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5篇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在9月22日,对地举行了活动,“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今天小编整理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5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1
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不是一般的节日,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现在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基于这样几点考虑:
从节气上看,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丰收。另外,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秋高气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
从区域上看,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各地收获的时节有所不同,但多数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头。所以,我们兼顾南北方把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便于城乡群众、农民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包括科技成果和农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农事特点。
从民俗上看,我们国家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畲族的丰收节,藏族的望果节,彝族的火把节,大多都在下半年。在国家层面设立一个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发展。
我们的先人非常智慧、非常了不起,总结的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丰六二一,下半年丰九二三。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是星期天,而且连着中秋节,届时欢迎大家到乡村望山看水忆乡愁,与农民兄弟一起共度丰收节,共享农家乐。
韩部长介绍,农业农村部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也广泛邀请了农业、文化、传媒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农民代表座谈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十分必要,而且实施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
一是农事节庆有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品尝美食等活动,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积累了经验。
二是各地有探索。这些年,很多地方根据节庆特点和假日节点,举办了具有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和农事有关的节庆活动,也形成了一批民俗活动、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很多朋友肯定都参加过,这也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探索了路子。
三是市场有需求。现在人均GDP已经接近9000美元,休闲观光大众化正成为常态,广大市民也有回归乡村,参与农事体验、品味农村情调的需求和田园梦想,这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四是发展有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水平,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结构调整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可以说有巨大变化,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2
2018年9月23日,农历戊戌秋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万众期盼中隆盛而至、宏大启幕。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的秋分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亿万农民设立一个法定节日,上下五千年,亘古开先河,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农耕文化积淀厚重、璀璨辉煌。从远古先民击壤而歌,到三千多年前甲骨文“年”字的祭谷表意,再到历久成俗的“籍田礼”,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传统习俗绵延不绝,一脉相承。中国农民丰收节之设立,传承弘扬了丰富而多彩的祈盼丰收、欢庆丰收的中华优秀农耕文化传统,是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认同、礼赞亿万农民的卓著贡献、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扎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民俗。“丰收节”蕴含着最鲜明的核心价值内涵,镌刻着最鲜活的“三农”情怀印记。
“丰收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与人民性,极大提振了亿万农民的精气神,是体现党中央深切关怀的节日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首个“丰收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亿万农民的伟大贡献,向他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良好祝愿。重要讲话饱含深情、字字珠玑、寓意深刻,对办好“丰收节”寄予厚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爱农亲民的博大情怀和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改革开放40年再出发的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创设农民主体的专属节日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标志,更凸显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书记温暖亿万人民的重要讲话和殷殷关怀,如十里春风,千年香醇,沁润心田,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激起强烈反响,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研究决定的,进一步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40年前,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前途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可改变、不可动摇。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英明决策,是重农爱农、强本固基的重大举措,是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伟大创举。首个“丰收节”后,总书记就来到“祖国粮仓”北大荒,“喜看稻菽千重浪”,双手捧起一碗米,再次强调抓好粮食生产、端牢中国饭碗不可须臾松懈。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直抵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丰收节”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人民性特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举办“丰收节”是对亿万农民辛勤耕耘的致敬和礼赞,是顺应广大农民的新要求、新期待,让他们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也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宏伟目标的实际举措。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成功举办,是党中央英明决策得民心、顺民意、谋民利的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首个“丰收节”来临之际,亿万农民欢欣鼓舞,3000多万农民现场参与了5000多场庆丰收活动,广袤的农村大地一片欢腾。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大山深处到辽阔牧区,从雪域高原到滨海渔场,普天同庆,举国共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村敲响起欢庆的锣鼓。金秋时节真正成了全国人民的“丰收季”和“欢乐季”,充分展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现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和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新疆库车县举办“园·缘·圆·援·愿”丰收节活动,数万名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齐跳民族团结舞。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今天的农民真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的感情深,中央专门设立了农民丰收节,为农民的丰收喝彩,农民朋友更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岗村人民一定不会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要为明天的幸福而奋斗。”社会各界备受鼓舞和振奋,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纷纷抒发喜悦心情,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点赞,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感情距离贴得更近了,激发起亿万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
