过寒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要提醒大家的是,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至节气传统习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3、“夏至”食品
“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冬至馄饨夏至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如何养生
1、每天晒太阳
夏天也要晒太阳,不花钱却有效,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这在中医上叫“以阳补阳”。很多女性担心夏天晒太阳会晒黑皮肤,脸上晒出黄褐斑和雀斑,其实只要把握好时间就行了。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15分钟,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2、按摩涌泉穴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因此,可于每天空闲时按摩涌泉穴。
3、心静养阳
在炎热的夏天要静心,心静则阳守,汗液也会减少。要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生活上不宜过于贪凉,不宜在露天过夜,也不宜在阴凉潮湿之地睡觉,不宜吃过多的冰冷食品,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4、艾灸养生
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在这一季节进行艾灸养生。夏至节气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中医认为,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5、大汗时避吹空调
很多人喜欢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猛吹一通,殊不知,这样最伤阳气。遇凉气时,毛孔会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建议此时避免直吹空调,且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7℃。平时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损伤阳气。
6、增加户外活动
躯体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要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
7、给孩子多推推脾经
夏季养阳,重在健脾开胃,不妨给孩子多推推脾经,比如板门穴(在大鱼际,大拇指根部鼓出的一块),属于脾经主穴,两只手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各推5分钟,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能缓解孩子肚子胀、呕吐等症状。还可以沿两侧肋骨(内侧)往下分推5分钟,有增加孩子食欲的作用。
8、少苦寒,节冷饮
人离不了饮食,饮食调养对养阳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饮食上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韭菜、芥菜、葱、虾、蛋类、肉类、辣椒、姜等。也可选用鲜荔枝、杨梅、桃、杏、桂圆、大枣等水果。
2021年夏至节气的养生保健知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