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与感想
推荐文章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的通知,那么通过学习一省一策思政课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今天小编整理了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与感想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我们的课堂必须回归生活,因为生活是开展政治学习的源头和基础。生活蕴含着知识与力量,是形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母,它教给人们生存、发展技巧,教会人们如何走向成功,它展示着人世间的秘密。复杂抽象的理论一旦回归生活,就会变得生动与简单。
就小学思政课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切勿照本宣科,要树立用“活”教材育人的理念,要注重课程开发和教材拓展,用接地气的鲜活事例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顺利突破教学目标。如:在讲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时,要求学生对身边的毁坏公共设施的情况予以调查。全班学生只对校外情况做了调查,而对课桌凳上的乱涂乱刻、乱丢垃圾情况熟视无睹,当时我就把这个情况指了出来并进行教育;讲到《探寻优秀家风》时,我介绍了家乡的刘氏家训、高氏家训,课后又带领学生到姜店镇文明实践中心(西郭村)参观家训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家训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讲到《我们神圣的国土》时,从地理角度、行政管理角度入手,重点对台湾进行了解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并让学生反复阅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2
针对思政课内容无趣无味、教学手段直来直去、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等现象,不少学校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实践证明,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唤醒“昏睡”已久的思政课,让课内“独角戏”变成课外“大合唱”,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满意度,这是高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思维动起来,学生才能动起来。创新思维方式是思政课动起来的“牛鼻子”。过去,思政课大都采用传统的填鸭、灌输、说教的方式,违背了“传道明道,答疑解惑”的教育理念,成为学生睡课、逃课、翘课的借口。育人主阵地丢了,原因多半在于思维僵化、内容陈旧、手段古板。创新思维方式,体现在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把好主渠道,推倒“旧围墙”。通过“互联网+”、“VR和AR”技术、创办微信公众号、开设面向学生的慕课等形式,架起学生与老师的桥梁,让思政课走进生活、贴近生活,成为入脑入心的“兴趣课”,这也是思政课本该具有的魅力。
改革教学方法,思政课才能活起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重点。还原场景、视频授课、师生辩论、双向互动等,是近几年探索出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有益的尝试深受学生欢迎和接纳。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思政课堂才能活起来,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毋庸讳言的是,在一些人看来,思政课往往等同于“无聊无用课”“枯燥乏味课”;在有些学校,也还能听到有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的“吐槽”,这些其实都是对思政课的曲解。好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能够影响到一门课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只有注重教学互动,扮演不同角色,抓好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体验,思政课才能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情绪的渲染、情感的激发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新鲜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下,真正爱上思政课;让每一堂课都有理、有情、有趣,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引领力,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有意思”,这才是思政课能够魅力四射的“法宝”。
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3
高等学校作为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端和前沿阵地,其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综合改革,突出协同创新,着力提升质量,推进内涵发展,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思想教育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和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但在我看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的确尴尬:几乎在所有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处于“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的地位。学生们对着一堆说得头头是道的大理论而头痛不已,上课时也是一片死气沉沉,提不起半点兴趣,而一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更是闻之色变。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这样的考试就意味他们有背不完的资料,写不完的文章。老师们则是对着一群毫不配合、毫无求知欲的学生兴趣缺缺,只图快点讲完,完成教学任务。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无聊,更加不受学生欢迎了。针对此现象,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调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文件,进行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的部署,集中了全国最强力量重新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这些举措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越来越灵活多样,教师突破了原有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开发出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思维观念的影响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坚不可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个方面。全方位的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行了系统培养。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抓住时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理想信念为教育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教育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力争培养出于国家于社会有利的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发展,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普及了基本的法律知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被广大学子们学习理解,同时它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教授的都是经广大群众所证实了的正确的理论,是中华传统文明中的“精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大学生以和谐的态度处事,塑造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积极向上的品德,推动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社会形态的形成。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能使学生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性和伟大力量,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促进他们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议
