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简案7篇
推荐文章
时光飞逝,作为教师也必须要努力工作了。教案你有好好写吗?这可不能随便敷衍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简案模板7篇,欢迎大家来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吉林雾凇的形成,欣赏奇特而瑰丽的雾凇景观。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精妙,感受雾凇奇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图片,问:这是一幅什么图?(雾凇图)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雾凇?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生回答)
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自由轻声读,想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生回答)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四人小组讨论:这两个条件吉林具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交流)
2、吉林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它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雾凇的呢?请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
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自读这段话,说说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很美,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交流
(3)个别读
(4)范读(这段话写得很美,能否给老师一个机会,让老师也读一读,好的你们学习。)
(5)齐读
过渡:同学们,老师到网上查找吉林雾凇的资料时期,找到了许多图片,被图片上的美景陶醉了,我把它们带来了,正好一起分享一下,看看它们美不美。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四幅图,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描绘了雾凇的美丽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
(1)轻声读,想想哪些词写出雾凇很美。哪些词写出雾凇名气很大?
(2)个别读
(3)男女赛读
(4)小结(板书:闻名全国)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想同学们对吉林雾凇的景象定是赞叹不已,那让我们看看土生土长在吉林的人们是如何赞叹这一美景的?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吉林人是怎样称赞雾凇的?
2、回答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齐读
(2)自读思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交流
(4)齐读
3、同学们,如果你去了吉林,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会如何赞叹?
出示:看到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__
六、交流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许多关于雾凇的资料,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七、试试做做:吉林雾凇真是太美了,请你做一次小导游,带领游客去领略一番
四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在这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学习、嬉戏、快乐成长。那么,在你们看来,咱们的校园像什么呢?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4.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学习,课前你们提出的关于花瓣这一乐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同学们,当你念到这几个词语,回想到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你们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如果是你,会在信中给哪位老师写点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此时此刻,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自由读)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来信,它牵系着老师和学生的心儿,此时此刻教师又会对学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四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2.了解形近字,并能用形近字组词。
3.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并能进行仿写。
5.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累这方面的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会辨析形近字,了解其形旁和声旁表示的不同意义,并能给形近字组词。
2.积累关于疑问的名人名言,在给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形近字,能用形近字组词。
2.分析排比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尝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形近字的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给形近字正确地组词。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把握各种句式,尤其是设问句的特点,能写设问句。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每组中带拼音的生字之间的关系。
驻(zhù)扎 蛀(zhù)虫 拄(zhǔ)拐(ɡuǎi) 捐(juān)款 娟(juān)秀 手绢(juàn) 花苞(bāo) 冰雹(báo) 鲍(bào)鱼
过渡:同学们,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生字的读音相同,我们称之为同音字;有些生字的字形相近,我们称之为形近字,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仔细观察教材中给出的生字,你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
2.教师讲解什么是形近字以及形近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讲解分析教材中给出的形近字。
明确: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而它们的含义却不一样。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入、八”;(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峰”和“锋”;(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和“冶”;(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
3.同桌交流对形近字的看法,并能说出教材中的几组形近字的声旁和形旁,以及形旁的表意。
明确:“驻、蛀、拄”“捐、娟、绢”“苞、雹、鲍”是三组形近字,它们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是字义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不同的偏旁来理解各个字的意思。如“驻”指车马等停止,与“马”相关;“蛀”指咬谷物、衣物等的小虫,与“虫”有关;“拄”指用手扶着拐杖,与“手(扌)”有关。
4.引导学生齐读教材中的词语,教师板书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组词。
5.教师适当扩充形近字,指名学生组词。
示例:湖(湖水)蛾(飞蛾)苍(苍白)畔( )崎( )渴( )
蝴(蝴蝶)娥(嫦娥)沧(沧桑)拌( )绮( )竭()
糊(糊涂)饿(饥饿)抢(抢夺)伴( )倚( )喝( )
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句子的异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
◇那条狗高兴、紧张、发怒的时候都叫。
过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接触一些特殊的语句,如有的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有的运用关联词语,还有一种语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是哪种语句吗?(学生齐答:排比句)正确使用排比句,对我们的表达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组句子,了解一下排比句。
2.引导学生分析两组句子,说说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明确:第一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是排比句,“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构成排比,强调了当时科技落后的状况,而第二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第二组句子的第一个句子也是排比句,“……的时候……的时候……的时候……”构成排比,强调了狗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爱叫的特点,而第二个句子只是一般陈述,没有第一个句子那样让人印象深刻。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强化对排比句的认识。
(1)把下列句子改成排比句。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和同学们的关心。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荷叶田田的夏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
改写示例:
①我拥有父母的爱,拥有老师的关怀,拥有同学们的关心。
②我爱繁花盛开的春天,我爱荷叶田田的夏天,我也爱银装素裹的冬天。
(2)根据语境仿写排比句。
①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
②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_______________;平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示例:
