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2021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学习心得

2021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学习心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2021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

高校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陪伴青年学生成长、指引青年学生前行,他们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的“同路人”“引路人”,一起来看看猪妹高校辅导员的事迹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1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学习心得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1

2007年,杨洋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艺术院校的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非常丰富,往往随心所欲,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杨洋说,真正的艺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人行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节拍,因此,她常常带着学生去观摩校内的艺术大师作品,将思政教育和艺术专业学习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与学生们探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学生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面,“艺术家应该更多地具备共情的能力,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情感和温度,”杨洋决定带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艺术创作空间。

她组织了一个数十人的夜跑团,曾经长期宅在宿舍和工作室的学生们,开始出现在了操场的跑道上,他们相互鼓励共同奔跑。夜跑不仅让孩子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也让他们彼此的内心有了沟通与交流,他们的作品开始变得细腻有情感。

这只是杨洋思政教育的第一步,她还想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的思想道路上走得更远。

“那些真正的艺术大师,不仅怀揣着艺术理想,还应该具备人文情怀,”杨洋融合学校“思政+艺术”的理念,决定带学生们去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寻找真正的艺术价值。

从2017年开始,杨洋带领学生结合艺术专业特色,与重庆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合作,开展了艺术治疗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公益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

2015届学生王玉凤是参加公益活动的学生之一。通过与社会的真实接触,改变了王玉凤对艺术的理解。2019年毕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边疆,到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的一个乡工作。最近一次联系中,她告诉杨洋,她决定继续学校的公益事业,把五彩斑斓的艺术也带到她所服务的乡镇,和边疆地区的小朋友们一起,共同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家园,共同放飞她们心中的艺术之梦。

学生们的变化也让杨洋深有感触,她说,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溶于艺术专业中、溶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让青年学生产生主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自己也感到很骄傲和幸福。

每天“下班不下线”,学生“有困难找杨阿姨”

而为了助力学生们成长成才,在日常工作中,杨洋全心全意关爱每一位学生。她对所带学生既有全覆盖的基础建档,也有特殊情况学生个案建档。她坚持每周进寝室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每周跟一个班听一堂课,几乎每天中午都与学生在食堂共进午餐,用心体验学生的生活,发现并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在学生中形成 “有困难找杨阿姨”的应答模式。

杨洋还是一位左耳听力失聪的辅导员,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反而更加用心。她坚持“下班不下线”的工作模式,手机24小时为学生开机,为了怕听不见手机铃声,在夜里也总是开启最大音量,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

四川美术学院是全国大学生创业五十强院校,杨洋也积极引导学生们创新创业。她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创业沙龙、带领创业学生走访校友企业、帮助学生进驻微企园、解答学生的创业疑惑,所承担《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历年来学生评教成绩都在90分以上,深受学生的喜爱。

杨洋说,作为一名辅导员,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艺术院校的学生去拥抱五彩斑斓的生活,用双眼去发现社会的温度,用心灵去感知未知的世界,“让他们的作品更富有时代的生命力,让作品传递出来的价值能够感染更多的人。”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2

一头过肩长发、温婉而知性,在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辅导员龙婷常常带着一群学生畅谈网络热点,经常让同学们喜笑颜开。15年的辅导员生涯,龙婷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点亮信仰之光,支撑起每一位学生的梦想。近日,2020年重庆市“最美高校辅导员”揭晓,龙婷是其中之一。

在龙婷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对她来说特别珍贵。“这是我带的一个学生,他毕业后出版的第一本诗集送给了我,我感觉特别感动和欣慰。”龙婷翻开这本诗集,满脸微笑地说。

这是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校征文大赛诗歌一等奖的2013届毕业生杨康,在毕业后的第二年为龙婷寄来的,他在留言中写到,“几乎没有人相信工科男也有成为诗人的梦想,只有老师您,给我空间也给我希望。”

杨康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是得益于龙婷在学校创新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

龙婷2005年从重庆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专职辅导员。刚工作的她,结合此前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实习中遇到的难题总结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跟上互联网的步伐,才能最终入脑、入心。“我在想,能不能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比如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根据地,让学生在传统的理想革命信念中,去汲取放飞青春的能量。”

于是,2005年,她创办了学校“青年红色根据地”网站。在网站上,她坚持每天在线值班,及时化解学生在留言中的问题与困惑;每月参加各支部的网络在线组织生活,与学生畅谈网络热点与时政见解,该网站成为了培养学生信念的一个基地。

在管理运用这个平台时龙婷发现,学生特别能展现自己,因此,她在2007年又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博园讲坛”,学生们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一个方寸讲坛,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杨康的留言给我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舞台,”2016年,龙婷将思政教育内容搬到舞台上,开展了“我的信仰必修课”活动,以舞台剧的形式,让学生亲身去体验演绎。