“丰收节”始终坚持传承性与创新性,重在塑造新时代新民俗,是属于亿万农民朋友自己的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浓缩了数千年文明进程的精神内核和丰富内涵。“丰收节”天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因,必须深入挖掘其农耕文化的根与魂,深刻阐释其时代赋予的精神文化价值。同时,必须注重节日符号、仪式与节日内涵的协和统一,实现塑形与铸魂并重,欢庆与教化并举,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营造新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高尚道德情怀和奋发欢乐氛围,让节庆活动真正深入亿万农民的内心,从而获得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承载着亿万农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新的民俗内涵和时代意义,以现代社会的文化生产方式、表现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让传统农耕文化活起来,兴起来,传下去,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特有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从而形成亿万农民的新民俗新风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互动、相得益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目标宗旨,首个“丰收节”的组织指导工作秉持因地制宜、节俭隆重、农民主体、开放搞活的办节原则,采取了“1+6+N”(1个主场+6个分会场+各地系列活动)和“5个100”(100个特色村庄、100个品牌农产品、100个乡村文化活动、100个乡村美食、100个乡村旅游线路)的框架范式,精心策划设计组织各项活动,切实有效地引导各地在传承基础上开拓创新,呈现出上下联动、遍地开花、内涵丰富、喜庆热烈的特征,形成了农民节日农民办、农民节日农民乐、农民节日全民享的态势,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56个民族的农民代表、全国“十佳农民”和北京郊区农民群众欢聚在设于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北京主场,欢天喜地迎丰收。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主场活动并致辞,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办好“丰收节”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彰显乡村价值,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浙江安吉余村、陕西杨凌、黑龙江绥化、安徽滁州、四川都江堰、广东梅州等6个分会场和各省欢庆活动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河南、江西、湖南、内蒙古、福建等地举办插秧比赛、运粮竞技、赛猪赛马、抓鱼捉虾等活动,体验农事庆丰收。各地举办的活动中,引入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相交融的文化元素和过节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参与性、互动性特征明显。农民文艺演出、乡村美食品鉴、民俗文化表演、特色农产品展示和农民体育竞赛占有相当大比例。“丰收节”文化符号的设计也充分体现出了时代性,符合当代审美取向。由17个部委组成的组织指导委员会在全社会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推出了主题标识、主题歌、纪念邮票、丰收盛鼎、“丰收节”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成为宝贵的当代精品,也是一笔浓重的文化遗产。
“丰收节”突出体现民族性与地域性,保护提升多样的民俗传统,是与各地涉农节庆紧密相连的节日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在国家层面设立的各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与各地原有民俗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继承和弘扬各地庆丰收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区域交流的良好媒介。丰收的欢庆民俗源于农民对土地的敬重和对劳动的热爱,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乡土民俗的感动。首个“丰收节”特别注重农民主体和因地制宜办节日的原则,特别注重保护提升特色民间民俗传统,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多的规定动作,把活动重心下沉到县乡村,下沉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民风民俗,这些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色彩缤纷、风情各异、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可以让人怀忆乡愁、回味流年、记住根脉,可以让人体认过去、珍视现在、创新未来。保护开发利用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元价值,是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的着力点,也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源动力。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珞巴族的昂德林节、瑶族的耍望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等,是我国少数民族庆丰收习俗的典型代表。我们注重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的协调作用,重点支持乡村特色节日活动,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民族民间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各地办好有地域特色的节日民俗活动,把节庆活动作为展示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空间,以独具特色的节日品牌增强传统节日的吸引力。
各地的节庆活动突出了当地特色,主题鲜明,催生了一批民俗文化、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农业嘉年华等知名品牌。广西、贵州、湖北等地开展民族服饰巡游、饰物制作、民歌对唱等民俗活动,西藏、浙江、云南等地举办望果节、开渔节、新米节等传统活动,为千万家庭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农民无疑是“丰收节”的主人,让农民获得最快乐的节日体验,是我们始终不忘的初心。从实践看,各地各民族的农民群众庆丰收、享丰收、话丰收、晒丰收、赛丰收,真正成了节日的主角。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底蕴深厚,随着新时代新民俗的延伸和拓展,坚持突出农民主体,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不懈一年一年地办下去,中国农民丰收节必将成为世界上最有特色、最聚人气、最富情怀、最具张力的农民节日。
“丰收节”牢牢把握开放性与市场性,不断提升社会认知和参与度,是动员社会各界助力乡村振兴的节日