①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②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小结: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请同学们积累更多的排比句,并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的特点。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过很多句式,你们还记得都有哪些吗?(学生答: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句式——设问句。
5.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这些句子的特点,教师相机点拨。
明确:这些句子都是设问句。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就是设问。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6.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些设问句,并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
示例: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沃土,故乡是老根。
幸福从哪里来?从人的心里来。
智慧可以用钱买来吗?不可以。
7.教师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式,并积累下来。
三、课堂回顾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上我们主要从字词句方面进行了积累,了解了什么是形近字、形近字的形旁和声旁所表示的意义、排比句以及设问句的一些知识。课堂上,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我们增进了认识,加深了理解。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究,这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希望你们能保持下去,在以后的每节课上都能像今天这样,相信我们的课堂学习会更有效率。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进行知识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累这方面的句子。
2.培养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古人对于疑问的看法,从中得到启示。
2.阅读时要做到善问、多问,在问中思,在思中对疑惑的问题进行反复探究,从而提升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课文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有很多,质疑问难就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本单元第二、三篇课文的右栏都给出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关于课题的,或是关于课文内容的。对于这种理解课文的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将交流结果简单记录在本子上。
3.教师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并给予指导。
对课文提问的方法
(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2)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
(3)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来提问。
(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提问。
(5)针对课文的标题提问。
(6)紧扣段落之间的关系来提问。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
小结:“学贵存疑”,疑是知之始,阅读时只有积极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才能获得知识,拓展思维。我们要养成疑则思问的好习惯,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也能让我们对知识的把握更加透彻。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2.引导学生分组交流这几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其揭示的道理。
3.教师指名学生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并给予指导。
过渡:这是几句关于疑问的名句,意在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提问,不断长进。
明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是:遇到疑难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主观武断,就办不成大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即便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求教就不会知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许多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勤学善问的其他名句,进行积累。
小结:多学、多问,这是古人早已用切身经历证明的求学之道,即便经历时间的洗礼,依然光芒闪耀,给人有益的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做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要知道理是于问中揭示的,知是在问中求得的。同学们在课下也可以多积累一些这方面的名句,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自觉培养善问的好习惯。
关于勤学善问的名句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北宋]林逋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问”。“交流平台”告诉我们“问”的方法,“日积月累”告诉我们“问”的好处。在阅读时多问,在学习中善问,学识才能长进,能力才能提升。相信我们在这节课中也都深受教益。或许有些同学在学习中不敢问,不善问,那么从今以后,希望你们都能做敢问、善问的人。
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你们不仅改正了以往学习中的缺点,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而且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很新颖的见解,这正是你们善问的结果。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像今天这样,多疑善问,那么我们的成绩才会越来越好。
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并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四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1)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2)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c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d全班交流。
f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驻扎 蛀虫 拄拐
捐款 娟秀 手绢
花苞 冰雹 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 ②蛀 ③拄
(1)战士们日夜( )守着祖国的边疆。
(2)( )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 )牙了。
①娟 ②捐 ③绢 ④涓
(1)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
(2)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 )钱。
(3)一股( )( )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4)老师的板书,字迹( )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三)词句段运用
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指名读一读。
第一句话是一个排比句,每一句中都有个“没有”。而第二句话中的这几个词语是并列关系。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好的用法,再抄下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是谁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3.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4.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四)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a.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d.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e.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四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白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的思维,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了解设问句。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认读积累,拓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了解设问句;积累一些古代名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难点
阅读时养成一边读一边提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问”的古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轻声朗读文中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4.扩展练习。
(1)谈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三组字:你发现了什么?(每组字都是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卡片认读——任意抽读——送信游戏——同桌互读。
4.任意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练习。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1.自读每组两个句子。
2.你发现每组的两个句子有那些特点?
