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范文:为新时代追梦人打造精神高地
推荐文章
新时代范文:为新时代追梦人打造精神高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激荡着全国军民“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强烈情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时代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为新时代追梦人打造精神高地
清明时节,天清地明,万象更新。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共青团中央等10部门联合部署,广泛开展“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旨在以缅怀先烈、传承英烈精神为重点,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英烈精神的崇尚、守望和传承,激励全社会特别是新一代追梦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阔步新时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英烈最深切的思念,是对其精神的追随和传承。这次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正在于此。这里,我们不妨沿着活动的脉络去探寻它带来的思想启迪和实践价值。
在传承中提升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们党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人的英烈情怀一脉相承。他们倡导和参加缅怀先烈的活动,为英烈题词,撰写诗歌、文章,留下了许多与英雄烈士及其亲人的感人故事,为强化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树立了榜样和楷模。
回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人民领袖崇尚和关爱英烈的情景历历在目、感人至深。
1943年,在八路军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对其生死价值和意义做了最为深刻的阐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1947年3月,当得知年仅18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英勇就义时,毛泽东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1949年9月,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
邓小平在不同时期分别为__、吴焕先、左权将军纪念碑、冀鲁豫烈士陵园等题词、题字、发表悼念讲话,称赞英烈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褒扬工作。在出席国家公祭仪式、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等重要历史节点的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做出了关于英雄地位作用、宣传塑造英雄、尊崇捍卫英雄、传承告慰英雄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要求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良好风尚,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地荣誉和敬仰。
习总书记强调,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他高度称赞“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人民领袖关爱英烈的家国情怀,激荡起是全社会尊崇英烈的情感共鸣和自觉行动。近些年来,公祭烈士上升为国家行为,每年参加祭扫和瞻仰各界群众达1.5亿人次,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得到全面加强,烈士褒扬法规体系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中感悟和提升了自己的家国情怀。正如有人所说,当年英雄烈士以破碎的“家”,挽救了危亡的“国”;如今复兴的“国”,理应福佑破碎的“家”。虽然和平已久,但战争并未远去。人们进一步懂得,新时代我们之所以还要崇尚英雄,是因为国家安全仍然需要英雄来捍卫。没有安全的“国”,就没有幸福的“家”。
在传承中接力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百年复兴。
英烈精神主题活动,所展现的是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承载的是英雄背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发展史、复兴史。英雄,就是爱国为民、不计名利,为挽救民族危亡、助力国家振兴做出超凡贡献或超常壮举的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挺身堵枪眼,就是在危难时刻的超常壮举。钱学森、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林俊德、张超等新的挂像英模,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的超凡贡献。他们都是英雄,和他们一样的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之躯和毕生精力铺筑了民族复兴之路。
通过英烈精神传承,新一代追梦人历史来路更加明晰。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频仍,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遭受世所罕见的灾难深重、饥寒交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三座大山”。革命节节胜利,英烈血染江山。在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生涯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0万人。他们的出发点,就是民族复兴的起跑点;他们的陨落地,便是民族复兴的里程碑。明晰了英烈从哪里来,我们也就清楚了自己该向何处去。
通过英烈精神传承,新时代追梦人思想迷雾更加廓清。如今一些过着富足生活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欣赏并追逐好莱坞式的英雄,而对本民族革命英雄则漠不关心,甚至心存猜疑。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欲去其史必先辱其英雄。一个时期以来,社会思潮沉渣泛起,一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幌子,通过“揭底”“爆料”等手段,抹黑历史、污蔑领袖、诟病英烈。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必须让传承英烈精神的舆论引导更加主动、更加坚决、更加强势,形成讴歌英雄的强烈氛围。
通过英烈精神传承,新时代追梦人政治信念更加坚定。纵观在不同时期涌现出的灿若星辰的英雄烈士,他们身上具有许多闪光优良品质,但其中最核心的品质就是,无论艰难困苦,无论火海刀山,始终内心绝对忠诚,信念绝对坚定,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万山有主峰,航行靠灯塔。新时代我们传承英烈精神,接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做到 “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 在接力伟大梦想的征途中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
在传承中凝聚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英雄烈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怎样才能转化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又一道时代课题。
沿着英烈先贤用生命和鲜血开拓的道路,在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中,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蓝图无限美好,但并非敲锣打鼓就能实现。迈向“两个百年”目标,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越是接近目标困难就会越多,挑战也会越严峻。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的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为此,英烈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就显得弥足珍贵。英烈,是浩然正气的代言人;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英雄烈士的红色基因仍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要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要有创造先机的卓越智慧;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时代变了精神不能变,条件变了初心不能改。英烈精神里所蕴涵的理想、信念、奋斗、奉献、团结、进取等元素永远充满时代感。
总之,我们铭记英烈功勋,传承英烈精神,就是要用英烈精神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就是要用烈士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新时代,军队讲“过紧日子”,是要弘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以“过紧日子”的思维方式治军,将心思聚焦练兵备战,担当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各级要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军委十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把钱用在刀刃上。”这一重要指示,体现了治军的一贯要求。
过紧日子,之于个人,是一种美德;之于社会,是一种风尚;之于民族,是一种精神;对党和军队而言,体现的更是一种作风。
骄无善政,奢无强军。“过紧日子”是我党光荣传统,也是我军取胜之道,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忘。特别是进入新时代,过紧日子,有着深刻的历史意蕴和时代内涵。
要懂得“过紧日子”的辩证法。军人职业是与战场相连的,一名军人,一旦贪图安逸日子,染上奢靡之风,就会贪生怕死,萎靡不振;一支军队,一旦过不惯“紧日子”,奢靡之风蔓延,就会文恬武嬉,难打胜仗。新时代,军队讲“过紧日子”,并非要求军人都做“苦行僧”,而是要大力倡导“过紧日子”的优良作风,弘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以“过紧日子”的思维方式治军,将心思聚焦练兵备战,担当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要学会“过紧日子”的加减法。过紧日子,绝不是简单地节省钱。现阶段,我军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战略转型持续推进,部队战斗力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保障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并长期存在,必须充分发挥后勤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职能作用,解决好军事资源“向战斗力聚焦”的问题,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要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作为“过紧日子”的考量标准。有利于战斗力的,当加则加;与战斗力无关的,能减则减。当前,应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提升部队核心军事能力上,优先保障武器装备发展、战场设施建设、战备物资储备等事关打赢的项目,加大军事训练、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把住楼堂馆所建设、行政消费性开支,抓好资源的投向投量和投序。
要完善“过紧日子”的“保障法”。作风之后是法治。过紧日子,除了要靠思想层面的启发自觉,也需用完备法制约束保障。要通过改革创新、完善制度,逐渐消除滋生问题的土壤和条件,进一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资源失控、行为失范。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环境,确保把每一个铜板都用在刀刃上。
(作者: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