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语文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陋室铭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有《刘宾客文集》。

二、故事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三、课文翻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注释

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注释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问题归纳

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偶写交往人物,以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而证明陋室不陋。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写室中生活,以室主人的情趣之雅证明“陋室”不陋。前一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一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的羁绊。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5.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课文主题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一、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开创者之一。有《周元公集》行世。

二、故事背景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三、课文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注释

之:的。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译文: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注释

予:我。

独:只,仅仅。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

植:立。

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以贴近玩弄。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谓:认为。

隐逸: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

宜:应当。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四、问题归纳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予独爱莲”,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焉”总括莲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3.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五、课文主题

《爱莲说》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前复习重要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大全2021

高一语文文言文重点总结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精选知识点汇总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总结5篇分享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五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86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