3.学会运用恰当修辞手法写句子,使句子表达的更形象、具体。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抄写下来。
1.自由朗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问号都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3.告诉学生这种自问自答的句式叫设问句。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找找设问句。
5.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在作文中用过设问句吗?
四、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学生逐句自读,要求读正音,读通顺。
3.读读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释疑。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5.熟读、背诵。
6.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学生平时积累。
7.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鼓励自己。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四年级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相互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示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巨大变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发现”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哪些本事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飞船可以到宇宙中遨游……)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
3.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加深认识。
(1)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科技发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四年级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获、赖、潜”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把握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1.学会质疑,在质疑中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获、赖、潜”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自读课文,在读中提出问题,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交流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正确给课文划分层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20世纪科技发展成就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过渡:同学们,当你们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们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们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们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们知道吗?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功劳,科技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科技发展、生活变化的文章。
2.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讨论,积极说出心中的疑问。
(1)什么是呼风唤雨?
(2)是谁呼风唤雨?
(3)为什么能呼风唤雨?
(4)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
(5)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什么样的?
(6)为什么这个世纪能够呼风唤雨?
4.教师相机板书(谁?靠什么?哪个?什么样?为什么?),并总结学生的提问。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知识。
路甬祥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共中央委员、__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其作品《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现和发明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了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的抗生素。
杂交水稻1964年,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寻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此,中国农业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电视电视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电视迅速地、奇迹般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形色色的电视把人们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飞机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并且试飞获得成功。这是人类在飞机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他们因此于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相机纠正,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呼唤(huàn) 世纪(jì) 技(jì)术 程(chénɡ)度 超(chāo)过 百亿(yì) 探索(suǒ) 奥(ào)秘 日益(yì) 联(lián)系 物质(zhì) 任(rèn)何 改善(shàn)
会认的字:获(huò)得 依赖(lài) 潜(qián)入 船舶(bó) 哲(zhé)学 兰(lán)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不懂的地方。
2.引导同桌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教师再结合交流情况讲解重点词语。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预设:在理解这个词语前,教师可先出示神话传说中的一些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呼风唤雨”的意境,然后具体讲解词义。
(2)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
预设:教师可能很难通过实物图片或相关的动作来理解这个词语,那么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寻找其近、反义词,在对比中让学生把握词语的意义。
3.指导词语归类。
◆含近义词的:呼风唤雨 欢天喜地 良师益友 漫山遍野 丰衣足食
◆ABB式:慢吞吞 静悄悄 阴森森 皱巴巴 乐呵呵 笑嘻嘻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是什么带来了20世纪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现代科学技术)
B.20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
C.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好处、坏处都有,要全面看待科技成果)
预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找出解答问题的关键词句。
(2)合作与交流。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体概括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指明是科学技术造就了这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采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具体阐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新成就。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日益美好。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许多不敢想、甚至无法想的事情在科技的推动下都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各种便捷都是科技的功劳。下节课上就让我们深入课文继续探究,感受现代科技的神奇。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了课文,并合理地划分了层次,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交流在这节课中学到的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2)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技巧。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思考质疑,边读课文边提出问题。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学会有针对性地提问题。
2.了解科技的神奇,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意料程度超过神话神仙愿望幻想纷纷成就形容探索奥秘日益联系紧密呼风唤雨腾云驾雾
2.指名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20世纪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就是因为在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更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这节课我们就具体分析课文,体会科技的神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主交流,把握课文。
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卡
①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②比一比:第2自然段说人类在20世纪获得了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
③写一写:“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
④说一说:第3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是想说明什么?
