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送寒衣的由来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被叫做“十月朝”、“祭祖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人们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并为其送寒衣。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寒衣节送寒衣的由来,欢迎阅读参考。
↓↓↓点击获取“寒衣节”相关内容↓↓↓
★ 寒衣节祭祀习俗及禁忌 ★
★ 寒衣节悼念亲人的句子 ★
寒衣节送寒衣的由来
送寒衣是生存环境与孝道思想的体现
王东岳先生有句名言:任何文化都是生存结构的体现。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古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与气候的依赖很重,许多民俗与文化都体现为气候变化的节点带来的人们生活内容的改变。寒衣节的前身是授衣活动,每逢秋冬相交之际,人们都要提前做好御寒的准备,十月后就要穿过冬的衣服了。十月初一是阴历冬季的第一天,将这天逐步固化为一个节日,并举行相应的仪式与民间活动也就很自然了。
例如宋朝每逢十月初一,皇帝都会给京师军队中官阶在将、校、禁卫以上者赐予锦袍,给边防军队中的大帅、都漕、正任侯等赐予锦袍。但为什么从给活人授衣与百姓换冬装,民俗中又发展出给死去的亡人乃至历代祖先送寒衣呢?这与传统儒家思想中特别重视孝道有很大的关系。儒家虽然轻易不谈鬼神之事,但依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并重视对鬼神的祭祀活动,这其中就包括了列祖列宗的鬼魂。
于是孝道的思想很容易就延伸到了祖先的鬼魂上边,活着的人都知道天冷了要换冬装,把自己弄得暖和点,阴曹地府的祖先们也要过冬啊,怎么能对他们不管不顾呢!所以唐明皇要到祖先的陵寝去祭献冬衣,带头为天下人做孝道的表率。在儒家孝道思潮的鼓动下,民间也就慢慢跟进而形成了送寒衣的习俗。不过大多数老百姓本来就没几套衣服,烧了真衣服自己就得挨冻,所以只能烧纸衣。至于祖先们能不能收的到,儒生们并不关注,他们关注地是你有没有这个孝心!
但是前边说过:任何文化都是生存结构的体现。北方一到十月份就已经很冷了,而南方大部分地区此时的气温依然很温暖,根本不可能穿棉衣,这个时间对于活着的人,衣服的厚薄对生存的影响不大,延伸到死去的祖先亡人身上,给他们送寒衣也没有什么必要性了。因此在北方地区体现孝道的送寒衣活动,在南方地区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这就是南方地区一直不过寒衣节的缘故。
南方人虽然不过寒衣节,却会在冬至那天纷纷祭拜先祖,给亡人焚烧纸钱与纸衣。这是因为冬至开始,南方才进入寒冷模式,所以要在此时让地下的亲人们穿的暖和点,手头宽裕一点。北方人也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的节日,但不再进行祭祀活动,因为寒衣与纸钱已经早早送过了。此时所开展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活人展开,例如包饺子、喝羊肉汤等。可见对于民俗与文化内容,气候条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寒衣节简介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的习俗
寒衣节的习俗是以烧寒衣的形式纪念死者,但在具体烧寒衣的方式上,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特点。与清明节、中元节不同的是,十月初一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以表达后人对亡者的纪念。
发展到现代,人们烧送的不光是五色纸做的寒衣了,包含了纸做的现代衣帽鞋袜被褥,纸钱等等,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送寒衣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要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凡属送给亡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
在外地要给过世亲人送纸钱寒衣的,可以在居住地门前或者十字路口烧化,烧化的时候要画一个圈,在祖坟的方向留一个小口子,一定要在圈内烧,请祖先来受用即可。圈外备一点纸钱烧化,这是给孤魂野鬼的,请他们不要争夺。奠祭时,还有男磕头不哭、女哭不磕头的规矩。
寒衣节送寒衣的由来相关文章:
★ 寒衣节的来历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