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推荐文章
2022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
从2020年初参加武汉抗疫,到此后转战东北、新疆等地,邱海波一直没有离开过抗疫前线,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先进事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一)
13日一大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刘玲出现在厦门市第三医院病房内,和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吴彬及科内医生一起开展查房。在仔细查看收治病人的情况后,她还带着医生们就疑难病例展开分析研讨、调整治疗方案。刘玲正是厦门市第三医院所引进的邱海波专家团队中的一员。
“自从医院成立‘邱海波名医工作室’,这一年多来,我们和邱海波教授及其团队建立密切联系,经常开展业务交流。”吴彬介绍,邱海波是我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由他带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国家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医疗专科排行榜的重症医学科排行中居全国第一名,医疗、教学、科研实力均十分强大。
“邱海波名医工作室”在厦门市第三医院成立后,邱海波团队的专家每月都会到该院开展临床医疗、查房、重症会诊、疑难病讨论等临床诊疗工作,并进行教学、科研指导。
“我们和邱海波教授团队的线上交流也很频繁,科室每周都会参加中大的线上学习,紧跟世界先进重症医学理念,每月开展一次质控会,提升业务水平。”吴彬说,在疫情的影响下,他们科室和专家团队通过远程查房、视频交流等线上手段频繁交流。
高位嫁接名医名院资源,在吴彬看来,最重要的是带来理念上的创新突破。“在名医工作室的指导下,我院ICU医护人员改变观念,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开展俯卧位通气和ECMO技术,技术更加成熟,运用更加熟练。”吴彬举例说,2019年,医院ICU共开展7人次的俯卧位通气,“邱海波名医工作室”成立后,2020年共开展了28人次,病患的抢救成功率也较以往提升不少。
在名医工作室成立后,厦门市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还承担福建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急诊医学教学任务,吴彬获聘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急诊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在疫情带来的多重挑战之下,医院不放松科研攻坚,参与并完成数个科研项目,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
“我们很高兴看到厦门市第三医院在多个方面有很大进步,我们团队在全国建立了数十个工作室,厦门市第三医院的工作室是成果最显著的工作室之一,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刘玲表示,今后,在“邱海波名医工作室”的合作基础上,他们还将促进医院间的互访,组织厦门市第三医院团队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交流学习,并把重症医学领域的培训、论坛等活动落地厦门,搭建更多交流平台。
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二)
“邀请邱海波教授在我院设立名医工作室,是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有关人才政策的举措,也是我院引进高精尖技术,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培养高端卫生人才,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厦门市第三医院院长郭之通说。
近年来,医院全面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在高位嫁接引进顶级资源助推学科发展方面动作不断。医院柔性引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欧启水教授、内分泌科主任严孙杰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丰霖教授等专家,通过实行“双主任”制,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助力医院学科建设。并通过联合培养和定向培养,每年选派青年骨干到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进修,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升人才发展潜力,使一大批本土化医学实用型人才得到茁壮成长。
此外,医院还通过高位嫁接“国家队”名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柔性引进专家,在临床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医院管理、远程医疗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与福建中医药大学深度合作,开设福建中医药大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厦门班,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学历层次、科教研能力及医疗工作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
中华足踝医学教育学院在福建省的首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足踝专家工作委员会在闽首个足踝外科培训基地,均落户厦门市第三医院,医院被列为中国糖尿病足联盟在福建省成立的首家糖尿病足防治中心建设单位,成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分中心,已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资格预审……近年来,医院多专科发展齐头并进,医疗质量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三)
连日来,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先进事迹在医务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他的严谨、认真、钻研是出了名的。”提起邱海波,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周路阳赞不绝口。在武汉前线,他指导着湖北乃至全国的重症治疗,给我们非常大的技术支持和信心支撑。
在ICU的重症隔离病房,患者会突然出现病情变化,需要医生迅速打开“生命通道”,比如气管插管,这个动作距离患者非常近,在气管切开那一瞬间,胸腔气流会携带病毒喷出。在这时,邱海波会说:“我们上去!” 周路阳说,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打开“生命通道”,这点麻醉科与重症医学是相通的,“我们不仅要有邱主任一样精湛的技术,更要有迎难而上的担当,作为青年医生,我会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与重症科协同作战,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尽最大努力去守护患者的生命。”
“他是‘国字头’的专家,当他站在了最危险的临床一线,我们每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没有任何理由退缩。”同在武汉,无锡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郁昊达出征31天了,已成为武汉前方的“老大哥”,每当有新来的战友“入队”时,他都会叮嘱一句——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坚持了更久,我们一起帮帮忙吧!
