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其它起源来历说法
推荐文章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元宵节其它起源来历说法,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元宵其它起源说法
一、纪念平吕
汉高祖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入吕后手中。生性懦弱的汉惠帝病死后吕后更是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登基的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二、火把节
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三、“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四、源于佛教说
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元宵节吃汤圆和吃元宵的不同
1、做法不同
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的
北方的元宵是「摇」出来的
汤圆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热水或冷水和成粉团,然后把各种馅心包进去,搓成圆圆的,表皮光滑黏糯。
元宵是要先做好固体的馅儿切成小块儿,蘸上水,然后在放慢生糯米粉的筛漏上摇啊摇啊摇,边摇边撒点儿水,等馅儿全滚上粉滚成圆球,表皮干燥松软、偏薄。
2、馅料不同
汤圆的馅偏软,咸甜荤素选择众多
元宵的馅偏硬,一般单一甜口为主
汤圆馅儿可盐可甜,可荤可素,除了最为传统的黑芝麻、五仁、豆沙、山楂馅儿,还有很多粗粮、水果、鲜花口味的,以及丧心病狂的梅干菜烧肉、香菇鲜肉馅儿。
元宵相对单一都是甜口的,传统为主,黑芝麻、豆沙都是常见的馅儿。
3、吃法不同
汤圆多是煮着吃,也有炒着吃的
元宵多是炸着吃,也可以煮着吃
汤圆煮熟需要的时间比较短,大概3~5分钟浮起来就好,煮后的汤是清汤。
元宵煮熟需要的时间长些,往往要10分钟以上,煮后的汤因为生糯米粉吸水变成浑汤。
4、储藏不同
汤圆可以冷冻起来,所以保质期比较长
元宵冷冻容易开裂,所以保质期比较短
因为汤圆比较容易储存,所以全国各地都能买到速冻汤圆,全年也都可以吃到。南方有些地区会在春节、冬至等日子吃汤圆。
而元宵稍多放几天或者冷冻后,就容易开裂,保质期很短,通常都只有北方能够现场制作、当日售卖,更像过节有气氛。
元宵节其它起源来历说法相关文章:
★ 元宵节的起源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