⑤探一探:课文从古时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写到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这二者形成鲜明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⑥想一想:在新的世纪,科学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请尽情畅想,并写一写。
2.汇报展示,品读课文。
(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1小题。
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说出中心句在文中的位置、地位、作用等。明确了中心句后,再将学生分组,每组交流讨论,分别概括第2、3、4自然段的意思。
(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2小题。学习第2自然段。
比一比:第2自然段说人类在20世纪获得了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
预设:指名学生说说这两个词语的异同。教师可给出20世纪人类取得的成就,启示学生思考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示例:“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二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正确区分下面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A.人们登上月球前()了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后,()月球上没有生命。
B.人们为了()海洋深处的秘密,()了各种新型的海底探测仪。
(3)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3、4小题。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人类能呼风唤雨,有了很多发明创造。那么在这之前呢?人类究竟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自然段,体验一下古时候人们的生活。
写一写:“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能不能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进行补充?
预设:“那时”的生活,因为离学生现在的生活比较远,所以他们会感觉比较陌生。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进而让他们体会没有这些东西的生活。
说一说:第3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两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是想说明什么?
预设:课件出示这两句诗的出处,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大雪纷纷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经常被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两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4)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5小题。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20世纪,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功不可没。现代科技带来了哪些突出的成就?它是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
探一探:课文从古时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落后写到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就,这二者形成鲜明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这一题集中考查学生对第3、4自然段的理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过去的落后与现在的成就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究对比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5)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第6小题。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科技具有无限的潜能,它创造了并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带给人们无比美好的生活。未来,相信科学技术还能创造更多奇迹,使我们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于未来,你们有哪些美好的设想呢?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说一说。
想一想:在新的世纪,科学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呢?请尽情畅想,并写一写。
预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要使学生认识到畅想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学生的设想也是基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示例:A.未来的汽车能( ),能( ),能( )。
B.未来的房子,不仅( ),而且( )。
C.未来的学校( ),学生们能( )。
D.未来的家具,既能( ),又能( )。
……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同时也真实地体验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但科技在带给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同学们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分组讨论,再按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出示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过渡:同学们,请观察这几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电视、手机等这些娱乐工具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些正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弊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弊端呢?
2.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并简单记下讨论要点。
3.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对科技发展的利与弊的看法。
示例:汽车的发明,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手机的发明,为人们通讯带来了方便;电脑的发明,为人们工作带来了方便……从古到今,科技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前从广州到北京,坐马车需要几个月,现在有了飞机,只需要几个钟头。以前遇到不懂的问题,还要翻箱倒柜地寻找书籍解决,现在只需要上网查找,既方便又快捷……。但是科技发展确实也有弊端,它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不过,凭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便能想出对策去减少污染,让地球资源再生。总之,科技发展还是利大于弊的,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让科技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
4.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科技发展的两面性。
小结:同学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是如此。它在带给人类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它的弊端,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我们要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好好利用这种“利”,让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科技飞速发展,高端产品日新月异,我们享受到了古人不能想、不敢想的便利。这是一个的时代,也是一个拥有无限潜能的时代。我们是这个时代的获益者,也是未来的创造者。让我们努力奋进,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创造更大、更多的奇迹,造福人类的下一代。
小结:今天这堂课上,我们从最基础的字词学起,接着学习了句子、语段,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在学习中,我们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更掌握了理解文章内容的技巧。最后,我们还就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进行了讨论,加强了对科技发展中产生的一些问题的认识,这些对我们语文能力的提升是大有益处的。这节课上,同学们的表现让老师非常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交流在这节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教师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摘抄、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
(3)积累形容科技发展迅速的成语、关于科技的名言等。
①形容科技发展迅速的成语
日新月异 一日千里 突飞猛进 疾风劲草 瞬息万变
②关于科技的名言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美国]爱因斯坦
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其日益扩充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
——[瑞典]诺贝尔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
五、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