“接力”最艰难的临床一线,邱海波关键时候给了大家“最强信心”。“他在武汉3家医院巡查,2月20日,根据实际情况,他作出判断——大多数危重症患者能救出来。”郁昊达说,这像一声号角,让病区医生们再次鼓足干劲,抓紧时机抢救患者。“我负责的20床患者,是新冠疫情合并肠梗阻的危重患者,情况复杂。”郁昊达告诉记者,此时做外科手术风险太大,经过一系列论诊,最终决定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他还特意到超市买了麻油,从患者胃管内注入。经过近几天治疗,如今这位危重患者各项指标都在向好。
“只要患者需要,医生必须冲在临床‘最前线’,邱院长这样的精神激励我出征,激励我奋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顾德玉目前正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奋战。站进ICU病房,顾德玉就会想到邱院长的教诲——ICU里几乎所有的重症患者都是“盯”出来的,马虎一下,可能人就没了。
“邱海波对于这次整个疫情的控制,发挥了很大作用。”江苏第七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省人医呼吸重症科主任医师吉宁飞说,传递正确的诊疗信息至关重要,邱海波提供很多关键信息,比如重症患者应该及时采用哪种治疗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应该适时调整一些参数。“临床一线要会正确地进行诊治,特别是一些重症的治疗手段必须跟得上,这对于一线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治疗很有参考性。”
江苏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昆山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袁华说,邱海波认真查看重症患者,精心制定医疗方案,对于危重病人,还亲自参与救治工作,“他专业、敬业,身先士卒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能义无反顾地追随他投身武汉疫情防控。”
江苏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ICU护士杨益曾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进修,令他印象尤深的是,邱海波特别重视护理人员,“他说护理人员和患者接触最多,对患者病情变化的每个细节都是最先知道,一个优秀的护理人员是医生和患者强有力的保障。因此,作为一名ICU护士,我也一直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江苏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扬州市中医院护士赵静特别认同邱海波教授所说,当医生既要做技术高超的高手,也要成为有温度的好医生。“不管是医技还是医德,邱海波教授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都是我们的标杆。作为一线医护人员,我一定会立足岗位,发挥自己学科特长,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冲锋在前,医者楷模——这是邱海波在湖北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心目中的形象。第七批援武汉医疗队成员、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侯小锋说,一个多月来,邱海波跑遍各大医院,哪怕是最高危的气管插管也经常亲自动手,帮助医生护士克服困难,也让大家看到了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的信心和希望。
“当前疫情仍处在紧要关头,越是危急越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邱海波这样的‘医之大者’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鼓舞着全体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士气。”第二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领队、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处处长顾寿永说,“每当在人民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总能见到邱海波挺身而出。一次次前所未有的征程,对他而言更是生命相托的使命。”
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四)
那一年,为了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邱海波放弃了去病区外几公里的虹桥宾馆入住,选择留守病区。那一年,邱海波担任南京非典病区治疗专家组组长,带领医护人员创造了非典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骄人记录。
五年后的2008年汶川地震,邱海波再一次走上战场。他和同事在帐篷里奋战十天十夜,230多个小时,争分夺秒和死神赛跑,成功抢救300多人次。救援结束后,他还一直惦记着在地震里截肢的孩子们。
“有人觉得我们医生比较‘冷’,我们也是人,心里对这些孩子会有说不出来的感觉,会牵挂他们过得好不好。我们见与不见,都是家人。”邱海波曾对媒体说。
十多年间,他多次给当时在地震中截肢的高一女孩汇款,并附言“好好学习”。他记得截肢的7位孩子中每一位的名字,“这7个孩子都是当时伤情最重的。现在看到他们长大成人,有的读大学,有的参加工作,有的还创业当起老板。有的孩子开淘宝店卖唇膏和口红,我还偷偷买过几十只,送给科室的同事们”。
赵健告诉记者,家里至今还有当时邱海波从自主创业的孩子们那里买的肥皂。“知道他们过得好就好”。
对待病人,邱海波倾尽全力。对待家人,邱海波会“偶尔缺席”。在2003年非典疫情报道的一段视频中,隔着十几米远,邱海波在隔离门内远远地向远处的夫人和儿子挥手,那是他们多日未见后的一次珍贵“遥望”。
转眼间,年幼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得知父亲再次出征一线,他直言,“我知道,他肯定会去”。这是邱海波家人的特有“淡定”,“虽然也曾打趣他,‘我要帮你记一下,你一年不在家的时间究竟有多久’。但是我想说,我支持,并且以后会继续支持”,赵健说。
采访完的第二天,天下起了蒙蒙雨。记者进中大医院时发现,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正是昨天接受采访的邱海波夫人赵健。特殊时期,尽管她不是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也自愿报名承担了出入医院的人员监测体温等志愿服务。
或许这是家人和邱海波并肩的方式,那套蓝色的“防护服”在灰蒙蒙的天气里,闪闪发亮。
感动中国人物邱海波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五)
