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10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10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10篇

“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提出是实地调研、深入探索的成果,是对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怎么建设生态文明的正面回应,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之心的充分体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10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范文一

“三把握”绣好“生态文明建设”一针一线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从古至今,人与自然就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相连相通的生命共同体,天蓝、地绿、水清的大自然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留住了青山绿水,就是留下了金山银山,保卫好绿水青山,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生态环境的质量与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作为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生态环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下团组”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对生态环境的殷殷关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群众的民生观,我们当秉持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发展理念,继续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发展态势和治理形势,坚定两山理论,保持战略定力,为人民群众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续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深刻把握“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无论是“数罟不入洿池”亦或是“斧斤以时入山林”,都体现了古人对待环境的友好态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蕴含着古人的生态智慧。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与之一脉相承,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同存共荣的关系。我们当深刻把握这种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荣辱观,以植树种草为荣,以乱砍滥伐为耻;以节约资源为荣,以浪费资源为耻;以保护动物为荣,以捕杀动物为耻。在思想上与大自然共情,并以此为先导,形成尊重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社会氛围和行动自觉,强化维护生态环境的担当作为,争做环境保护的先锋卫士,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的发展态势。2020年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起步之年,必须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的发展态势,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抢抓生态环境的发展机遇,在变量中作考量,在变局中开新局。把握战略主动,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以打造高质量的全球生态环境为目标,在共建、共治、共守、共享美丽家园中实现共赢;就是要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找准生态环境稳定、良好发展的实现路径;就是要坚持从“两点论”和“重点论”出发,将人和地、人和资源等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解决好;就是要以改革激荡动能,释放活力和红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的管控体制,形成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治理局面,推动环境治理常态化。

准确把握“标本兼治”的治理形势。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到点还得到位,治标还须治本。坚持标本兼治,才能巩固好环境治理的发展成果,才能取得治理实效、形成治理长效。一方面,要在空气、土壤和水这三大领域的污染防治上下功夫,要优化交通、能源和产业的供给侧结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将落后产能淘汰,以煤改气、煤改电的方式促污染物总量减排,打响、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以此强基固本;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上加大力度,在生态平衡中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此同时,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务必一查到底、严惩不贷,严格抓好环境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守护好青山绿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我们当以高标准和严要求,以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的定力和决心,久久为功地抓好生态环保工作,在全面小康的“全景图”中,绣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针一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范文二

让“绿色”成为高质发展的“底色”

坐山养山,才能靠山吃山;蓄水养水,才有源头活水。生态文明建设历来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五年过去,“两山”理念已经成为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袤美丽的中国大地上镌刻下了一幅幅“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宏伟画卷。

生态观就是政绩观。作为“两山”理念的萌发地、起源地,浙江始终一以贯之地遵循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扬鞭奋发、蹄疾步稳。安吉县关停矿山和水泥厂,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致富;缙云县腾退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生态项目在绿水青山扎根;浦江县整治水晶产业,产值实现显著跃升……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无不在诠释着“绿水含金,青山有价”的金玉之言。在绿水青山间寻得金山银山,在“两山”通道间探得发展先机,已经从浙江的星星之火,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征程万里风正劲,2020年的新冠疫情蔓延世界,造成全球大流行。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在重塑“疫后”世界的过程中巧妙化解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历史的脚本里,留下中国“绿色治理”的浓重一笔?自当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底色。

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向绿色转型要动力。绿色发展既是要求,更是出路。只有点燃创新驱动的新引擎,以科技创新赋能生态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才能找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法路径;只有壮大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才能为经济转型增添强劲的“绿色动力”。纵观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升华。田园民居正在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新路,大型工厂正在向循环低碳的高效发展转舵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发展将成为今后中华民族最大的财富和最亮的品牌。

形成制度体系强支撑,向绿色机制要活力。要想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要着力清除制约绿色发展的重重桎梏壁垒,建立健全从源头、流程到结果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全方面完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准确划定并督促企业严守生态红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考核指标权重,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政府部门的科学考评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标准要求的奖惩机制,定期监测、评价和公布绿色发展绩效,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有效形成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绿色发展循环结构。