1.加强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他本身必须有着正确向上的政治理念,自己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能够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敢于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式科学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自身必须有着雄厚的知识积累,涉猎广泛,面对学生的各类问题能够从容应对,教给学生从理性和哲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还需做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与时俱进,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引领学生思想。
2.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学监督体系。尽量减少“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探究、解决社会、人生中不断遇到的问题,由单一的传授变为双向的相互学习。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管理中基础环节。这种监控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的监督,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只有把教学监督做好了,教育才有可能不停的向前发展,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的学懂应用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4
思政课与学生党建协同机制的具体环节
构建思政课与学生党建协同机制,可从四个具体环节进行制度化的细节落实。
首先是思政课教学环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党培养和发现人才是蕴含其中的责任。思政课堂教学应旗帜鲜明地明确自身与学生党员发展的关系,明确承担起对学生党员教育和考察的责任。思政课从其内容和目的而言,实际上起到了对未来学生党员的启蒙、引领、基础理论教育和实质上的考察作用。思政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承担培养、发现和介绍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的责任。这既是党的理论宣传与组织建设历来紧密相连的历史延续,也是多数思政教师作为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在理论讲授的同时,思政教师理应将自己观察范围内的优秀人选建议给基层党组织,使优秀分子能有更多机会加入党组织;并将异常学生情况反馈给基层党组织,以提升组织考察的全面性,从而提升党员的先进性。
其次是党课教育环节。就内容而言,思政课是学生党课的基础与普及教育阶段,学生党课是思政课的高度概括与凝练形式。在党课教学环节,各级学生党校可以安排思政教师承担更多党课教学工作,以提升学生党校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在党课考核方面,为体现思政课与学生党校在学习内容、价值与目标上的连贯性,并弱化党校短期培训的弊端,学生既有的思政课成绩或教师对正在进行的学生思政课表现,应成为学生进入党校学习的资格性条件。同时,思政课成绩应以一定权重计入党校最终考核成绩。
第三是党员发展考察程序环节。根据《党章》及相关规定,在《意见》原则指导和各高校明确具体执行程序要求下,学生党员发展至少可以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两个关键环节增加对思政教师意见的听取,或者增加对学生思政课学习考核记录情况的参考。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可依本学期或以往学期的思政课评定和成绩作为意见依据,评定较低或者平均成绩低于全班平均分以下者,不推荐进入更高层次的党校学习,不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不被确定为发展对象。
第四是党员教育评议环节。党员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对青年学生党员,更应加强日常教育引导和群众评议。对于思政课尚未全部学习完毕的个别较早加入党组织的学生,其入党后的思政课成绩和教师评议应该成为党员日常教育和评议的重要参考。例如“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在校学习期间不断线”的长期思政课程,在科学合理管理的前提下,结合多阶段的考核评定,可以对学生党员的教育评议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
思政课发挥其立德树人作用的起点是课堂,但其作用的显现与实现却是在课堂之外。只有不断增加、完善、做实学校和社会与思政课的协同配合机制,才能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真正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5
稻浪滚滚。11月12日,在湖州市德清县联合村的稻田里,一批大学生撸起袖子、手持镰刀走进金灿灿的稻田,与农民们一起收割稻谷。
到乡村接受大自然劳动教育,让劳动教化青年。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德清县康乾街道办事处,组织莫干山校区36名师生参加“稻田里的丰收课”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活动。
联合村党支部书记王敏敏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走上讲台,为大学生们生动诠释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讲解了水稻的生产知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让‘中国饭碗’不缺粮、装好粮,就要让国家粮食更安全,让农业质量更牢靠,严守耕地红线,搞好农村改革,这就要靠在座的年轻人……”
“小时候浪费一粒米就要被父母打的,小伙子第一次上门相亲如果吃饭时剩下一粒饭,也会被女方家长一票否决的。”王敏敏向在场的师生和村民分享了儿时故事。他号召大家要学会勤俭节约,期望大学生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创业,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真正体会到“我为家乡骄傲”的快乐。
在村民们的示范下,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割水稻、拾稻穗等农耕劳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卫红忙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说:“第一次收割稻谷,田间劳动真是不容易,农民伯伯教会我们很多知识,我想每个‘职业岗位’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而劳动实践是学习的第一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田奕彤为大家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微宣讲。她已在本校保研,研究食品安全与质量,她号召大家关注农业种植者、加工者、运输者到销售商的关键链条,重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机制。
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第一次体验收割水稻,感受到了劳作的辛苦,水稻从育秧、打田、插秧、生长、抽穗、扬花、灌浆再到最终成熟,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农民对粮食的赤诚。乡村建设大有可为,青年人更应该成为乡村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今后希望自己的专业也能给家乡的建设发挥作用。
“在稻田里开设思政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融入乡村,了解农业,体验劳动艰辛,尊重劳动、热爱生活。”该校学工部部长许伟通说,新时代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品尝劳动幸福,懂得奉献付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省一策思政课学习心得与感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