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工作心得 > 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5篇最新

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5篇最新

若水1139 分享 时间:

申纪兰是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并在1954年被写入新中国《宪法》。那你知道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5篇最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img002.jpg

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1

1954年深秋,25岁的申纪兰坐着驴车从山西平顺县出发,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自此以后,每年在京召开的人代会都少不了这样一位朴实农民的身影,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二届的人大代表。从骑着毛驴参会,到如今乘坐高铁来北京,申纪兰感慨:“我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国家一次比一次好,变化一次比一次大。”

60多年来,她在全国人代会上的议案和建议始终离不开“三农”问题,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到解决农村干旱地区饮水困难、减轻农民负担,再到山区公路交通、发展农村教育等。在今年山西团的小组会上,她用浓重的山西口音再次建议要为农村山区修好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的利益努力呼吁着。

申纪兰时刻关注着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开展,脱贫攻坚号角吹响,申纪兰对脱贫工作也非常关注。“中央提出五年的脱贫计划,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是要打一次大仗。”申纪兰认为,国家提出扶贫战略,老百姓也要自力更生,这样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才能更有效脱贫。

为了更好地履职,多年来申纪兰一直坚持学习,每天都要看新闻,自己弄不明白的东西,会让人讲给她听。

作为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感受到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当人大代表这么多年来,就相信共产党是为老百姓的,没有共产党,就建设不好新中国。现在大家生活好了,要感谢共产党,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申纪兰说。

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2

申纪兰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1930年12月生,1953年5月入党。她忠诚于党、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身不离西沟,手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195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5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52年、1978年、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0年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作者表彰大会。她是第一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半个世纪的红色人生

申纪兰,一个响亮的名字。她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唯一的一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现代中国农村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次数最多的劳动模范。半个世纪以来,申纪兰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带领群众走出贫困,奔向富裕,谱写了一曲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时代之歌。

她率先擎起了男女同工同酬的旗帜,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一块里程碑

申纪兰的名字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家喻户晓,她的名字同全国劳模李顺达连在一起,载入世界“人与自然”发展史册。他们所在的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过去是“光山秃岭乱石沟,十人见了十人愁;旱涝风雹年年有,庄稼十年九不收”。在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5公里的土地上,有大大小小239条干涸贫瘠的沟壑,332座光秃秃的山头。自然条件如此恶劣,在许多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然而,这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李顺达、申纪兰当年生活和战斗的地方。

抗战初期,李顺达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创办了边区第一个互助组,开展生产自救,抗战度荒,被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解放后,李顺达、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山区,改变了穷山恶水的旧面貌。1953年同时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毛泽东同志在介绍这个合作社经验的《勤俭办社,建设山区》一文前写下长长的一段按语:“……这个社所在的地方,是那样一个太行山上的穷地方,由于大家的努力,三年功夫,已经开始改变了面貌……”那时,申纪兰是合作社副社长。

申纪兰是以勤劳勇敢出名的。这即是她身上所集中体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是那个时代的英雄特征,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1946年,申纪兰嫁到西沟村的第6天就下地劳动,在那里一时成为新闻。

1952年,申纪兰带领姐妹们冲破“好女走到院,好男走到县”的陋习,下地劳动,争得同工同酬的权利,成为现代中国农村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第一人,是中国妇女解放的一块里程碑。《人民日报》曾以《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为题报道了她们的事迹,申纪兰从此名扬全国。

从那时起,申纪兰的人生增添了许多传奇。

她曾先后13次见到毛主席,赴苏联见过斯大林;她作为新中国妇女代表,到丹麦参加世界妇女大会;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接见过她;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采访过她;苏联青年英雄卓娅的母亲给她写过热情洋溢的信。

名气大了,但申纪兰劳动的本色没有变。

她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官至“正厅”也没离开西沟

申纪兰至今还住在当年学大寨时大队统一修建的三间旧平房中,迎面墙上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这小屋主人的合影。这面不同寻常的墙壁,记录了历史的沧桑,折射出了中国农村改天换地的时代轨迹。

1954年9月15日,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申纪兰和西沟村的老支书李顺达出席了这次会议。9月25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代表,申纪兰紧紧地握住了毛主席的手。她至今还记得那幸福的时刻,“见到毛主席,觉得有种背不动的东西”,她回忆说。