营造生态理念大共识,向绿色风尚要效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向标。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高度的“生态自觉”和“思想原力”,让“两山”理念成为人民群众的文化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光盘”行动、垃圾分类,再到新颖时尚的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把绿色作为自己生活质量高低的首选标准,为呵护碧水蓝天、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循环发展、低碳生活的生态价值,将绿色发展理念凝聚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践行“两山”理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绿水青山”的建设者与捍卫者,常抓不懈地打好“绿水青山”的生态战与保卫战,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富饶新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范文三

青山“颜值” 金山“价值” 人民“福值”

2005年8月15日下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天目山脉余岭脚下的余村,在村里简陋的会议室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看到部分地区不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过渡开发的现象,造成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指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经济建设的前面。15年来,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实践,一幅古典与现代交织、人与自然和美相处、经济与社会和谐交融的诗画山水图景正徐徐展开。

“两山”理论指引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浙江永嘉楠溪江倒影青山绿舟、乐清雁荡山掩映葱郁古木、塘河夜画复航月光如梦、云和梯田描绘绿野连山……美丽的自然环境就是民生所向,碧水蓝天就是人民福祉。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交出了满意的绿色“考卷”:2019年治理沙化土地面积225万公顷;首次评定“国家森林乡村”7500多,授予28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国337地级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考卷”上的一个个红勾,是我们15年来坚持不懈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最好的勋章。

“两山”理念指引的是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发展重点放在创新上,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经过15年不断的摸索,绿色发展的“列车”越开越快,越行越稳,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传奇“蝶变”故事。从福建宁德依靠林果产业摆脱贫困,到浙江湖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从新疆阿克苏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成一道绿色长城,到甘肃八步沙实现“沙逼人退”向“人进沙退”的绿色转变……故事中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对我们发展绿色经济最好的肯定。

“两山”理论指引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发展。村子们的蜕变之路,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更是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切切实实的提升。乡村发展的“留声筒”中留下了一句句深入人心的话语。安吉余村村民潘春林以前是矿场的矿工,现在是农家乐的老板,他说:“身体好,有钱赚,家庭和谐,环境漂亮,这种地方我还没有信心,我到哪里有信心呀。”菏泽西曹村村民曹养坡说:“啥是幸福?幸福就是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变化: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基础配套齐全、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人们话语中流露出来的幸福感,是我们不忘初心最好的见证。

15年来,两山理论从一个小山村走向了全国各地。辉映着美丽中国的未来。之后,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两山论”,不断改善绿水青山“颜值”,创新挖掘金山银山“价值”,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福值”,让更多的绿色发展奇迹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念心得体会范文四

品味绿色发展的“刚性”与“柔性”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三个专题后,“刚性”与“柔性”的发展理念跃入脑海,就绿色发展而言,如何把握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

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必须落实“刚性”举措。如何促进疫情冲击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浙江、宁夏等地考察时始终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笔者认为,落实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治理必须坚持“刚性”举措。要坚决摒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错误思想和为了片面追求“金山银山”暂时牺牲“绿水青山”的糊涂念头,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的“硬约束”;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落实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在污染防治上动真格、出重拳、用实招,落实保护治理的“硬举措”;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等指标纳入考核范畴,严格奖惩,优化考核的“硬杠杠”,用实际行动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实现发展、惠民、小康,也需发挥“柔性”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笔者认为,绿色发展,在坚持“刚性”举措的前提下,要辅以“弹性”协调。坚持身体力行践行环保,创新开展云端环保节能宣传,当好绿色生活的宣传员;坚持厉行节约,从我做起,光盘行动,爱惜每一粒粮食,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利用率,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从小事做起,做好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坚持对浪费污染的现象说“不”,做好自己的同时积极监督身边人,做弘扬正能量,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气的指导员。用实际行动为打造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刚性”制约与“柔性”发展共同发力,共建美丽家园。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库布其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从最初的369人毅然上坝到三代人传承不息,塞罕坝人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绿色发展的奇迹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理念的“柔性”融入,一柔一刚共同铸就了我们的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愿将园博会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创新提出,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证明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决心。笔者认为,唯有世界大家庭的伙伴们一起努力,让绿色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才能建设一个美丽的地球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刚柔并济,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富饶!

5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