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时代范文:好少年事迹材料
推荐文章
2019新时代范文:好少年事迹材料
张xx,女,12岁,于2013年9月入学至今,就读于xx区xx小学六年一班,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在六年的学习中,担任课代表、班干部、大队长、并且还担任学校乐队指挥。2018年6月被评选为xx区中国少年先锋队代表参加第三次代表大会。2018年10月经大队部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聘任张xx同学为我校少工委委员。现任xx小学大队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时代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2019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
张xx同学诚实稳重、勤俭节约、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在实践中能勤于动手,敢于大胆实践,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积极带领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是家人心目中的好孩子,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该同学爱好广泛,爱阅读、爱绘画、喜欢下棋、喜爱文体活动、热爱自然科学,会弹琵琶、识乐谱,并具有一定的声乐和舞蹈能力。
一、 勤奋好学,坚持努力
张xx同学学习刻苦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敢于提问,善于质疑。课堂之外,有晨读晚诵英语的好习惯,每天都会坚持看半小时的书籍。她认为读书会使一个人的思维更加灵活,对生活也会更富有爱心。正是有了这些书籍的熏陶,为她的写作与表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业余生活中,弹琵琶也成了她日常的一种习惯,每天都会坚持练琴一小时,由于对琵琶的热爱,对琵琶的执着与坚持,让她稚嫩的手指一次又一次的磨起皮,尽管如此,但她依旧坚持练习,她的付出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在省、市荣获奖项。在诸多荣誉面前,张xx同学不骄不躁,始终坚信“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道理,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 关心班级,尽职尽责
张xx同学作为班干部,总是以身作则,热情主动,以大局为重,毫不吝惜个人时间,每当学校、班级布置任务时,她会第一时间组织同学,有条不紊,不折不扣的完成。强烈的责任心和出色的管理能力促使她恪尽职守,工作上一丝不苟。学校里的各项活动也都有她活跃的身影。在少先队中担任少先大队委职务,在大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参加公益活动,帮助社区做卫生。积极组织少先队开展有益活动,并带领其他少先队队长在“八一”建军节当天看望老红军及其家属。
三、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张xx同学特别懂礼貌,在生活中不管是见到老师还是邻居,都会有礼貌的问好,邻居们都夸她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在父母眼中她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自立自强。除了学习以外,她平时在家还会做家务,拖地、扫地、洗碗、洗菜,还会给父母煮面,懂得感恩。乘坐公交车时,会主动给不方便的乘客让坐。不管在哪捡到物品都会拾金不昧,物归原主。看到上了年纪的拾荒者会主动把自己的食物递给老人吃。在学校里,助人为乐是她快乐的源泉,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会不厌其烦的细心讲解,循循善诱,直到同学完全明白。在她看来乐于助人是人人都该具备的品质,帮助他人不仅他人会露出快乐的笑脸,而且自己也会乐在其中。
这就是她!一个乐观向上、成绩优异、品质良好的优秀少先队员。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她会带着自己的梦想和优秀的品质闯出一片新天地,不断地突破自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结出丰硕的果实。张xx同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进取提升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永远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将理想信念形象地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在多个场合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做出一系列极具警醒意味的重要论断,并把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当成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大事来抓。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叮嘱、谆谆告诫,强化理论武装,学习先进榜样,增强政治定力,永远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
坚定理想信念,要强化理论武装,高扬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石,因而成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之上。唯有对马克思主义知之愈明,才能对其信之愈深、行之愈笃。正所谓“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加强理论学习,补齐理论短板,坚持“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在学思践悟中感受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历史必然性,在强化理论武装中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要学习先进榜样,提高党性修养。什么是榜样?榜样就是“旗帜”,榜样就是“标杆”,榜样就是“力量”。新时代涌现出了无数坚定理想信念、引领时代发展的优秀共产党员:“秉持科技报国理想”的黄大年、“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的廖俊波、“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公正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最美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兰辉、“航空报国英模”罗阳、“守岛英雄”王继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挺起共产党人精神的脊梁,用生命书写对党忠诚,用行动诠释坚定信仰。他们是党性修养的光辉典范,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楷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榜样。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自觉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对表”,向榜样学习,在见贤思齐中提高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要增强政治定力,牢记初心使命。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下,越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越需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在前进的道路上,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一定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稳住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绝不做市场化大潮下金钱、权力、美色等“糖衣炮弹”的“俘虏”,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练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
为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立方向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这四个方面的论述是一个完整整体,既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路径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文化规律和时代要求所作的总体概括,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文化发展的现实背景
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与时代同步,同当下的世界变化、社会生活实践和世界的变化发展保持密切联系。个人的作品或创作,一定是深深植根于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跟时代脱离隔绝的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没有价值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说,一个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固步自封,一定要同大时代有联系。实际上,各种作品应该表现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也应该从自己的角度投射当下时代的内在精神气质。“文章合为时而著”,即是说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回应时代要求,必须有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表现方式。即使是表现不同时代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投射着当下时代的精神气质和现实状况。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深深受到时代的影响和作用,也会以其自身的作用影响时代。在当下的大时代中,如何对时代的发展有深刻理解,如何回应时代提出的精神命题,其实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要求。植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当下时代,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才可能有其真正的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发展的生命源泉
人民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内在动力。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以人民为中心,是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对人民在历史中的活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关注关切,应该始终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精神。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文化发展的价值实现
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追求是什么?当然是出精品。作为阅读者,人民不仅会从文化精品中得到激励和鼓舞,而且会对文化作品作出检验和判断。人民既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源泉,又是作品服务的对象。文化作品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成果,成果的好坏决定了创作的价值。出精品,其实就是让创作获得更大的价值,让精神产品能够具有更高的质量。现在的创作非常繁荣,高度活跃,但精品力作还不够多,真正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从数量上说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出精品,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终极责任和内在要求。以精品来感染人、影响人,是文化作品对其接受对象产生作用的关键。如果文化作品质量不高,经不起检验,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没有实质意义。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发展的功能作用
明德,是引导社会向上向善提升。这就清晰地阐明了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和功能,即通过文化作品的明德作用来改变风尚,引领风尚,进而提升个人及整个社会的文明素质。这是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培根铸魂”就是对社会和精神的提升。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也要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程,这是对文化作品根本性的要求,也是文化作品的价值所在。文化作品有其直接影响人们心灵的作用,它通过生动的方式,提供了让人们感动和触动的内在力量,它既以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让人能够深入其中,也能够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文化作品作用于社会的意义所在。
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非常清晰的。“与时代同步伐”揭示了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实背景,脱离这个大背景,就不可能从事有生命力的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是说创作的生命源泉,没有这个源头就是无米之炊,无根之木。“以精品奉献人民”是要求创作出好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传达给受众,这样文化作品的价值才可能得以实现。文化作品的最终作用是“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通过文化作品提升整个社会。现实背景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深刻认识的,生命源泉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时刻汲取的,价值实现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努力追求的,功能作用是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不断达到的。这其实是对于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内在规律的把握,也是对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全面论述。把握这四个方面对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今天的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是要深刻回应时代命题,反映人民要求,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同时有益于世道人心。这些命题对于当下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回应这些命题,在创作实践和理论分析中体现这些命题的作用,是当下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