2020年初,就在全国人民准备欢度春节之际,新中国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了,一时间,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月19日,正在外地出差的邱海波,突然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令,让他火速奔赴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和救治指导工作。危难当头,生死攸关,邱海波再次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身份,投身抗疫奋战最前线。
一到武汉,放下行李,他就直奔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重症集中收治医院,冲进了感染风险最高的重症病区,近距离查看、救治重症患者。由于病毒传染性极强,疫情发生初期有些医护人员对床边救治处理等高感染风险的操作心存顾虑,邱海波便亲手示范为患者施行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同时还和蔼地宽慰医护人员,“不要怕,插管确实有风险,但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是不会被感染的。”看到“国字号”大专家冲锋在前,医护人员心里踏实了,纷纷跟了上来。
时间就是生命!对邱海波这样的著名重症医学专家而言,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更多生命的安危。为了节省时间,抢救更多患者,邱海波总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工作效率。最初他到武汉巡视患者时,搭乘的是政府预约车,但由于每次到医院时间不固定、车辆不固定,出入医院都要走繁琐程序,浪费了不少时间。2月上旬,邱海波特意申请了一辆车,自己开车巡查各家医院,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在医院巡查时,为了节约时间,他尽可能减少更换防护服。一次,在医院查房近四个小时,陪同医生本以为他从重症病房出来会褪去防护服休息一下,没想到他却从污物通道直接到另一层巡查。“时间紧,来不及休息,从这里走还能省一套防护服。”有人劝他,作为专家组成员,每天都到病房亲自动手,有些“大材小用”了。邱海波说,“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我就应该在哪。”
新冠疫情来势凶猛、千变万化,邱海波在救治实践中苦苦寻找良策。很快,他发现新冠疫情特点是患者表现不明显,发病后出现呼吸衰竭时间晚,这种无症状的低氧血症需要早观察、早治疗,防止病程往下发展,轻型转为重型、重型转为危重型。因此,邱海波每到一家医院,都会苦口婆心地对医护人员传授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邱海波白天深入重症病区,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探索治疗路径。到了晚上,就在驻地揣摩研究治疗方案,总结治疗流程和规范。巡诊中,他发现在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时,让患者趴下来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是很有效的手段。在他推动下,这一治疗方法已被写入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中。截至目前,他先后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从第2版到第7版的制定工作,为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明确了规范、倾注了心血。
随着疫情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医院,武汉形势越来越危急。中央指导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召集专家组商议对策。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多次向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汇报工作,一些建议得到采纳,迅速实施,成为控制武汉疫情局面的关键之举。
他首先建议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专家下沉到重症病房担任医疗组长,同时在原来3家定点医院的基础上,增加市区大型综合医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据此建议,武汉市很快确定了十余家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床位达到9000多张。随着重症患者和床位增加,医护人员特别是重症医护出现严重缺口,他又建议增加外省重症医学团队驰援湖北。时至今日,全国10%的重症医护人员在湖北奋战,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月初,武汉新冠疫情患者快速增加,一些疑似和轻症患者不得不居家隔离。在对定点医院巡查中,邱海波关注到居家隔离的风险,“在汉阳医院发热门诊,每天400—500名发烧患者。这些患者散落在家庭中非常危险。”他联合其他专家建议,改造武汉的宾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作为收治轻症患者的场所,力求实现“床等人,不能人等床!”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中央指导组的认可。2月下旬,武汉改造出16座“方舱医院”,开放床位13000多张,先后收治患者12000人,确保了党中央“应收尽收”的要求落地落实。
民心定才能人心齐,才能众志成城打胜仗。除了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建议外,邱海波还充分利用媒体记者采访、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素养、翔实的调研信息等,直面各种疑问,回应热点问题。“目前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占到确诊病例的10%多一点,从救治成功率来看,远高于甲流、禽流感。”“不必看着武汉的数字就恐慌,因为武汉是疫情原发地,在暴发流行阶段流行强度高,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毒力就会下降,这是流行病学规律”……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邱海波及时发声、一言九鼎,在社会心理稳定疏导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沧海横流立砥柱,匡时济世卫人民。在病毒肆虐之时,在国家危急之际,邱海波面对征召慷慨前行,面对危险岿然不惧,在“前线中的前线”冲锋陷阵,在危难的关头诤谏不讳,在社会恐慌时稳定军心,用担当和责任诠释了“逆行勇士”和“时代英雄”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