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
2021年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5篇
各地疫情防控政策不能层层加码和“一刀切”,不给春节团聚设置超出防控需要的障碍。那2021年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篇一
筑牢“安全链” 过好“安全年”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春节,春运线上、返乡路上、回家途中,奔波的脚步声,是心中止不住的思念。忙碌了一整年,我们从家出发,最终还是要回家。千百年来,这条中国人亘古不变的“迁徙路线”,承载着最深沉的情感、最淳朴的心愿,也记录下阖家团圆的温馨美满。
“回家过年”不是轻松一阵子,而是幸福一家子。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汹涌而至,如同一道休止符,让喜庆热闹的“新春乐章”戛然而止。尽管如此,我们都在为守护家国平安幸福的年味本真而努力奋斗着,“宅”家过年共抗疫情如此,如今倡导就地过年、有序返乡亦如是。无论如何,全力编织好“安全链”,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过年,既是守护“小家”,更是保卫“大家”,点亮幸福的万家灯火。
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对滥食野生动物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禁食野味从“管住嘴”到“迈开腿”,饮食防线不断筑牢。近期,车厘子、冻鱿鱼、奶枣等食品多次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食品安全问题引人关注。虽难有过去“唯有春节才食肉滋味”的感受,但一年一顿的年夜饭大餐,丰盛可口就是全家最幸福的事。因此,吃得安全至关重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检测监管力度,坚决防止包括野味在内的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流向餐桌,消费者也要做好防护,注重食品处理过程中的卫生,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是疫情防控的“力举”、绿色生活的“标配”,守护我们熟悉的“年味儿”。
守护群众“指尖上的安全”。疫情之下,我们发现公共卫生存在短板,也看到数字化发展有机遇。居民“宅”在家作战,生活用品和医疗物资靠网购配送;复工复产后,电商热潮迭起,从网红到县长直播带货,借助互联网我们实现了“隔空取物”,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的活动会大大减少,网购吃穿用度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保障群众“买得安全”,就是守护防疫“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消费者要选择在正规和信誉好的网络平台采购,并对物品外包装进行预防性消毒。另一方面,强化进口物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流程管控,做好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确保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买上“放心年货”。
守护群众“归途上的安全”。一曲《回家的路》,唱出了无数人对过年回家的期盼,串联起车站机场和高速公路等一幅幅春运画面。每至新年,一场大规模的中国人口迁徙便拉开大幕,人潮涌动、繁忙热闹是对中国年的形象描述。然而,今年并不寻常。从2020年12月份以来,一些地方相继出现新冠疫情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减少不必要的人口流动,进而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降低扩散可能,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益选择。我们倡议群众自觉自愿“就地过年”,也要做好“返乡过年”各项保障工作,杜绝层层加码现象发生。做好个人防护,要关注目的地疫情变化和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少串门、少聚集,让人民群众踏上“安心回家路”。
健康安全就是福。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守护群众健康安全,就是对中国人民最好的祝福。疫情防控与新春佳节交织在一起,我们要切实筑牢“安全链”,真正实现吃得安全、买得安全和回得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过好健康安全年。
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篇二
疫情防控:把握“三个准” 杜绝“一刀切”
1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要求各地疫情防控不能“层层加码”,不能搞“一刀切”,痛批“层层加码”“一刀切”是“懒政”行为,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一种浪费。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依旧任务艰巨,需要党群同心、干群同心,简单粗暴的“层层加码”“一刀切”现象表面上看是在追求“简单化”,实则是唯己不唯民,担当不够、认识不足的表现。唯有扎实把握防疫“三个准”,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识别准:人员摸排要精准。人员精准摸排是疫情防控的前提,是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疫方针的关键。各地要搭建好有效摸排体系,做到上下信息畅通,部门数据互通,充分利用“大数据比对”“入户走访摸排”“督促返乡人员主动报备”“做好重难点场所、区域人员流动登记”等方式,确保数据摸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对于摸排出来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境内境外、省内省外、是否中高风险地区、是否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等界定标准以及有无健康绿码、核酸证明等,进行有效区分,做到从容有序应对,从源头开始做好防疫工作。
措施准:政策适用要准确。为了确保疫情防控不出纰漏,结合地方实际适当推出一些“硬核”举措无可厚非,但在党和国家既定政策上擅自加码,看似“成本低”“成效快”,实则是在严重损害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更不利于下好全国防疫“一盘棋”。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能蛮干瞎干,要用心用情,按层次施策,真正区分好“非必要不要返乡”与“不准返乡”的区别,理解好“禁止返乡过年”与“提倡就地过年”的差异,不将居家健康监测、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故意混淆,更不能在时间长短上“做手脚”。政策用得对,人民才会更满意,才能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做到齐心协力、共同抗“疫”。
