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六保指的是什么内容
关于六稳六保指的是什么_六稳六保具体内容
要想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战双赢”,就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那么你对于六稳六保的工作内容了解到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六稳六保指的是什么_六稳六保具体内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中央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中央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旗帜鲜明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把“六稳”作为实现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在“六稳”发力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不稳。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行,经济负增长。二是经济主体陷入危机。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现金流危机,时间一长,可能破产。政府部门收入下降,支出上升,导致债务积累、赤字增加。三是金融风险加大。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金融市场投资者造成严重干扰,导致预期不稳,资产价格波动性上升,金融市场动荡。而疫情冲击下企业、居民
收入下降乃至破产也会传导到金融机构,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损失,并进而威胁金融稳定。四是内外经济失衡。疫情冲击给进出口造成重大影响,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均呈负增长。疫情也会影响资本收支平衡,引起汇率波动。此外,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见的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负收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鉴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解读:陈启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从“六稳”到“六保”是形势使然今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是经济增长不稳。生产、消费、交换等经济活动大范围停滞,导致投资、消费、进出口快速下行,经济负增长。二是经济主体陷入危机。疫情冲击下,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和家庭收入下降,陷入现金流危机,时间一长,可能破产。政府部门收入下降,支出上升,导致债务积累、赤字增加。三是金融风险加大。疫情的不确定性给金融市场投资者造成严重干扰,导致预期不稳,资产价格波动性上升,金融市场动荡。而疫情冲击下企业、居民收入下降乃至破产也会传导到金融机构,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损失,并进而威胁金融稳定。四是内外经济失衡。
疫情冲击给进出口造成重大影响,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均呈负增长。疫情也会影响资本收支平衡,引起汇率波动。此外,世界经济出现前所未见的负增长、负利率、负油价、负收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鉴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
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六稳”“六保”都特别关注就业。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消费则可以带动其他行业增长、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可谓一子落而满盘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叮嘱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而体察“国之大者”的过程,就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过程。我们曾用万众一心战胜过疫情,如今也定能用万众一心拨云见日,破浪前行。
扩展资料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务之急要做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六保”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1、“六保六稳”是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必然要求。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六保”“六稳”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只有抓好“六保”促进“六稳”,才能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提速,努力保持和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
2、只有抓好“六保”,才能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
只有抓好“六保”促进“六稳”,才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就业工作、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烦心事、操心事。抓好“六保”促进“六稳”工作,就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3、六保六稳是兜住民生底线的现实需要:
通过抓好“六保六稳”,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在复工复产中获得收益。通过抓好“六保”促进“六稳”,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疫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兜住民生底线,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六保六稳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举措:
稳住经济基本盘,就是稳住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通过抓好“六保”促进“六稳”,着力打通供需两端,全力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真正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开足马力、达产达效;
5、做好六保六稳,可以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手中:
持续蔓延的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重大冲击,世界经济经受着各种叠加因素的影响。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必须主动作为,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要把投资拉动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项目建设上有更大突破、更大作为,以项目建设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以“六稳”“六保”为主题工作心得 【1】
守住“保”这一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就能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实现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代表委员指出,既要守住“保”的底线、筑牢“稳”的基础,也要保持“进”的态势。
