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学习李守江和罗钾精神的心得体会(2)

学习李守江和罗钾精神的心得体会(2)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学习李守江和罗钾精神的心得体会


李守江和罗钾精神的相关事迹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罗布泊,被称作“死亡之海”。在这片生命禁区中,李守江和他的团队,却创造出世界奇迹。
 
  从新疆哈密市驱车穿过400公里的荒漠,进入罗布泊,除了起伏不定的盐壳地貌,这里没有水、没有路也没有人烟。炎热的7月,地表温度高达60多度,湿度几乎为零,身上出再多的汗,衣服始终是干的。
 
  曾经,除了探险家和地质工作者没有人敢靠近这个生命禁区。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李守江带领他的创业团队,在罗布泊的中心创建了新家园——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走进罗钾,荒芜的戈壁上出现一条条采卤渠,卤水从中汩汩流出;现代化水采机正不断从盐田将生产硫酸钾的原矿运往车间;国际一流的大型生产设备正加足马力,不分昼夜的生产……一年中,有超过百万吨的优质硫酸钾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占据着我国硫酸钾市场半壁江山。
 
  “罗布泊给了我一番事业,也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记者在此见到罗钾创始人之一、国投罗钾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正是眼前这个身着灰色工装,头发已有些灰白的中年人,带领创业团队“十年磨一剑”,叩开了罗布泊“宝藏”之门,是生命禁区勇敢的拓荒者。
 
  上世纪90年代末,地质学家在罗布泊发现了丰富的硫酸钾资源,这个发现震惊全国。“钾”是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被称为粮食的粮食。钾资源的掌握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然而,2000年以前,我国钾资源极度匮乏,农作物需要的钾肥90%依赖进口,价格完全被外国垄断。
 
  “罗布泊查明的钾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30%,这个地质发现带来的震动不亚于当年发现大庆油田。”李守江说。
 
  如何开发利用罗布泊盐湖硫酸钾资源,造福于我国农业?包括李守江在内的国内一流钾盐开发专家迫不及待地挺近“死亡之海”。
 
  回首最初的创业阶段,他用“苦”“难”来形容。
 
  1999年,李守江带领的钾盐开发团队首次进入这片生命禁区,在方圆几百公里的荒漠戈壁中,搭帐篷,挖地窝子,拿出战天斗地的韧劲。“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来罗布泊时的感觉,就像到了月球一样,放眼望去,地平线是弧形的,没有一丝生命迹象。”李守江说,在沙漠中,沙尘暴是家常便饭,有时候风大得连帐篷都扎不起来,吃口饭满嘴沙子……可是相比生活条件的苦,钾盐开发的“难”更令人刻骨铭心。
 
  与世界上大多数盐湖卤水化学组成不同,罗布泊卤水资源中钾、硫比例严重失衡,而当地又极度缺水,罗布泊卤水开发难度异常之大。李守江介绍,生产硫酸钾需要从外部购买氯化钾来解决两者比例失调的难题,可从400公里以外购置氯化钾必然提升生产成本,整个开发计划将无法进行。
 
  “当时我们请了世界著名钾盐专家,他们看到生产环境,都对这里生产硫酸钾不看好。”面对困难和否定,创业团队却没有丝毫动摇,决心要研发出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工艺技术,让我国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钾肥。
 
  “罗布泊的开发在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这迫使我们自主研发,自己解决资源开发的技术问题。”自此,开发团队展开了罗布泊开发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切合实际,并且也是最艰苦卓绝的加工工艺试验研究。
 
  为克服夏季酷热、冬季严寒的恶劣条件,这项工艺的试验,每一步推进都如履薄冰。终于,历时4年半,创业团队利用罗布泊硫酸镁亚型卤水直接制取硫酸钾的工艺技术研发成功,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罗布泊首个盐田、输卤渠、采卤渠建成并投入使用,源源不断的地下卤水涌上地面,硫酸钾的生产拉开序幕;2003年7月,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问世;2008年,国投罗钾120万吨钾肥生产线正式投产,一举跃升为世界产能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
 
  李守江回忆,当第一袋白花花的硫酸钾优级品生产出来时,在场的员工都激动的欢呼雀跃。他感叹,公司用了4年时间在罗布泊腹地完成了探索性试验、小试、中试和工业性试验,达到了年产10万吨硫酸钾的生产能力,走完了美国犹他州大盐湖15年、国内同行30年的建设历程。“罗钾在国投强有力的推动下,自主创新,利用罗布泊卤水获得了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优质钾肥,而且生产每吨硫酸钾的用水量仅及传统工艺的三分之一,真正降低了成本,让我国农民都用得起钾肥。”
 
  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国投罗钾公司在罗布泊腹地打造采卤井147口,建设盐田320多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生产硫酸钾1000多万吨,累计销售硫酸钾980多万吨,国内硫酸钾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我国钾肥自给率也从16年前的10%提高到了50%。
 
  如今,一栋栋现代化生产车间矗立在茫茫荒漠当中,一车车高品质钾肥仍在书写着这段创业传奇。
 

相关热搜

2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