关心准:关怀保障要到位。疫情防控需要全民参与,政府关心人民,人民必会支持政府,秉持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疫理念,将关怀保障落实到疫情防控的每个环节,加强对各方人员情况了解,掌握好自身底数,劝导在外人员非必要不返乡、不流动,对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返乡人员,当地政府应及时建档关注,及时了解生活状况,做好心里疏导和思想工作。各地政府要全面了解辖区内因疫情受影响的“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生活状况,做好生活兜底保障工作,单位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大对滞留在外、未返乡人员的关心关怀力度。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全面落实好“四方责任”,让疫情防控多点“温度”。
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人员流动逐步增大,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扎实把握好防疫“三个准”,勿为春节团聚设置层层“障碍”、不断“加码”,定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让老百姓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篇三
倡导“就地过年” 用“心”更用“行”
距离2021年春节仅十余天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家”是内心难以言表的牵挂,是割舍不断的情感羁绊。无论是在外就学的读书人,还是辛苦劳作的打工人,经历了一年的辛苦漂泊时光,惟愿能在这个万家团圆的传统节日里,卸下一身的疲惫,掸去衣襟上的尘土,偎依在亲人的身边,说说话、唠唠嗑,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生活之美。
然而,这点人之常情的小小愿望,在境外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国内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的形势背景下,实现起来却有不小的难度。鉴于春运庞大的人流聚集量,加之低温的环境给新冠病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传播条件。日前,中央专门下发通知文件“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为切实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在倡导“就地过年”上,各地不能仅仅口号一喊了之,文件一发了之,宣传信息一写了之,而必须兼顾各方需求,拿出暖招实招,用“心”用“情”更要用“行”,让每一个游子能真正安心留下“就地过年”。
倡导就地过年,要让痴痴盼归的家人宽心
一年打工忙到头了,这一年的工钱有没有着落?今年过年不回家了,那些在家留守的老人孩子怎么过年?对于常年在外务工的人来说,春节太特殊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春节过得怎么样,时时刻刻牵动着他们的心弦。倡导就地过年,就必须让留下的人无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少一些不得不回去的缘由。鉴于此,政府必须一手抓监督,督促用工企业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让他们把钱及时寄回家中,使家人在采购年货时能放心买买买;一手抓保障,将那些留守群体、弱势群体照顾好,通过结对照看、邻里守望、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留守人群的关爱力度,让留守群体感受到“亲人缺席,亲情不缺席”。写好打工者“就地过年”的前半部分篇章同时,务必写好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过好年的后半篇文章。两手齐抓,两边齐发力,方能形成抗疫的强大合力。
倡导就地过年,要在物资保障上格外细心
伴随着项目建设完工,原本应该离开工地的务工人群,很可能面临着无处安身的窘境,吃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往年每到春节,大量外来人口火速从一线城市撤离,部分超市、菜市场陆续打烊,昔日熙熙攘攘的城市往往变成“空城”。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消费旺季,各地倡议“就地过年”的同时,应及时做好节日期间的物资供应保障工作,提前储备物资,增加市场供应,保证供应充足,稳定物品价格,这是响应就地过年倡议的必备之举。压实项目建设者、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为外地人员提供便利,使其衣食无忧、吃住不愁。指导落实各类批发市场、餐饮住宿、商超等生活服务网点春节不打烊,合理延长营业时间,指导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配送不断档,满足无接触、少接触的消费需求。畅通物资运输采购渠道,充分满足老百姓多样化购物需求,使其舒心购物。确保群众即使不能回家过年,也能就地过个好年、过个安稳年、过个舒心年。
倡导就地过年,要出台务实政策温暖人心
在倡导就地过年上,留人更要留“心”,制定政策不能盲目一刀切,不能层层加码阻拦返乡强硬留人。要为了让群众能安心“就地过年”,出台一系列“留人暖政”。一方面以“薪”留人,不少地方拿出真金白银,有针对性地派送春节礼包、留岗红包。虽不能回家过年,但是省去来回的路费,来年的工作也有保障,还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外地员工自然更愿意留下来。另一方面,以细节留人,部分地区推出了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游览旅游景点、流量包、消费券大派送等好政策,诸多“暖心之举”让异乡人身在其中不觉孤单,真正在异地感受到浓浓的“家乡味”,让群众从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就地过年”倡导安排,让选择留下过年的人们有更多获得感,让“就地过年”者在打工地过好年、过出年味。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现在的短暂分别,是为了来年的更好相聚,浮云过后艳阳天,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终将与一切美好不期而遇!