15年来,她始终围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和载体,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活起来。

除了思想上的引领,她还坚持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让自己的工作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花再大的精力都是值得的。”龙婷说。

为了让学生学习不掉队,2013年,她整合资源牵头成立了学校首个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以“一对一咨询”、“答疑时间”、“工作坊”、“精英培育项目”、“创新创业园”、“提供学习资料”六大重点举措为支撑让学生得到最实用的帮助。运行以来,受益人数达到9000人次,参与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荣誉400人次。

学生小樊通过“精英培育项目”的实施,2015年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龙老师策划的一项项科技创新活动,让很多同学在本科阶段就具备了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小樊感慨地说。

不仅如此,当学生面对未来感到迷茫时,龙婷会帮助学生清晰梦想,规划路径。她每两周开展生涯规划主题工作坊,为学生解决职业生涯的困惑,还为每个毕业生建立就业信息档案,将其个人特色、就业意向、成绩表现等整理在案,分类制成小本随身携带,从而进行重点推荐、个性辅导,多年来就业率始终都在95%以上。

2014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孙凯说,“如果没有龙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我不可能走出大学的迷茫,不可能成为重庆市红叶行动联盟副主席,更别提为家乡建设出力了。”

龙婷坦言,辅导员工作是荣耀也是幸福,“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非常希望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信仰,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3

“我希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虽然现在离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会一直努力。”获得2020年贵州省最美高校辅导员荣誉称号后,贵州财经大学专职辅导员孔淑华表示,她将继续以“真善美”为教育原则,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今年,和孔淑华一起荣获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的,还有先桁等另外9名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中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互动最频繁的教师群体。近年来,随着全省加快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潜心育才的最美辅导员,他们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也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榜样力量。

做温情的陪伴者

因为热爱,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副教授先桁成为一名辅导员,坚守岗位一干就是15年。

15年来,他用爱与智慧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曾有学校职能部门伸出橄榄枝,但先桁却始终执着于辅导员事业。他说:“即使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仍然会选辅导员,这是一份继承,更是一份担当!”

先桁的父亲也曾是高校辅导员,在他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风尘仆仆。“爸爸是一名辅导员,辅导员是一个启迪心灵、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这句父亲的话语,时常回响在先桁耳旁。

同样因为热爱,2014年,肖梅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成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辅导员是一个综合多元的角色,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千变万化、千头万绪,辅导员不仅是播种梦想的人,更应该成为浇灌梦想的人。”

肖梅言出即行。在学生管理与服务、班级管理、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发展指导等工作中,她注重发挥学生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学生管理与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致力于在摸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培养踏实肯干、职责开展有序的学生团队。

爱是永恒的主题

在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麻祺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对她的称呼从“麻老师”悄然变成“麻麻”。每届学长学姐都会对学弟学妹们说:“遇见麻麻是你们的幸福”。

从业9年,对于所带班级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禀性、人生理想、学业情况、生活点滴,麻祺都一清二楚,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去沟通,逐渐成为学生生活上的知心姐姐和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麻祺说,辅导员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方能赢得学生信任。辅导员要有自己的人文情怀与智慧,才能做好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导者。

凯里学院辅导员张竞月也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她有一个相册,里面保留了换手机时一直舍不得删掉的截图,这些都是她与学生互动的截图。

毕业多年后,很多学生依然会在教师节给她发祝福短信,或者遇到困难第一个想起她。“这是作为老师,最幸福的瞬间。”幸福的背后,是张竞月不懈的付出。自担任辅导员后,她每周至少3天利用下班后晚自习时间,或周末学生课外时间陪伴学生创作、排练或学习等。

与学生共同成长

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思维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工作,2014年,遵义医科大学辅导员贾婀娜成功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专职辅导员。几年来,她一边学习,一边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学生工作,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和信赖的最美辅导员。

思想引导是辅导员的“看家本领”,是育人工作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这句话,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杨宇感触颇深。

2014年,刚毕业的杨宇成为一名辅导员,学校各类事务他处理得井井有条,但他很快发现了问题:面对学生在班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他无法给予合理解答;个别同学面对社会诱惑一度想辍学打工,他无法给予正确分析和引导;看到网络上学生的错误言论和价值观,他无法给予最精准的导向。

杨宇意识到,辅导员工作不仅是处理事务性工作,光有一腔激情是不足以胜任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作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守道,将正确的主张内化于心,才能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来分析世界和认识问题。”杨宇说,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和学生们共同成长的过程。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4

以青年力量,追逐远大梦想,绽放奋斗光芒,这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2020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展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立足本岗敬业奉献、矢志拼搏不断奋斗的良好风貌。

