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堂课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难忘的一堂课

  近两个月以来,我有幸听了一些优秀语文老师的精彩语文课,听完后,心里满满的都是羡慕与佩服。我羡慕三尺讲台下的孩子,成长路上有这些优秀的老师引领他们在语文殿堂里徜徉,享受着文学的滋养;我佩服三尺讲台上的老师,他们尽显个人魅力与风采,渊博的知识给孩子们带来一场场奢华的视听盛宴。我渴望成为这样的老师,让孩子们因为我而喜欢语文,喜欢文学。当然,这些老师成功背后的艰辛我也是能够想象的。今天,听着三位老师诉说他们教研课的辛酸历程,我不由得想起了两年我的一次经历。两年前,我任教于广州的一所民办学校。初去学校,人生地不熟,不久就被告知我作为中学语文组的新老师,按他们的老规矩要参加学校的赛课,我万分不愿意,却无奈于他们的潜规则,念着泪满心委屈的答应了。我一直都认为只要我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就好,从来没想过上公开课,我没有勇气去承受别人犀利的评价。
 
  接到通知的前两周,我寝食难安。课题、课型的选择让我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备课也令我焦灼不已,甚至想到万一失败也会让中语组蒙羞都令我狂躁不安。时间的迫近让我不得不尽快做出选择,反复比较之后,我选择了趣味性较强的<<变色龙>>。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懂得站在某种教育理念的高度去考虑如何教学,更多的时候都是照着教参的方法完成课文的讲授。于是我选择在我教的基础较差的一个班用平时我上课的方式上完了第一课时。结果可想而知,那堂课被组内的前辈们一票否决了。然后,她们问了我几个问题:你想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教呢?你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里?”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我完全傻了,天哪,这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不过,他们的问题让迷茫的我找到了一点点前进的方向,仿佛看到了重重浓雾之后的一丝光芒。于是,我放弃了之前的想法,决定要认真地对待那一堂课。不管结果如何,先努力再说吧。
 
  接下来的那几天,我针对他们给我指点的几个问题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怎么体现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我能否从原有的传统角色中跳跃出来,只是做个引路人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我,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挑战,内心深处,甚至有些惶恐,能否驾驭还难以预料呢。我去请教组内的老教师,说真的,感谢他们不吝赐教,曾经给予我的帮助。他们给了我方向,我采取了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决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慢慢地,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我抓到了贯穿课文的主线,也基本解答了老教师们提出的问题。
 
  当我拿着重写的教学设计去给组长看时,隐隐看到她脸上难得的一丝喜色。这一发现也足以抹去我那几日的疲倦。她又给了我几点建议。在她的安排下,我在另一个班试教一遍。还记得那天,我还是紧张不已,在那些陌生的学生面前,我甚至比他们还局促,并把情绪传染给了他们,以至后面有趣的故事情节也没能让我和他们得以缓和。整节课的气氛沉闷不已。下课铃响过,我强忍着眼睛里打转的泪水快步走出了教室,我害怕他们看到我的脆弱。难道这半个多月的辛苦要付之东流了?我心有不甘。我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努力压制心中的懊恼和沮丧,去找同事探讨原因。她们告诉我,其实我应该多一点自信,我重新设计的教案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了,那堂课主要是因为太紧张,不懂得调节气氛,如果多一些和蔼亲切,多一些笑容,也许就是另一番效果了。
 
  找到原因后,我稍有释怀,也心存侥幸,因为参赛的时候我是在自己所教班级上课,在熟识的学生面前应该能避免上次的尴尬。比赛前几天,我反复看教案,希望自己能熟记,便于赛场上的发挥。努力地付出了,还是会在乎结果的。那几个晚上,我一个人站里空大的教室里,对着四面墙,大声讲着,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从容,能够流利,却总是卡,仿佛四处都是听众,心跳加速。慌张难以抑制。前一天晚上,屡次卡住,脑中一片空白,感觉自己都快要崩溃了。我不要折磨自己了,我要受不了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与我的主观意识反复叫板。最终,我觉得那天的状态再多的折磨和强制也是无济于事的,我提前回了宿舍。那晚深夜了我还是辗转反侧,天亮前勉强前合了合眼。
 
  第二天,我的紧张丝毫没有减缓,直到看到孩子们可爱的笑脸才稍有放松。甚至有懂事的孩子过来安慰我说:放心吧老师,我们会配合好你,不会让你失望的,心慢慢安定了。上课了,看到教室后排满满的同仁们,心跳又开始加速了。我尽量不去直视那些在我看来有些挑剔的眼神,只看着孩子们。一个又一个问题,让我和孩子们都投入进去了。[莲~山课件]我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教学,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一共经历了几次变化,他为什么会有这们的变化?我们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变化?最后这样拓展开来,古今中外,你有没有发现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如果他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他们积极地讨论交流,让整堂课活了起来。我一反之前的过分紧张,着实让我自己都有些意外,孩子们也展现了属于他们的精彩。
 
  课后同事们评价那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于我,就足够了。如今,那一段经历已成了教学生涯中的淡淡一笔,那些辛酸的曲折再回想起来也如珍藏已久的美酒般越品越醇,芬芳浓郁,令人难忘的还有那些“磨难”反复咀嚼后留下的丝丝甘甜。感谢那一段经历,也感谢那些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
 
1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