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篇四
疫情期间:春节的“留”与“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往年的春节,都是伴随着人头攒动的“春运”迎来阖家团圆的日子,而今年,号召“原地不动”的过年方式一经发出,“春运”预估客流量也由往年的近20亿人次以上降到今年的11.25亿,过年的“口号”也变成了“有钱没钱,就地过年”。如何平衡好疫情期间春节的“留”与“守”,避免“一刀切”式的简单处理,是能否让大家过一个“与众不同”舒心年的关键。
留住年味,守牢纪律。“大扫除”“打年货”“添新衣”“大团圆”……一桩桩、一件件都充满了年味,每当家家户户都在筹备这些的时候,就意味着新年即将到来。但疫情当前,无论是明确规定的“必须核酸检测”,还是好言相劝善意提醒的“非必要不要离开”,表达的深层含义都是“在我们彻底战胜疫情之前,都要牢牢守住疫情防控这道红线,切不可因节假日放松警惕而前功尽弃”。为了留住在工作地过年的群众,将病毒“扼杀”在摇篮之中,避免疫情的反复,切实守牢“抗疫纪律”,各地区也应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与“异乡人”产生共情,通过多种渠道,开设多种平台,结合全国各地风俗习惯,丰富“精神食粮”,为他们带来家乡的年味,让大家体验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安放好大家的心。
留住人心,守护健康。虽然因疫情原因,今年提倡“就地过年”,但是仍然存在“上有老下有小”而不得不因特殊原因回家过年的人民,有些地方对低风险地区人员、车辆也进行堵截、劝返,让区域内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陷于缓滞,这是一种“一刀切”式的懒政,也绝不是疫情防控的正确举措。对于这种情况,各地方在政策执行期间,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码”,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分对待,制定和调整相关出行政策,如由低风险到低风险地区的旅客,在充分准备好近期核酸检测结果的前提下,铁路和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要做好站厅重点区域定时进行消杀及检测工作,并且确保进出站旅客体温监测和扫码出行,切实保障所有返乡人员安全出行、安全到家,才能在守护健康的前提下,留住人心。
留住群众,守好服务。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的群众,留人过年,事小但意义大,本质上体现出的是一座城市的“留人”态度:浙江义乌出台了17项“暖心政策”,政府补贴2000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广东东莞,春节期间时薪按平时3倍的发放薪酬,部分工厂以多发奖金、留厂津贴的形式“薪水留人”;苏州市长期以来实行积分落户规则,为了在春节疫情期间避免人员大量流动,出台了“在苏州过年可以积15分,相当于三年缴纳公积金的积分”。对于广大农民工兄弟和在外就读的学生,青岛、北京等地也纷纷采用“赠送流量”和“赠送过年物资”的方式,充分做好社会、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质量,用“线上拜年”和“线上团聚”的形式弥补大家不能亲自回乡的遗憾。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年的不动是为了来年更自由的流动,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相聚!
疫情防控政策层层加码问题的感想篇五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节日,而春节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更是每个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2020年的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家。”我们经历了离别、也见证了相逢,如今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想念家的一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告别“实鼠不易”,迎来“牛转乾坤”,变得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家的思念。万千游子归心似箭,急切地想把在外积蓄的思念与亲人一一诉说。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对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层层加码”,让“马上回家”变为“码上回家”,游子回家的路变得磕磕绊绊,黯淡无光。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科学理性”之灯。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深入贯彻、严格落实的确是好事,但深入贯彻并不等于“一刀切”,严格落实不等于“层层加码”。可能国家要求“从低风险区返乡持绿码即可”,到市县、乡镇就变成“核酸证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有的“不问出处”,不管从哪里回来,一律集中隔离14天……回家过年本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如此的返乡政策让人“望而却步”。“码上加码”带来的是返乡群众的“难上加难”,这是一种缺乏科学理性的行为,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我们需要为返乡的他们“亮盏灯”,量一盏“科学理性”之灯,防控贵在科学、精准,既要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又要保障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全国各地疫情形势不一,相应防控措施也不相同,因此要时刻保持科学理性思维,洞察地区形势,结合地区实际、分级分类执行有关政策,细化返乡人员规定,该隔离的就迅速隔离,可以外出的就不能阻拦,用我们防控上的“用心”换来群众返乡的“舒心”,切实服务保障好人民群众出行返乡,让回家的路不再暗淡。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担当作为”之灯。不管是“层层加码”还是“一刀切”,其背后都是少数干部懒政怠政问题,是一种缺少担当、远离群众的危险行为。通过一禁了之、一拒了之,把麻烦和责任转给返乡群众,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殊不知“拒之门外”的不仅仅是群众,更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游子回家的路需要政府的担当作为来护航,这种轻松自己、苦了群众的做法万万不可取。对于政策落实,干部要带头“挑起担子”、认真研究中央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落实精准防疫政策,确保方向不偏、政策不歪。同时,也要充分掌握社情民意,通过深入一线查访,群众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擅自加码、层层加码等问题,及时纠偏,对背后的形式主义、懒政怠政问题严肃查处问责,用“担当作为”清除游子回家路上的障碍。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温暖人心”之灯。歌曲《回家过年》中这样写道,“你在外,辛苦了一年;我在家,又盼了一年;出门在外的亲人们,今年你回来团圆吗?”每逢春节临近,在外的游子们都盼望着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不管路途有多疲惫,但只要是朝着家的方向,他们总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路途漫漫,游子回家的路期待着温暖。近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除夕山东高速集团将在所有服务区提供免费水饺、免费住宿,让不能及时返回家中的人们在回家的路上也能感受家的温暖,这项举措温暖了回家的路,更温暖了回家的人。返乡的人群中,可能有人曾经建设过这所城市,过年了,忙碌一年的他想回家看看女儿;也有可能有人在这里支过教,过年了,辛苦一年的她想回家看看她自己的孩子;曾经温情过我们的人也需要我们温情他们,为他们回家的路点亮一盏“温暖人心”的灯,避免不合理的“制度枷锁”,多一些真挚的温暖相待,让他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回家,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团聚。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从此这条路畅通而又灿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