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说起国测一大队,很多人可能不认识,甚至都不清楚有这么一支队伍,但只要说起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家一定知道吧,那就是国测一大队测量的结果。一起来学习他们的事迹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1

万丈悬崖突兀峥嵘,冰川雪雾周天寒彻。

地球之巅——神秘的珠穆朗玛峰,屹立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北坡在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珠穆朗玛峰的名称早在1718年就收入大清康熙皇帝的《皇舆全览图》,用满文标注,藏语意为“第三女神”。在我国藏族同胞心中,她是一位性格温和、主持正义的仙女,住在一个最美好最幸福的宫殿。藏族民歌这样赞美她:“幸福的山峦,你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再没有比你更富的地方;幸福的山峦,你闪耀着万道霞光,再没有比你更美的地方。”

人类对珠峰的认识是从测量其高度开始的。1852年冬季,英国人在费时50年测完印度全境并宣布这片次大陆归己所有后,派测量队向喜马拉雅山脉挺进,意图测量珠穆朗玛主峰的高度。他们的测量活动一开始就受到中国西藏地区的拒绝;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国王也下令,英国测量队不得接近珠峰250公里之内的区域。英国测量师们把巨大而沉重的经纬仪对准了200多公里之外的珠穆朗玛峰,粗略得出珠峰峰顶高程数据:8840米!从此确定珠峰为地球之巅。在最近150多年的时间里,人类不断探索准确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进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测量。珠峰的高程数据、地理资料“成果”,一直被外国的“测量权威”们所垄断,我国的版图也被迫沿用那并不准确的数据。

珠峰地区的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珠峰的高度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测定珠峰高程已成为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问题。珠峰地区的地质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和所居住的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提出“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将其列入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测绘珠峰十分关心。自1956年在青岛黄海验潮站建立平均海面的高程系统后,测绘人员便开始以此平均值为基准,由北向南,自东向西设站测量,推算高程。仅从青岛水准原点至珠峰脚下的定日这条线,就有6000多公里的距离,他们靠自己的双腿,每隔几十米设一个站,每个站测两遍,相当于步行了1.2万公里的路程。

珠峰地区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的极地,真正的生命禁区。然而,欲测量其准确高度,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测量队伍进入纵深地区进行观测,否则无法得到科学而令人信服的结论。

1966年、1968年、1975年、1992年、1998年、2005年,为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的测量队员大规模进入珠峰地区,他们凭着惊人的勇气,超常的坚忍,顽强的意志,在生命禁区勇斗风雪,挑战自我,在高寒缺氧、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连续奋战,勇攀地球之巅,跨越科学高峰,谱写出一曲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1966年和1968年国测一大队人员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建立定日到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网,并获取珠峰地区大气折光的试验数据。测量队员经过天文、重力、水准、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各项测量工作,经计算获得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中国测量的高度。但是由于这次测量没有登顶,峰顶未设觇标,高程没有对外公布。

国测一大队这两次在珠峰地区的布测,为1975年的珠峰高程测量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75年,国测一大队几名队员参加中国登山队测量分队,他们成功攀登到珠峰北坳7050米的高度,这也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当时到达的最高测量位置。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巅。从珠峰附近选设的9个经过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求得坐标和高程的测站点上,对珠峰觇标进行水平角和垂直角观测,根据水平角确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测站至珠峰的水平距离。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由这些垂直角和水平距离确定各测站同珠峰之间的高差,进而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由我国政府对外发布,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外合作珠峰测绘中,国测一大队外业测量成果丰硕,并在实践中引入新的测绘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锻炼了队伍。

2005年3月至5月,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峰高程的任务,他们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青藏高原布下了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在珠峰脚下布设了6个交会点位,并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采用了GPS测量、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峰顶冰雪层雷达探测等现代测量技术,结合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经典测量方法,登上了世界测绘科技的新高峰。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向世界公布: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2

5月27日上午11点,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在历经艰险后,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前不久,完成光荣使命的国测一大队首批队员胜利返回西安。

今年26岁的张伟琪是国测一大队参加珠峰登山测量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在进行攀登测量时,三根手指不慎冻伤。而他的队友,35岁的马强,同样因为参加珠峰测高,离家半年瘦了10多斤。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队员马强:“妈妈说她比较担心,给我送了一个香囊,保佑我平安。在登珠峰的过程中,我一直把它带着。”

作为青年一代测绘工作者,张伟琪和马强入队时就学习了解了国测一大队曾创造6测珠峰的光荣历史。去年,珠峰高程测量项目启动后,两个怀揣登顶珠峰梦想的年轻人很快报名,并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入选测量登山队。对于两个陕西人来说,虽然前期已经经过多次集训,但到了高原开始向峰顶进发时,珠峰地区恶劣的环境远比预想的艰险。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到峰顶共22公里,高寒缺氧、风雪肆虐,越向上攀爬,越时刻考验着队员们的身体和意志极限。

