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5篇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5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5篇

  2008年的5月12日,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的日子。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时间可以抚慰伤痛,却抚不去思念与记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汶川地震11周年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心得

  十年,可以改变很多,可经历过那场地震后,尤其是家国在同一时间撕裂的记忆叠加,让人不禁唏嘘感慨。

  十年前,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地震撕裂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天府四川,首当其冲的汶川,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甚至有人来不及喊叫、逃离,在墙倒房塌中永远失去了生命。

  那年的我,在宁强二中就读高三。当来地震来袭时,全班40余名同学自发逃窜楼下空地,当时的我出奇的冷静,文科班班长薛惠中拉着我往楼下逃。楼道剧烈震动,楼梯像波浪一样层层起伏,平时平坦的地面竟然站不稳脚,我们夹杂在拥挤的楼梯被裹挟着人群带下楼。幸好,教学楼未坍塌,我们幸存地集合在操场上。而后学校中断了高考前的冲刺,让学生全体休假回家。在老家,我们就在彩条布搭建的简易帐篷里看书做题,高考前去学校复习也断断续续、停停上上,一直坚持到帐篷中高考结束。

  翻出高考前的毕业照,时常在想,假如没有那场突来的地震,没有高考前失利的借口,假如家国完整,不受外界影响,自己会不会多考几分?会不会走得更顺一些?毕竟,在那场劫难来临前,一切皆有可能。十年前,地震犹如警钟,敲醒了许多考生的梦想,让我们那批考生及早接触到社会,感受到冷暖。

  雪中送炭的事,回想起来总是很暖心。地震后,时任阳平关镇镇长胡安红第一时间对我们进行了慰问、鼓励;学校接受外界的捐助,每天给学生发“三鲜伊面”、纯净水;大学还为我们减免了一学期学费;天津政府帮宁强、勉县无偿援建学校、医院,天津市大中企业特地来汉中进行灾区对口招工就业……回想起那场人人自危的地震,在灾难面前,总会出现暖心的一幕。

  震后十年,物是人非。前段时间和四川同学联系方知,经过十年的嬗变,地震遗址上已经长出了青苔,残垣中冒出了青草,变形的山川已经与当地地貌融为一体,而灾区幸存者也走出灾难的阴影,踏上重生之路。如今,“震生”已经十岁;“可乐男孩”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现在成都新都的“可口可乐世界”工作;廖智也找到更好的人生;那个在地震举横幅“长大后我当空降兵”的男孩,现在是黄继光班班长;“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谭千秋先生的大女儿——谭君子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法律博士,应该也顺利毕业了……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天崩地裂后的汶川,逐步迎来新生,催生了繁荣。经过了重建发展,经历了新旧更替,曾经千疮百孔的汶川已经是四川乃至西部发展的生力军。中国也在那场地震后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成为全世界第三个能预警地震的国家。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对于那些需要抚平伤口的幸存者而言,足够煎熬,足够漫长。毕竟,故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成为一道抚不平的伤口。那份伤痛不会因为物质、感情的补偿而稀释。而活着的人,更知生命的敬畏,更应不忘来时路。

  历时十年,那场“5.12”汶川大地震的记忆,依然清晰如画。惟愿时间继续抚慰人心,还生命以尊严,还家园以安宁。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感想

  2008年5月12日,一场8.0级地震瞬间袭击了四川省汶川地区。顷刻之间,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浓大地撕裂。这次天灾,使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倒在瓦砾之中。当天晚上,温总理赶到灾区,亲自赶到了现场进行抗震救灾的部署工作。汶川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了包括我在内13亿中国人的心。通过这次灾难,也教育了我们,让我们到了锻炼。

  我深深领悟到跟大自然相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其实什么也不是。在救灾中,也看到了由于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加大了救灾工作的进展难度,而难度的增大正是人类随意破坏自然所造成的。所以,在灾难中,我明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要想使自己的文明永远地延续下去,就必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要不然将会有更多的灾难降临到我们的头上。

  如果汶川地区的地质灾害少一点,营救工作就会顺利很多,也就会减少更多伤亡。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今后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面对灾难,团结就是力量。当13亿中国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的时候,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任何灾难都是可以战胜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共同为灾区的人民祈祷.

  我看到了中国人的传统的优良品德就像一个外国记者说的中国人在那一刻由一盘散沙变成了一块无坚不摧的钢板。我们孩子面对这样的灾难,除了默默祈祷外,还能做些什么呢?相比地震中的人民,我们是多么的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不好好的读书呢?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要比先辈更强,就应该用自己的实践来证明我们是很有作为的一代。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体会

  5.12是一个令每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令千千万万个本是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瞬家破人亡,无数鲜活的生命片刻之间消逝在了这片美好的土地上.

  在地震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温家宝总理于当天就亲自赶到了现场进行抗震救灾的部署工作.全国各地的人也纷纷踊跃地捐款,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在这次灾难中,我才领会到跟大自然相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什么也不是.在救灾中,由于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严重,导致救灾工作的进行难度很大。而这些自然灾害正是人类随意破坏自然所造成的。我明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要想使自己的文明永远地延续下去,就必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要不然将会有更多的灾难降临到我们的头上。如果汶川地区的地质灾害少一点,营救工作就会顺利很多,被就活的人也就会更多。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今后将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在这次灾难中也能看到我们政府的优越性。地震发生第一时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到现场指挥救灾工作。中国共投入了10几万的兵力,空军,海军,陆军,全体救灾官兵 都不分昼夜抗战在第一线上,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为了救灾,政府出动了一切能用得到的设备,一切都为了人民的利益着想.身为中国人,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我们党的先进性.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共同为灾区的人民祈祷.我看到了中国人的传统的优良品德就想一个外国记者说的,中国人在那一刻由一盘散沙变成了一块无坚不催的钢板.