培育节日市场,发挥市场对节庆的推动作用,是当代节庆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扶持和凝聚社会共识,以“丰收节”促进产业大发展、市场大繁荣、环境大改善、文化大提升是组织实施节庆活动的目的初衷。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广大农民欢庆丰收、享受丰收的嘉年华,通过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搭建了城乡互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既打开市场服务市民丰富“菜篮子”,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鼓起“钱袋子”,助力农产品优质优价、丰产丰收,从而让广大农民获得真金白银的经济收益和福利实惠。据调查,不仅农民想过丰收节,市民也想过丰收节。节日期间,城市居民纷纷回到乡村寻根溯源,体验农事之艰辛,享受农耕之乐趣,品味乡村之风情,乡村旅游占各地节庆活动的比例达到45%以上。社会各界通过品牌农产品推介、农产品网络销售、流通费用减免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为“丰收节”配套设计的庆丰收全民购物节,给农民带来了客流,产生了广告效应,提升了品牌价值,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异常热络。各大电商企业鼎力相助,阿里巴巴组织7万场农产品直播,京东开展1000场现场推介活动,苏宁近7000家门店全面参与丰收购物节,全国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纷纷开展丰收大集促销活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利农民、让利市民,也让全社会分享到丰收节的快乐。
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亿万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的节日,也是全社会享丰收、助增收的节日,必须注重开放思维办节日,注重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聚集,为“丰收节”注入新动力,更广泛地提升社会认知。善用现代传媒,制造“舆论盛宴”,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是“丰收节”开放办节的重要做法。统计显示,首个“丰收节”期间,新闻媒体通过专题报道、现场连线、VR直播等方式,充分展示各地的精彩活动。新浪微博197个与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的微话题,阅读量3天突破6亿次,其中共青团中央的“我和我的家乡”微博话题点击超3.1亿次。微博中的政务微博和网络大V表现活跃,热情宣传家乡、推荐农产品,微信中出现大量阅读量10万+的文章,丰收节成为朋友圈的热点焦点。央视综合频道开设《金秋时节庆丰收》专题节目,焦点访谈和新闻“1+1”制作专辑,文艺频道在中秋晚会设置丰收节板块,农业频道连续15天推出系列庆丰收节目,人民日报开设“秋收一线”专栏,新华社全媒头条播发《丰收,九月的味道》,农民日报刊发了《中国农民礼赞》,“丰收节”__与__合作推出大型在线访谈,进行全网直播等等。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使农民丰收节霸版刷屏,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也向海内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新成就新风采,大大提升了“丰收节”的社会共识。“丰收节”被网络选为2018年度十大新词语,被新华社评为2018年度国内十大新闻。国际社会对“丰收节”也广泛关注和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组织和数十个国家向我致以节日祝贺。
欢庆农民丰收节,是大国盛世的最强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员令,是激发农民群众和全社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新契机,是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集结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办下去,让农民丰收节的庆典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心扉,将其打造成全社会认同的最热烈、最隆重、最有特色、最接地气的节日,打造成像春节一样全民参与、农民满意的新民俗,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的光荣使命。参与历史,创造历史,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3
自2018年开始,我国设立每年的农历秋分时期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据悉这也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至于为何设立在秋分时节,首先从节气上看,秋分时节最能体现硕果累累丰收的场景,而且我国多数地方秋收作物是大头,甚至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也会在秋分这一天庆祝丰收的喜悦。
而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展现出新时代农民的丰收幸福感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
中国农民丰收节要如何庆祝?
主要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来开展特色庆祝活动,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而且还有56个各具特色的民族。因此中国农民丰收节建议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农时农事来具体开展和组织,不要搞得千篇一律。
另外,国外也有很多国家也会举办农事节日来庆祝丰收,我们大可以借鉴一下。比如秘鲁,丰收节是每年的11月24日,这个日子被视为是太阳神因蒂的生日,这一天秘鲁人会为太阳神庆生,让太阳能继续普照万物生长;再比如哥伦比亚,在每年的8月30日哥伦比亚人们会在国家中部的咖啡核心产区举行丰收节的庆典活动;还有像阿根廷和智利等一些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当地人选出“葡萄女王”,举行盛大的花车游行表演,还有各类演出等等。
总的来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一年一度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节日,大家在这一天就放下手中的锄头,开心的投入到丰收节日的氛围当中吧。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4
丰收意为丰产高产,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丰收节,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喜事,是农民兄弟的一个节日,是对一年辛勤劳动的一种认可,是农民的期昐。
丰收节,是农民、农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农民要丰收,过程是艰辛的,如何提供更好的基础实施,如农田水利的建设维护、良种引种推广,还有农机使用、农技人员的培训等。因为靠天吃饭要丰收很难,只有更好条件,更科学的方法才可丰产丰收。
话说丰收,必然会有欠收的时候。农业可以说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特别是最近几年气候异常,一部分地方出现了减产,绝收。如北方地区,3~6月份,长达近三个月的时间,无有效降雨,六月中下旬以后一直到九月份,又阴雨连绵,大部分时间都在雨中度过,所有作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个别地区,由于后期雨水过大,出现了水淹稻田的现象,部分农户颗粒无收。
丰收节意义深远,因为它传递一种劳苦未获的安慰,是一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认可,一种丰收喜悦之情的念想,是科学种田,高效种田,丰产丰收的期盼!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5
6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
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可以营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习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曾发表重要讲话,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落实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基层组织“五个振兴”任务,学习借鉴浙江好经验好作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表现。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农村要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活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时,释放出不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强烈信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民丰收节,让这个目标更加接近。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在华夏儿女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衍生出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邻里相帮等文化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时代意义,同时更彰显了我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风范。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民的节日,是一个向世人展示中国“三农”状况的窗口,要通过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等多种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