种衍民十分关注新冠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新基建”按下“加速键”等一系列新变化。他认为,发展依旧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中长期、深层次问题的关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源动力是创新力。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工商大学校长陈晓红表示,减少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可从短期政策性应急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两方面入手,以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实现疫情发生后的及时止损,转危为机,保障城乡平稳运行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拳,实施应对疫情中长期影响的结构化经济政策,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并举等。
王填表示,国内经济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未来仍将持续向好发展。在他看来,当前关键是要刺激消费。
他认为,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收效良好,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消费券使用的普适性欠缺、对基础民生消费考虑不足。他建议消费券发放注重普适性,可考虑定点发放米面油奶蛋等基础生活类商品的消费券给低保人员,保障民生,也可给低收入人群直接发放现金。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伴随复工复产复市的进程,直播电商呈现井喷之势。从需求端看,直播带货能有效刺激消费;从供给端看,直播电商能优化电商生态、大幅降低小商户进入市场的成本。当前,推动线上新型消费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对增强经济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政府部门与电商平台共同为直播经济涵养良好生态,推动直播电商健康稳定发展,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更多消费增长。
以“六稳”“六保”为主题工作心得 【2】
“六稳”和“六保”统一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六稳”和“六保”都是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具体体现,是在不同形势下作出的科学安排。“六稳”和“六保”的指向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着力点有所差异。
“六稳”坚持结果导向,立足于增长变量实现稳中求进。稳经济就要从决定经济发展的各个变量入手,稳住每个变量。从支出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受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影响,为此要稳消费、稳投资、稳外贸。收入决定消费,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来自就业。因此,稳消费就要稳就业。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外资是重要力量,占了我国进出口总额近一半的份额,稳外贸就必须稳外资。金融和预期在经济增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将经济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认为货币就像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但后来的经济实践和金融危机证明金融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经济学家开始把金融活动纳入经济增长模型。预期是影响微观主体经济行为的重要参数,进而也构成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因此,稳经济就要致力于稳金融和稳预期。
“六保”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经济主体实现稳中求进。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有多个部门,经济学一般把这些部门分成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不同部门通过自己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彼此联系,形成经济大循环,在此过程中产生经济产出。疫情冲击下,经济大循环按下“暂停键”,各部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被冻结,经济产出严重缩水,家庭、企业、政府部门内的经济主体收入锐减,陷入流动性危机。长此以往,大量主体难以为继,不得不退出经济循环。如此,即使疫情过去,由于经济主体已经消亡,经济循环难以重启,经济难以恢复。为此,疫情冲击下,必须保住各类主体,在家庭部门,就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在企业部门,就要保市场主体。在政府部门,就要保基层运转。在国外部门,就要保产业链供应链。而粮食和能源安全是经济循环的基本条件,也是必须保的。
“六稳”和“六保”之间也不是孤立的,两者是彼此联系的。“六稳”是大局,“六保”是前提,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落实好“六保”,才能实现“六稳”,也才能稳住中国经济这个大局,实现稳中求进。通过保居民就业实现稳就业,通过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实现稳投资,通过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稳外资、稳外贸。
“六稳”是工作,“六保”是任务,“六稳”的要求是做好,“六保”的要求是全面落实。在这个意义上,“六保”是底线,“六稳”是高线,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六保”和“六稳”形成了一个区间,是十八大以来区间调控思维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工作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守住“六保”,争取更好的“六稳”的结果。
以“六稳”“六保”为主题工作心得 【3】
代表委员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抓“六保”,促“六稳”,关键是抓好落实。
全国工商联在《关于狠抓政策落实 促进“六稳”“六保”的提案》中指出,实现“六稳”“六保”,民营企业将勇于担当,努力履行历史使命。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企纾困的政策措施,与近年来连续出台的惠企政策,共同构成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组合拳”。这些措施及时、精准、有力,既解民营企业的燃眉之急,又利于长远发展,关键是抓好落实。
全国工商联调研表明,一些政策在落实上还存在痛点难点堵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政策效力打了折扣。为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在“六稳”“六保”中的重要作用,抓好惠企政策的落实至关重要。对此,全国工商联上述提案建议,以完善制度促落实,以巡视督查促落实,以有效参与促落实,以优化环境促落实。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2020年注定是个极其不平静、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既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要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张占斌表示,面对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我们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双胜利”,这是2020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时代“大考”。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他指出,当前,国内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这次疫情短期冲击很大,但中长期来看,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态势。我们要抓住疫情的倒逼机制,加速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步伐。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要把这些优势逐步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