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知识积累 > 小年祭灶的由来传说

小年祭灶的由来传说

若水4058 分享 时间: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年祭灶的由来传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年祭灶的由来传说

目录

小年祭灶的由来

过小年的风俗有哪些

过小年吃什么

小年祭灶的由来

小年,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有悠久历史、影响很大的传统习俗,旧时几乎家家都烧柴,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尊称他为“灶君司命”,传说他被玉皇大帝封为“九天东厨司合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凡间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

祭灶的历史起源很早,在周代已经开始祭灶了,最早供奉的灶神,是火神祝融,意为火神从天上取来火种,让人们能吃到熟食,得到温暖,所以人们感激他,尊供他为灶神,看管自家的灶火可以长久,也寓意家庭人丁兴旺,生活美满。

古代的祭灶是很隆重的,会有整羊整猪美酒等供品,然而慢慢的演化过程中,灶神被认为会跟玉皇大帝讲自家宅的坏话,到三国的时候,祭品就只有酒了,人们希望把灶王爷灌醉,让他不能说出不利于家宅的坏话来,等到了宋朝以后,灶王爷就更不受重视了,仅用麦芽糖做的灶糖来祭祀,这也可以看出人们慢慢的不再迷信神祗,仅作为一项民俗保留下来。等到了现在,灶王爷就更惨了,家家都用燃气灶和各种电炉,灶王爷来块麦芽糖都吃不到了,看来神仙到了现在也不好过啊!

祭灶分为送灶和接灶,灶王爷在家里供一年,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上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再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在新的一年里这一家的吉凶祸福。所以灶王爷的汇报就一家人来说就很重要了,祭灶仪式一般在晚上进行,通常祭灶人是家里男主人,跪在神像前,怀里抱个公鸡,是为灶王爷上天骑的马,摆上灶糖等供品,焚烧香表,斟酒叩头,嘴里要念到:灶王爷在家里辛苦了,今天给您送行,请您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然后以酒烧鸡头,鸡头晃动表明灶王爷已领情。揭下灶王爷像烧掉,然后一家人开始食用灶糖等祭灶供品。整个送灶过程算是完成了。

接灶就要等除夕那天再买回一张新的灶王爷神像贴上,买也不能说买,要叫请,以示尊重。然后要在年夜饭的时候,把煮好的饺子头一碗盛给灶王爷,以示尊重。

<<<返回目录

过小年的风俗有哪些

过小年的风俗——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过小年的风俗——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鼠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过小年的风俗——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过小年的风俗——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小年的风俗——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过小年的风俗——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返回目录

过小年吃什么

1、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2、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4、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5、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8、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9、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10、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返回目录


小年祭灶的由来传说相关文章:

小年的五大传说故事介绍

小年节日由来习俗介绍

小年有什么民间习俗忌讳介绍

小年的传统民间习俗介绍

有关小年的民俗活动习俗

有关小年的5个冷知识

北方小年饮食习俗

有关南北方小年的不同习俗介绍

春节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61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