马强:“有可能有冰裂缝,有暗裂缝,有雪崩。那个北坳冰壁最陡的地方有大概80度,然后我们要负重10到15公斤要上那个斜坡,再加上比较缺氧,我们最累的时候,要跨一步,要休息5秒钟,要喘5下气,才有能力跨第二步。”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队员张伟琪:“胆小的话,可能就不敢往前走。我们是在执行国家的任务,我们肩上有责任,这是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驱使着我们不断往上走。”

冲顶一波三折,因天气原因测量登山队经历了两次撤回再出发,而长时间在珠峰上行进、停留,有的队员被冻伤,有的队员体力消耗后暴瘦20斤,爬冰卧雪,勇闯生命禁区,却没有一个人退缩。5月27日,当测量觇标成功竖立在地球之巅的一刻,英雄的国测一大队又一次创造新的世界记录。

马强:“特别激动,很多人都哭了。我们大家都铆足了劲,坚持已经好几个月,就是为了这一刻。”

国测一大队成立于1954年,主要从事大地测量工作。建队66年来,已经7测珠峰,并在大漠戈壁、雪域高原,都留下了老一辈队员们步履维艰、为国测绘的足迹,更留下用热血和生命凝铸的国测一大队精神。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充分肯定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希望。张伟琪和马强说,能参与到第7次珠峰测量是逐梦的年轻测绘人一生的荣耀。险峰在前,道路漫漫,先辈开路,初心不忘,唯有脚步不断向上攀登,精神才能代代向下传承。

张伟琪:“前辈们给下面的人树立榜样,下面的人也在学习。国测一大队这种‘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这种精神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马强:“我们攀登珠峰不光是地理上的攀登,其实在我们国测一大队精神传承方面,都是一个不断攀登高峰的过程。”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国测一大队)副队长张庆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我们每一位队员已经牢牢记在心中。在我们新一代测绘人的身上也是体现出来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艰苦环境下,践行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完成国家交给的光荣使命。”

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3

虽然珠峰高程测量项目野外工作已接近尾声,国测一大队第一批队员已于日前凯旋,但是还有极少量的珠峰东侧地区基础测量工作还在继续。目前,还有不少交会测量组的队员在珠峰地区默默坚守,他们从3月2日至今,已在高原上连续奋战3个多月。

程璐,交会测量组西绒交会点组长,三上西绒,被其他队员戏称为新一代的“高原牦牛”。据国测一大队办公室主任任秀波介绍,相对来说,西绒点是所有交会测量点中难度最大的点。当时,二本营指挥韩超斌正为分配任务作难时,程璐主动要求到最困难的西绒测量点,每天挤在简陋的帐篷里,化雪饮水,重复吃着方便食品。虽然条件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一丝不苟完成了测绘任务。

李科,本次珠峰高程测量中负责高程导线、GNSS测量和III7点的交会测量工作。他五次前往海拔5700米的III7点,帮助重力测量组运送仪器设备到达东绒5800米营地,曾多次前往中绒、西绒,被队友亲切地称为“向导”。“向导”这个词在高海拔地区是一个非常高的称谓,意味着有他在,保命的概率就大得多。

李飞战,东绒2交会测量组组长、天文测量组组长,他带领年轻队员孙文亮,昼夜坚守,只为测量珠峰天空上的星星。由于珠峰地区气候变化极快,往往架设仪器时还是漫天繁星,等他们冒着夜间零下几十度的严寒架好仪器时,星空却被云雾遮挡。就算是运气好,遇到漫天繁星时,他们也要坚持观测星空整整一夜。

谢敏,东绒3交会测量组组长,本次珠峰测量项目中负责高程导线、GNSS测量和东绒3点的交会测量工作。他的父亲谢忠华是国测一大队退休的一名驾驶员,在珠峰测量期间过世,因为测区工作繁忙,谢敏没能回到西安送老爷子最后一程。他强忍着失去父亲的悲伤,坚持在测区努力工作。苦活、累活他总是抢着干,希望通过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没有闲暇时间来想父亲过世的事。身边的队友都知道他心里难受,但又不知如何疏导,只能看着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调整。

史志刚,重力测量组组长,除完成珠峰地区加密重力测量之外,还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六个交会点的重力测量,在带领其他队员完成海拔6500米的重力测量返回途中时,他们经历了能见度只有几米的暴风雪,所幸平安无事。据了解,他是本次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唯一一个走遍所有交会测量点的人。

刘泽旭,是一名“测三代”,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国测一大队的老队员。此前,他由测绘队员转岗为一名驾驶员,本次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他又从驾驶员转岗到了后勤保障,负责二本营队员的饮食和所有物资的调配管理,“珠峰肉夹馍”就是出自他手。在珠峰高程测量报名时,他主动请缨说:“我既可以开车,也可以参加具体测绘,最不济我还是一个二级厨师,可以把队员们的饮食搞好,吃好了才能有力气干活。”说到做到,他实现了参与珠峰测量的梦想,也做好了队员们的饮食保障,更是把二本营的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

