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复习资料
学习无论对于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复习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复习资料1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3、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其中,“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左宗棠收复x疆
1、陕甘总督左宗棠“塞防”与“海防”并重,力主收复x疆;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x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3、1878年,除伊犁外,x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4、1884年在x疆设立行省。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法、俄、美、日、德、意、奥)
1、义和团“扶清灭洋”。
2、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京。
3、《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3、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②、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公车上书: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4、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③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
5、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回答: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②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中国同盟会:(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正确评价: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7、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复习资料2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这次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x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3.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和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4.1894年,孙中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5.1911年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复习资料3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政治民主化)
【内容标准】(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1.了解“公车上书”。
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称之为“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1)内容:①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②政治上: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③训练新式陆海军;④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2)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一次爱国自救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1)思想: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变法维新。
(2)影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第8课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化)
【内容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②l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在同盟会机关刊物上,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④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⑤1912年1月l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的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干结束;⑥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
2.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1年10月l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取得首义胜利。
武昌起义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它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制度深入人心;它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性质。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内容标准】
(1)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鲁迅等人的主要成就。
1.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阵地、旗号和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2)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旗号:“民主”“科学”,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孔家店”的口号。
(4)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愚昧;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作用: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2.知道鲁迅、胡适等人的主要成就。
(1)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在小说中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丁深刻批判。
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继胡适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以白话文运动为发端的文学革向,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内容标准】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1)史实:①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成果。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件大事。
(2)作用:①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申报》:①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②特点:《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③影响:很快发展为全国的大报;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2)商务印书馆:①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②特点: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③影响:是中国近代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内容标准】(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1)照相: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人中国。19世纪晚期,照相这一西方科技文明成果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不久,中国的许多城市都有了照相馆,拍照留影逐步融人社会生活。
作用:它锁定了瞬州即逝的历史片断,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2)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为有声电影。20世纪30年代,电影界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和演员,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1)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2)改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3)易服饰: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开始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
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复习资料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历史综合复习资料
上一篇: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