农村的事非常琐碎,申纪兰总是默默地做,再小的事,只要对人民有利,她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正是这种“背不动”的责任感使她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申纪兰也曾做过“官”,当的是山西省妇联主任,而且当了10年,但她当“官”和别人当的不一样。

1973年,组织上任命申纪兰为省妇联主任。申纪兰是在为难中上任的。她怕自己文化不行,没有机关经验,干不好给党抹黑,可组织的决定又不能不服从。

省妇联主任论级别是正厅级,当然该享受正厅级待遇。当省领导提出给她转户口、定级别时,申纪兰谢绝了。她说:“我的级别在西沟,我的户口只能留在西沟。”在申纪兰的一生中,她还有一次成为城市居民的机会。那时她的丈夫从部队转业回长治环保局工作,曾悄悄地把她的户口迁了出来。申纪兰知道后,第二天就从派出所把户口追了回来。为了西沟,她放弃了“农转非”的机会。

1983年,申纪兰坚决要求不再担任省妇联主任职务回西沟,她说:“在西沟干,比在城里做官更能出上力。”

这一年她回到了西沟。其实,这10年中她也没有离开过西沟。每次去省城开会,都是带着干粮步行走到县城,再乘长途汽车赶到太原。同年,她当选为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任至今,同样还是从村里赶到市里开会,散了会就又回到西沟。

谈到这些,申纪兰激动地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不劳动,还算甚劳模?”熟悉申纪兰的人都记着这句格言式的话。2001年6月,西沟村打出了自己的第一眼机井,这使为打井连续奔波劳累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申纪兰感到了无限的欣慰。西沟自古就是个“水贵如油”的苦地方,有了这股水,已是70多岁高龄的她又增添了许多心劲。她把自己获得的全国“保护母亲河”波斯登奖2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村里的打井工程。

她始终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为一名闻名全国的老劳模,申纪兰始终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与群众同甘共苦。为了西沟的发展,她带领西沟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50年代,西沟村有一个鼓舞人心的远景规划:山上绿油油,牛羊溜山沟,走路不小心,苹果碰碰头。

今天,申纪兰说起未来的西沟,又有了另一则顺口溜:栽上树,修好路,搞好农业吃饱肚,乡镇企业迈大步。

申纪兰最早的商业行为产生在50年代。1950年,她与李顺达携手创办的闻名全国的“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走的就是生产经营的路子,只不过当时不是这个叫法。

如今的西沟果木成林,桃、杏、枣、核桃、苹果大小约10万棵,全村户均30亩林坡,西沟的山已成为一座“绿色银行”。

到70年代,西沟村集体积累达60万元,农民人均粮食达到210公斤,比50年代初增长了一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

1984年冬,申纪兰率几名村干部到南方考察。所到之处,乡镇企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令申纪兰一行眼热心跳。经过半个月的考察,西沟村党支部终于认清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个理。1985年4月,党支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建一座铁合金厂。申纪兰走出大山,去长治,上太原,赴北京,申请项目资金,寻找投资伙伴,为尽快建成厂子操碎了心。1987年10月,总投资150多万元、装机1800KVA的西沟铁合金厂终于建成投产。剪彩那天,党支部把全体党员召集到了现场。当第一炉火红滚滚的铁水流出来的时候,许多党员激动得哭了。铁水映红了他们坚毅的脸庞,更坚定了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

1995年,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西沟铁合金厂又投资360多万元上马建成了3900KVA二号炉,可生产硅铁2400吨,产值达到1500万元。

1997年,西沟和山西安泰集团共同投资200万元办起了山西安泰纪兰饮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纪兰”核桃露饮料。劳模名字作商标这也成了太行山里的新鲜事。第二年,党支部又决定把这个公司加入当地的名牌企业山西厦普赛尔集团,以共享其市场资源,带动快速发展。

1998年8月,西沟村和一个个体户合股成立了山西纪兰产业公司,公司下属的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西沟人家”相继在省城开设一部、二部。“西沟人家”以其独具特色的山村野味和文化魅力,吸引着大批顾客,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为进一步宣传西沟、发展西沟设立了窗口。在2001年的“两会”期间,申纪兰在北京参观“飞宇网吧一条街”时又表示,要把“西沟人家”办到北京来,在首都开设三部、四部。

2000年,西沟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71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0元,较80年代初增长了30倍,成为平顺县首富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考察西沟党组织建设时,称赞西沟党组织是带领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

