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五篇
推荐文章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最新五篇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会上深刻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变化,提出了到2035年要实现的远景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发展的具体任务。军令状已经下达,集结号已经吹响,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狠抓落实,走好“蓝图变实景”的长征路。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笃定前行。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总结“十三五”的决定性成就,令人鼓舞;
科学擘画“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发展新蓝图,催人奋进。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初心,笃定前行。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再好的规划、再好的蓝图,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群众的幸福生活。要深化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听民情、知民意、解民忧,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难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民造福。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和获得感。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锐意进取。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要树牢大局意识,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增强信心、不等不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发扬斗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干出来的,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担当攻坚,奋力拼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狠抓落实。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从蓝图变为现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容不得敷衍塞责,不仅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更要争分夺秒、紧抓快干。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以上率下、树好标杆,真抓、紧抓、善抓、敢抓落实,把美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激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强化“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敢于担当、埋头苦干,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顽强拼搏,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2
加力补短板 “十四五”再增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红利。
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一揽子具体任务和举措,包括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
专家表示,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民生福祉稳步提高
甘肃渭源县是有名的贫困县,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原来居住分散,孩子上学远,看病不方便,喝水也困难。这两年已经把668户3006人搬迁到上湾镇南谷新村,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办厂,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转等形式,多渠道安排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建成了500亩的鲜切玫瑰种植基地和25座日光温室。
“在每个搬迁户的房子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电板,去年这里搬迁过来的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远远超过了现行的脱贫标准。”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1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
这只是一个缩影。回眸“十三五”, 我国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项民生指标不断改善,一系列积极变化切实可感。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__年的4.5%下降至__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就业“基本盘”稳稳托住——__年至__年,中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78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1300万人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__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__年增长39.9%,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__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比__年下降2.4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__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__年提高0.96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国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等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当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未来要加力补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十四五”将释放更多惠民红利
“‘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最大亮点在于,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陈秋霖表示。在他看来,加强民生建设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主要抓手。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规划建议明确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措施。
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方面,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表示。
民生领域改革将持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认为,在推进“十四五”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的过程中,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也有望取得新突破。
陈秋霖表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规划建议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就需要提升民生建设效率。“十四五”期间,民生领域除了加力补短板外,还要在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比如,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围绕提高民生建设效率展开的。”
此外,围绕社保改革,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保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对记者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改革攻关时期。应努力通过完善居民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政策、落实全国统筹、推进制度参数式调整改革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等具体改革措施,努力实现构建覆盖全民、多元主体共担、保障水平适度、效率改进和发展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改革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民生保障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郑功成表示,未来要重点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优化教育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医疗卫生制度,通过继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发展。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3
在“十四五”规划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新发展阶段通过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是古往今来人类的梦想。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古代中国__世界和近代西方乌托邦社会都是人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礼记》描绘的“__”社会的状态,都体现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富强的发展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从长期历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展目标变迁的规律性认识。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应主要做好两个统筹--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站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更高起点上,紧密结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长远战略目标,最终协调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共同富裕,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更加积极有为地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一起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奋进。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4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长期以来,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六五”规划提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十五”规划要求“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再到“十三五”规划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二字的分量,始终举足轻重。
经过前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不懈努力,我国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成绩颇丰,但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唯有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才能切实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民生民意紧密结合,在新时代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一、坚守“人民至上”情怀,以真情换真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国家发展的血脉,是民族进步的根基。国家每一个五年规划的落地实施,少不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和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十四五”规划关系国家未来五年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科技成果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信念。将人民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坚守初心为民服务,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琐事难事,当作自己职责内的急事大事,将人民群众始终装在心中,才能将“十四五”规划之路走稳走实。
二、锤炼“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干促实绩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走好这一程,“十四五”规划的科学制定与扎实实施至关重要。党员干部唯有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力量保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增强本领,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啃硬骨头,多到基层一线访民生、查实情,了解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以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科学应对工作中的难题与“变数”,既能在急难险重的考验面前“开准方子”“走对路子”,又能在苦干实干中“披荆斩棘”“劈波斩浪”,为绘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宏伟蓝图砥砺前行。
三、贯穿“问计于民”理念,以新规开新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优良传统。强调:“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力军”。“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意义说到底就是为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要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来,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众人划桨开大船,群策群力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充分融入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群众的认可度。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5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作为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十四五”规划,加强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此次新冠疫情来看,我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并实现全面复工复产达产,经济迅速由负转正,其根本就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回溯这些年的发展,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走过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强起来”的飞跃。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一以贯之地强化了党对一切工作地领导,自始至终地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了“十四五”规划的各个方面,这是保障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核心所在。
“十四五”规划,擘画了美好发展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十四五”规划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为擘画美好新路径指明了方向。“十四五”规划,事关国家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工作重点。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既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又注重了长远发展,是今后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其中,最关键的是以科学的精神结合实际、防范风险,最终形成目标清晰、路径明确、举措有力的政策和方向,确保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十四五”规划,体现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发展的一切成果都要惠及人民,都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开启的“十四五”规划,承载着全国上下实现更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了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将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变成了规划的动力和内容,真正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诉求和愿望。可以说,老百姓关心了什么、期盼了什么,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就体现了一个什么的有机承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倒计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也已经蓄势待发。让我们以规划引领发展,以发展实现幸福,“十四五”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实现!
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五篇相关文章:
★ 2020年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习心得体会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