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范例
推荐文章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地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1
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基于这一理念,本课时通过学习“欧盟”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于2004年10月10日在中国拉开帷幕,到2005年7月结束,为期近一年。出示一组幻灯片:故宫午门前音乐会光彩的舞台,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法国印象派画展之阿尔弗莱德·西斯莱《莫瑞桥》,法国艺术、烟火表演等精美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同法国的密切关系。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洲西部。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
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纬度位置:中纬度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认识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多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
学生:查阅“欧洲西部地形”图;分组查找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岛屿、内海、边缘海和海峡。
学生:派代表点击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点击“英吉利海峡”位置,
教师:出示“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图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录音。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沟通了北海与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为了减轻英吉利海峡的运输负担,英法之间在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修建了被誉为‘世纪工程’的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隧道于1994年5月6日正式竣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大大方便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从伦敦到巴黎的列车,运行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依靠轮渡),缩短为3小时。”
(过渡)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
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
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
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4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5个。
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播放录音资料“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地理位置相近,经济基础类似,发展水平基本相当等。
2.请同学们读课本图8.16“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分析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1)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的位次(首位)
(2)欧盟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出口>进口)
(3)美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口>出口)
(4)“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1998年)”图,为什么以轮船图形表示本区进出口比重?
(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本区贸易的影响分析)
3.小组讨论:如果不建立欧盟,欧盟各国以各自的经济能否在世界上具有强大实力?
4.尝试探究:我们亚洲若要建立亚洲联盟,与欧盟相比,有哪些不利因素?(提示: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
5.从“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1998年)”图中了解我们进口、出口贸易占世界百分比比重较少。
教师:讲解2005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4年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65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9.5%;2005年GDP增长的目标为8%,显示我国实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因此,同学们更应努力学习、积极探究,为“中华的早日腾飞而读书。”
我的收获:
(1)你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什么启示?(区域经济以集团式发展,可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并加强了各国在世界政治、外交上的实力。)
(2)若给我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教师: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亚洲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了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各国之间求同存异,排除各种不利因素,走向联合,这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点评:本节课以“中法文化年”作为导入素材,从时事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欧洲发达国家风貌,形象生动,真实感强;以欧盟的变化作为知识的拓展,时代感鲜明;以温总理的报告和学生的收获为结束语,贴近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的教学新理念。本课略显不足的是课前资料的准备偏离了主题,而应是体现欧洲发达国家的事物、图片,如英法海底隧道、法国艾菲尔铁塔、荷兰拦海大坝等。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 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 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 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 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 三、地轴和两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板书】 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板书】 五、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城市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一节,教材把城市是作为一个点,从宏观上讲解城市的区位因素,而本节把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从微观上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城市,理解三大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城市三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对城市有所了解,但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对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了解更少,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1--2课时
八、教学总结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育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
教具
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课时1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抢答: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新课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
[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
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承转]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活动]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副板书]
① 最北:81°N;最南:11°3′S;
② 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 、6.3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启发引导]
[size=+0]
1.计算
a. 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 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 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 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板书]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地理优秀教学设计5
一、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
2、景观特征
3、成因
二、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
3、元阳的梯田景观
四、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
高二旅游地理优秀教案:现代旅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认识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要素
时间:1840年以前
特点: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的少数人,事务性出游占绝大多数,出游的距离较短,没有出现提供旅游专业化服务的企业。
(2)近代旅游:
1841年,英国首次出现以盈利为目的、面向普通人的专门化旅游服务,随后诞生了旅行社
特点:仍是高消费活动,普及程度、活动范围和规模仍然有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结构。
(3)现代旅游:
时间:1950年以后
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原因:
①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局势也日趋稳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②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2.现代旅游的特点
(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图1.1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的增长通过读图,了解到:
国际旅游人数及收入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旅游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全球旅游人数每年多达30亿人次。
思考
1.作为一名旅游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点拨:旅游者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动机(即旅游欲望)。
点拨: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常见形式: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和文化旅游等。
新出现的特种旅游形式: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寻根旅游等。
阅读形形色色的现代旅游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特色旅游形式,进一步理解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思考
1.你还知道哪些旅游项目?选择其中之一向全班介绍。
点拨: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不同的旅游项目。有人把现代旅游细化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健身旅游、公务旅游、修学旅游、科研旅游等。
2.发挥你的想象力,策划设计一些新的旅游项目。
点拨:建议把学生设计的旅游项目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既包括范围的扩大(如极地地区),也包括覆盖面的扩大(如乡村地区)。每个地方都可能成为旅游地。
(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旅游目的的娱乐、消遣,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思考为什么娱乐、消遣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点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娱乐性、消遣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在全部的现代旅游中,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占75%。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
了解:
1.旅游六要素中,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点拨:在旅游六要素中,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们外出旅行,首先必须实现从常住地向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转移,这就是旅行。除近距离的游览或少数具有特殊意义的徒步旅行外,绝大多数的旅游者都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
2.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是什么?
点拨:“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
3.旅游六要素之间有何关系?
点拨: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案例①
通过案例①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旅游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香港的旅游特色在“购”,而购物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他要素的发展。据统计,每年进入香港的国际旅游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为了购物,其购物费用也占全部旅游费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的“购物天堂”。
思考:
1.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购”是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
点拨:到香港购物是许多游客来港旅游的主要动机。“购”是香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
2.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点拨: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由于大部分商品不收关税,香港的商品价格就相应较低。此外,这里每年都有许多换季大减价的促销活动,能为游客提供真正的实惠。香港店铺中销售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购物成为香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地理教学设计范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