申纪兰办企业有长远眼光,她说:“办企业不同于当年我们上山栽树,不是光有憨劲就行。企业需要的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1994年,申纪兰和清华大学联系,送了4名青年农民到那里学企业管理和会计。之后,她又送村民王根考到日本去学果树栽培技术。

申纪兰文化程度不高,但说出话来句句有品头。她爱说的一句话是:有了好头头,群众不发愁。这好头头就是党支部,就是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总结西沟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申纪兰说:“以前西沟人只想农林牧,眼睛盯着的是几十年奋斗来的坛坛罐罐。现在,西沟人懂得了市场经济,特别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抛弃信心不足、无所作为等落后观念,激发干部群众不甘落后、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

半个世纪以来,申纪兰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农村基层干部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扎根基层,锲而不舍;必须不计个人得失,只求为民办事;必须敢同不良风气开展斗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3

九月的上党大地秋意渐浓,香菇大棚里却还是让人感到有些闷热,90岁高龄的申纪兰正在采摘蘑菇。深蓝色衣服、齐耳短发、黑白布鞋,依然保持着热爱劳动的本色,一如她对国家深沉的爱始终不变。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是太行山南麓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小村庄,申纪兰在这里用自己的一生,陪伴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进步。

曾经的西沟村,山高土薄,高寒多旱。申纪兰回忆说:“西沟农民辈辈苦,打一担粮交八斗租,十冬腊月换不上衣,糠菜一年糊不住,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当时还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每次想起这个说法,申纪兰都很生气:“旧社会呀,不把妇女当人。妇女只能到院里头,男人就高一步了,就能到县里头。你说这话能有道理吗?我就不服气。”

1951年,西沟村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申纪兰被选为副社长。那时社里劳动力短缺,社长李顺达就鼓励申纪兰发动妇女下地劳动。“走出‘三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男人看得起妇女真难呀!”申纪兰感慨地说。

所谓“三台”即碾台、锅台、炕台。除了思想上的桎梏外,还有一大困难摆在申纪兰面前:那时候10分算一个劳动力,两个妇女只能算一个男劳力,所以妇女只能记5分。这种按性别划分的不公道计分方式,直接打消了妇女们干活的积极性。

为了争取妇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决定组织妇女和男人比赛撒肥,看谁先撒完,并且撒得又快又好。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姐妹们先把地划成行,然后一行一行地撒肥,撒进去的肥料又匀又实,不到晌午就率先干完了。那天,她们终于第一次挣到了10个工分,和男人们一样多。

就这样,申纪兰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实践,为新中国的农村集体劳动管理探索出一个最初的分配模式,为我国制定按劳分配政策和法律作出了实验性的贡献。

1954年,申纪兰也因此当上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而男女同工同酬也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从此,申纪兰开始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风雨同行的65年。

申纪兰回忆说:“第一次开的人代会,在中南海的礼堂里。投票是把纸发到手里头,那时我真正的感觉是人民当家作主了!”

65年的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得以实现。申纪兰,也成为全国唯一一位出席从第一届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申纪兰开始了人生又一次重大转折。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西沟村也提出发展“旅游、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三个产业。近年来,西沟村不断走科技创新道路,建起了60多个光伏香菇大棚,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种菇。种驴场、核桃露厂、潞麻厂、服装生产车间……依次建立。

与申纪兰一同工作30年的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骄傲地说:“我们还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线路,西沟村已经从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了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

如今忙碌了一辈子的申纪兰,依然为村里忙活着:到施工现场询问进展,入村民家中了解需求,学习中央有关精神,为社会各界讲党课……申纪兰总说:“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还能做一些事情,党需要我,我就要一直干下去,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辈子的承诺。”