江城武汉,英雄之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靳敏,执着守护着自己的学生。在受感染学生最无助时,她挺身而出,协调各方资源,撑起生命之舟;她动员312名研究生投身战“疫”,发挥专业特色、扎根所在地区,开展专业抗疫;在就业攻坚战中,她想尽千方百计,在简历制作、面试培训、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教育等各环节为毕业生全力护航。

在武汉封城的76天,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鑫指导团队用76幅“武汉大学生抗疫图志”凝聚正能量,获数万次转发;深入调查上万名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形成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群体画像调查报告,为广大辅导员提供信息支持;创造性利用网络动员组织160余名专业教师,开展“云谈心”和“一对一就业辅导”,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

面对疫情大考,燕山大学辅导员王银思交出了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答卷。597个文档、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讲述着她和学生的抗疫故事。疫情期间,线上平台的迅速发展激发了王银思的灵感。她主持成立“机思广益”党建思政工作室,创新发起校际党支部“云共建”活动,为疫情期间跨区域开展支部共建提供了新思路。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这是许多高校辅导员不变的信念。

云南大学辅导员朱丹在专职辅导员一线岗位连续工作8年,共陪伴900余名学生走过宝贵的青春岁月。她积极探索建立困难学生帮扶体系,以“智志双扶”的理念,精准剖析每个困难学生的致困根源,对症下药,先后帮助7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会“唠嗑”,爱“串门”,爱管“闲事”——沈阳工业大学辅导员李青山深得学生们的喜爱。他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比例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他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学生成功“脱困”。

从人人网到QQ空间,从新浪微博到微信公众号,13年来,天津师范大学辅导员张家玮深耕网络思政“新阵地”,与学生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13年来,他撰写发布各类网文700余篇,浏览量300多万,让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

22年坚守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西南政法大学辅导员简敏对2700多名学生全心投入。通过“危机信息三级联动报告制”“班级考核量化制”“贫困学生登记制”等制度,她努力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多名有厌学自杀、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回归课堂。

人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刘铁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13年来,坚持以爱为轴,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他的学生曾蝉联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也曾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折桂。在成长为学生心目中“金牌辅导员”的历程中,刘铁也不断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杭州师范大学辅导员钱珊坚持调研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回应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困惑。她以“榜样”为引领,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变枯燥为生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西安交通大学辅导员库来西·依布拉音组织开展以“伟大事业,信念领航”为主题的就业宣讲活动,讲述西迁故事,弘扬西迁精神,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平台、对接单位,提供就业创业渠道。引导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毕业后主动选择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得到淬炼,在为党和人民奉献中收获成长。

最美高校辅导员观后感5

做青年学生前行的“开路人”

把爱融入自己的行为中、用爱去传播信仰,已经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们的“工作法宝”。

西南政法大学的简敏,在担任辅导员的22年中,坚持平均每天找2-3个学生谈心,22年共计谈心1400多人次、500多个小时。她使得多个有厌学自杀倾向、网络成瘾的学生回归课堂;把有心理疾患严重而家长还未接走的学生带回自己家调养抚慰;因担心生病返家的学生而每隔一小时与火车列车长的沟通;邀请留校的贫困同学到自己家里共度除夕夜……

沈阳工业大学的李青山是一个爱“串门”爱“唠嗑”的辅导员,家访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李青山所在的学院农村学生占比较大,困难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李青山为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帮助30多个“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还在“唠嗑”中聊出了30多名问题学生的“心里话”。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在很多辅导员看来,对学生有质量的陪伴才是自己的追求和使命。正如云南大学朱丹所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所以辅导员的工作价值不能仅仅用辛苦去丈量,辅导员这份职业之所以值得被尊敬和被认可是因为它的专业性。”

确实,一群“专家型”的辅导员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正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积累,帮助青年大学生们实现梦想,为学生成长成才引路导航。

“刘导,我们夺冠了!”看到学生黄杰在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夺冠后发给自己的七个字时,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辅导员刘铁激动之余倍感欣慰。

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是业界公认的水下机器人领域的“世界杯”。夺冠的那一刻,对于“后勤部长”、始终与学生一起战斗的刘铁来说,“有什么能比学生洋溢幸福的笑脸更让自己成就感爆棚呢?”

通过比赛,刘铁探索出一条培养人才成长的路径。他深知,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水声人才是自己的使命,要能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应该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忙碌而繁琐的,压力也是巨大的,但是很多辅导员一干就是十几年,有些人甚至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因为很多辅导员深知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用心灵陪伴心灵、用灵魂感染灵魂、用青春点燃青春的事业。就像西南政法大学的辅导员简敏所说的那样“学生的成功,这让我快乐,所以我要把辅导员职业当做终身的事业!”

相关热搜

69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