  我们大学生在这样的灾难面前,除了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外,还能做些什么呢?相比地震中的人民,我们是多么的幸福,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不好好的读书呢.我们新一代青年应该要比先辈更强,我们不能总被先辈说我们8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们应用自己的实践证明我们80后也是很有作为的一代,要学抗战在灾区第一线的80后们,向祖国,向世界证明我们这一代并不差.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已上映多年,记得第一次观看时我只有11岁,不能理解它的深切意义,甚至认为这是一部讲述灾难的电影,有点恐惧。然而当我今天再次观看,我流泪了,不再是恐惧,而是内心被影片的画面,剧情所震撼。地震发生的23秒中,地面在动摇,房屋被撕裂,人们在惨叫,唐山瞬间被昏暗所笼罩,那种视觉冲击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23秒过后,黑压压一片,全是废墟。这时一个母亲趴在废墟里,钢筋水泥板压着她的两个孩子,一端是龙凤胎姐姐,另一端是弟弟。救援者只能救下一个,到底要救谁?这让母亲如何抉择?

  同样,这也是影片留给人性的难题。“救弟弟”这三个字从母亲口中艰难而绝望的喊了出来,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听到这几个字,默默流泪了,嘴里呢喃叫着最后一声“妈妈”。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活了下来,对于母亲,儿子,女儿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这是一道无解的人性难题,不是故事无解,而是人性无解。这也是冯小刚导演拍这部影片所遇到的真正难题,人类要如何面对这种灾难所带来的人性扭曲?母亲活着,却注定难以逃脱内心的谴责;弟弟活着,充满了对姐姐的愧疚;而姐姐活着,却从此困在“救弟弟”的阴影中。我流眼泪,是因为我看到了地震灾难带给人类的不止是身体上的种.种伤害,更是精神上的百般折磨;不仅伤害了生命,更是摧残了心灵。虽然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无助,无奈,绝望和感动,但也不乏幽默元素,这正是冯小刚导演擅长的,比如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电影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些细枝末节处处渲染了情感,一次次带给人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母女相见的场景,母亲知道女儿要回来,包着饺子手在颤抖,不停地颤抖,女儿回来了,虽然已经原谅了母亲,却迈不出心里的那道坎,叫不出“妈妈”这两个字。来到墓地,弟弟拿出坟墓里的课本,此时情感已经上升到了极点。“妈”,这一声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女儿原谅了妈妈,母女两个抱在一起痛哭不停,就这样,影片结束了。冯小刚导演用她娴熟的功力,无论是大地震中的灾难表现,灾难场面,还是剧情的推动发展,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观众正是因为自然而然的剧情发展,更能够设身处地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相互呼应,就会融入到角色中,就会感悟人性的复杂世界。人们流下的泪水,实质上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思考独立人性的善恶与美丑;泪水洗涤了人性中的杂质,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

  我们国家经历了各种苦难和灾难,人们保存了这些苦难记忆,这些记忆对于一个民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关于汶川大地震影片中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截然不同,可以说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众志成城,真正诠释了“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这句话。灾难后的心灵重建更是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说出了其中的真谛。面对地震,我们对它毫无提防,它总是突然来临,唐山,汶川,还有玉树地震,人们不愿面对这些灾难,却要用更残酷的方式面对历史的警醒。

  《唐山大地震》发人深思,地震对人类肉体的伤害可以用时间去治愈,但是带给人性心灵上的重创却难以愈合。它就像一部寓言,讲述了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人有感却难发,因为那种情感像一股力量强烈的震撼着人类的心灵,无法抗拒。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这部影片,多年以后我还会观看,也许那时我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慨。当然,感悟过后,我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019汶川地震11周年感悟

  十年前,汶川大地震使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陨落;十年后,当我们纪念这场大地震时,不只是祭奠那些逝去的生命,大地震带给我们除了苦难,除了哀恸之外,更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感悟:转眼间过去了十年,也是可以让一个被毁掉的地方得到重建,却无法抚平失去情人的痛苦,也无奈大自然的一些天祸来临

  首先,大地震让我们感悟到: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震灾发生后,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同胞的生命,不抛弃不放弃,这是珍惜生命;国家第一次为了遇难同胞设立国家哀悼日,五星红旗为苍生而降。汶川大地震,使人性的光辉得以高扬,使以人为本真正成为共识,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在今后,我们更应该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权利。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应作为政府施政的基本理念、出发点和归宿。大地震使人们意识到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但要有尊严并且幸福活着,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权利,将人放在最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其次,大地震还带给我们的另一感悟:公民意识的加强和公民志愿精神的成长。汶川大地震后那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那些参与救援和重建的普通人,那些参与救援的士兵、医生、志愿者,那些至今还在灾区辛勤劳作的各个行业的建设者。正是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成为危急时刻最可靠的力量,成为救灾和重建的生力军。不仅是出于爱心和同情,更重要的是出于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单位、企业、民间组织到个人,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慈善赈灾以及灾后重建中,志愿者们成了真正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群。

  这一切,都充分表现出了公民的团结合作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精神,表现出了公民意识的加强。 回望这一年,汶川大地震令我们感悟的还有很多……所有这些,都是在重塑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重塑着我们的公民意识,重塑着我们的心灵。所有这一切,都将激励着我们今后要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科学合理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3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