如今,这些国测一大队交会测量组的队友还在珠峰东侧进行基础性测量的扫尾工作,并未返回西安。除了上述的几位,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队员,同样坚守在珠峰地区。当我们在庆祝珠峰登顶测量胜利的同时,也请记住那些还在坚守的人们,等勇士凯旋,盼你们归来。

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4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是珠峰,比珠峰更高的是测绘队员架起的测量觇标,而比测量觇标更高的是共产党员不变的信仰和永远传承的精神品质……”7月29日,省直机关团工委组织团青干部和青年代表走进国测一大队,集体参观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现场聆听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员的事迹报告,在历史与现实的感悟中学习身边典型、汲取榜样力量。

在国测一大队精神展示室,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让大家对一代代测绘队员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丈量祖国壮美河山,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作出的突出贡献有了直观的感受,对“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这10个字中蕴含的革命理想和价值追求有了深刻的体悟。

在报告会现场,参加2020珠峰高程测量任务的4名队员和1名媒体保障组成员,分别以“爱国报国,勇攀高峰”“为国测绘,衣带渐宽终不悔”“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众志成城,合力保障国家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我眼中的珠峰”为主题,结合各自的亲身经历,深情讲述了发生在生命禁区的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赢得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大家纷纷表示,国测一大队一代代测绘队员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是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作为省直机关的团员青年,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创造新业绩。

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5

9月16日,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队长、党委副书记李国鹏,副总工程师刘站科应邀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了“爱国报国、勇攀高峰”——2020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报告。报告会由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研究生工作部、科学技术处、校科协共同主办。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尧出席了报告会,国测一大队纪委书记尚小琦、办公室主任张琛与会,主办单位、学工处、校团委等部门领导,遥测院全体教师、教职工党员、本硕博新生和学校研究生代表共460多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遥测院院长金双根主持。

王尧首先代表学校对国测一大队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他们从珠峰高程测量战场凯旋、紧张进行数据处理的百忙之时,能走进南信大。他说,在南信大建校60周年之际,莘莘学子扬帆起航之时,邀请英雄集体国测一大队来到校作报告,意义重大。国测一大队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光荣事迹,生动诠释了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王尧副书记说,珠峰高程测量是一项彰显我国测绘技术水平的国家工程,是一次科学精神、“中国精度”的攀登,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值得师生不断学习和弘扬,激励我们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为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力量。

在一段感人至深、记录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顶实况视频之后,李国鹏队长开始了他的报告。李队长首先简要介绍了国测一大队的情况,大队成立以来,七测珠峰、两下南极、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1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52次深入西藏无人区,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精准详实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在国际测绘地理信息舞台上,展示出了中国力量。他描述了三代测绘人,在面对严寒、饥渴、匪患等生死关头,为了国家利益做出的不悔抉择,重点讲述了“七测珠峰”的感人往事。在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过程中,为了得到精确数据,有队员在峰顶高寒中摘下手套操作仪器;有队员在峰顶无氧停留1个半小时完成任务;有多名队员在7千米高寒高海拔环境中坚守九晚十天;为保障国产重力仪器准确工作,仪器住在帐篷中心,队员守护在湿冷的帐篷外围;临时党支部在两次受阻,登顶机会窗口逐渐缩小下的无畏选择与奋勇攀登。珠峰测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气象观测、后勤保障、仪器仪表设备等每一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丝丝细节、一个个画面,无不贯穿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热爱祖国、团结奉献、勇于牺牲、奋发图强等革命精神的鲜亮底色。国测一大队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乃至抗疫精神一样,成为党在不同时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总写照,汇聚成为国奉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总篇章。

刘站科副总工围绕珠峰测高的技术方法为中心,介绍了珠峰高程测量的历史历程、技术方法以及他的感想与思考。他说,在珠峰测高的历史历程中,我国早在18世纪初就进行了测量。围绕着珠峰高程,历史上就有许多科学争论和国家角力。因此,犹如家长关心自己孩子身高一样,不断进行高技术水平的测高意义重大。精确的高程数据依赖于GNSS卫星测量、雪深雷达测量、重力测量、卫星遥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不但彰显我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也为相关学科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工程。他还介绍了此次测高已取得的全面使用北斗导航系统、峰顶测绘仪器全部国产化、首次获得高精度峰顶重力数据、首次获取峰顶高精度气象观测数据等技术成就。

报告过程中,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报告后,师生与两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问答互动。

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说起国测一大队,很多人可能不认识,甚至都不清楚有这么一支队伍,但只要说起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大家一定知道吧,那就是国测一大队测量的结果。一起来学习他们的事迹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国测一大队先进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