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4

青青太行,劲松屹立。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自古就是要与河道抢耕地、与老天抢粮食的地方。沧海桑田。曾经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绿,或梯田成片…… 这里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年复一年,仍坚持着自己劳作。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但她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 她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记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记5个。不平等的报酬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其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1984年,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进行改革。 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1985年,结合申纪兰外出考察的经验,利用当地的硅矿资源优势,西沟村建立起第一个村办企业铁合金厂,当年实现利润150万元。此后,西沟村又建立起磁钢厂、石料厂、饮料厂,村办企业成了西沟村的经济支柱。 但为了响应党中央保护环境的号召,不把污染留给子孙后代,2012年,申纪兰和西沟村民决定,拆除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铁合金厂,重新寻找发展定位。几年间,西沟村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一一兴建,新产业基地拔地而起,引进的知名服饰公司开工生产。 作为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通过建议和议案将老区脱贫振兴带入了快车道。中西部开发、引黄入晋工程、太旧高速公路、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等促进了经济发展;平顺县提水工程、平顺县二级公路建设、平顺县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工程等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她的“学历”是扫盲班毕业,她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坚决不领厅级领导干部的工资,不转干部身份。女儿去省城太原看她,辛苦坐了一路卡车,她也只在单位院外匆匆见了一面,就让孩子回去了。 她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等称号。但她只把荣誉看作一种鞭策。她“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话语,成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诠释。 每有团体到西沟村参观学习,她总会在西沟村的会堂给大家介绍:半个多世纪里,在党的带领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申纪兰说:“我的话,就是一个农民对党的恩情由衷的感激。”永远跟党走是申纪兰不变的初心。“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申纪兰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申纪兰先进事迹精神学习心得5

向榜样学习,向典型看齐。1月13日上午,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500多名代表,在山西大剧院聆听了“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宣讲报告会。在观看《人民的好代表共和国功勋——申纪兰》宣传片之后,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用65年守护一个初心”的代表本色和功勋风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悦娥主持报告会。

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现场听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很多代表流下了动情的泪水。大家纷纷表示,申纪兰根植平凡、创造不凡,她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5位报告团成员,用声情并茂的讲述,生动展示了申纪兰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争取妇女解放,推动同工同酬;当好人大代表,积极为民代言;紧跟时代步伐建设西沟;出席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纪兰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岁月变迁,时代更迭。伴随着报告团的讲述,幻灯片上的申纪兰从一个勤劳朴实的年轻姑娘,渐渐变成了饱经风霜的老者,然而,时间却没有改变她对共产党的真诚信仰。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报告团成员、西沟展览馆讲解员张宁宁,深情回顾了上世纪50年代申纪兰鼓励妇女下地干活、与男人们劳动竞赛、争取同工同酬的历史瞬间。她说:“这些都是60多年前纪兰奶奶她们那一代人的故事。或许时间拉开了距离,我们才能看清楚那时候故事的真谛。”

报告团成员、平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建平是听着申纪兰模范故事长大的。她围绕申纪兰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讲述了申纪兰不图名利、甘于奉献的人生历程。申纪兰对她说的一番话,至今深深印在她的心里:“当人大代表不是为了当官,是要代表老百姓说句公道话、明白话、心里话。有了党的好政策,上下一股劲儿,撸起袖子加油干,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30年来,我亲身体验了申纪兰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建设美丽西沟的艰辛和快乐,深切感受到了申纪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报告团成员、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介绍,“在西沟发展的接力赛中,申纪兰为西沟的创业付出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她的那一棒已经跑在了时代前列。现在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一定要在纪兰精神的鼓舞下,拼尽全力跑好这一棒。”

报告团成员、平顺县纪兰文化研究室主任张娟,在申纪兰身边工作已经7年。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也是张娟陪同在申纪兰身边。她回忆,上台领奖时,申纪兰坚决不让她搀扶:“我看着她一步一步走着,很坚定。突然明白了她不让我搀扶的原因,今天要走上国家最高荣誉的颁授台,是让党和国家对自己初心和使命的检阅,不要人扶,要自己走。”

报告团成员、太行干部学院老师崔韶光是研究太行精神的专家,每次讲到太行精神时,都必然会讲纪兰精神,因为纪兰精神是太行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洪水将堤坝冲出豁口,申纪兰第一个跳进去”“村里打井,申纪兰捐出自己所有的奖金”……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不断印证着:“忠诚、朴实、执着是纪兰精神的鲜明品格,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奋发有为、坚守平凡,是纪兰精神的价值体现。”

掌声与泪水相伴,感动与激励同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省人大代表李朋霞表示,报告团成员用自己的所见所感,讲述了申纪兰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她为党为民的赤子情怀,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会深入学习纪兰精神,立足岗位,努力工作,认真履职,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代表。”

“申纪兰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省人大代表王军说,要学习她几十年初心不变,对党忠诚、履职为民、无私奉献。今后将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积极投身新征程,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

31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