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2019.3.2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观后感,2019时代楷模优秀学习心得范文精

2019.3.2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观后感,2019时代楷模优秀学习心得范文精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2019.3.2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观后感,2019时代楷模优秀学习心得范文精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2019.3.2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观后感,2019时代楷模优秀学习心得范文精

  201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学习心得

  3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我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先进事迹,中宣部正式授予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节目现场,主持人通过对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以及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的访谈,并通过短片形式,还原了八步沙曾经沙石满天的恶劣环境,回顾了治沙造林的艰辛历程与动人事迹,展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奇迹,再现了八步沙治沙造林“六老汉”三代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奋斗之路。

  这群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治沙人,跟寻常西北老汉一样,操着浓郁的地方口音,满面笑容,接受采访时,还略微有点羞涩,谈起治沙这些年的坚持,他们都说,不能对不起老父亲的托付,不能把八步沙丢掉。

  他们的坚持创造了新时代“愚公精神”的传奇

  采访中当主持人这样问道“当年您接替父亲的工作的时候怎么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的”治沙28年的贺中强眼角泛起了泪花。

  如果了解他们的选择有多难,你或许就能懂得他们难平的心绪,也会由衷敬佩他们的选择和坚持。

  贺中强的父亲,是“六老汉”中的贺发林,也是第一代治沙人中,第一位离世的老人。去世前,他对病榻前的儿子说,“给你们什么都没有挣下,就挣下八步沙那几棵树。你去给我管理好,就把我也对住了。”为了父亲不留遗憾,为了不负信任,贺中强作出承诺:“治沙造林,守住八步沙。”为了这份承诺,贺中强可以说是以命相搏。

  90年代初,林场濒临破产,二代治沙人盘算着打一口井,取水种庄稼,把林场盘活。就在水井快竣工时,大伙儿发现打井用的两根绳子拧到了一起,水泵没法儿正常工作,当时不到30岁、人高马大的贺中强,下到井底解决问题,意外发生。贺中强被50斤的铁钩拽着,在150米深的水井里失控,上下颠倒了四五次!

  井外的人奋力施救,才把贺中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当时正值寒冬,在井里待了近四个小时的贺中强,冻得几乎失去知觉。他说,当时脑海中唯一的念头就是:“老爹爹,对不住您了,治沙的事情我没办法了,连命都保不住了呀。”

  捡回一条命的贺中强,不是没打过退堂鼓,但是看着“六老汉”栽下的树一天天长大,“六兄弟”种下的花,争相竟艳,他的心里越来越笃定,越来越自豪:“老父亲,您看这些树,我们照顾得很好,没有把八步沙丢掉。”

  还能在故土生活,看到荒漠变绿洲,是八步沙治沙二代、三代朴素的自豪感。父辈的精神引领着自己的子孙们不断前进。就像第三代治沙人郭玺所说,“南方的大海,我没见过,但如果能在沙漠里看见花海,那该多令人高兴。我有这个信心!”

  如今,年轻的第三代治沙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相结合。在林场的涵养下,古浪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周边农田亩均增产10%以上。三代人,用坚守染绿荒漠,挡住沙尘,向治沙英雄致敬!

  在这片荒漠变林海的陇原大地上”六老汉“的故事仍在继续,八步沙人的热爱与守望仍在传承,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2019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事迹观后感

  日前,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用汗水与心血谱写的治沙奇迹和感人事迹,体现着崇高的时代精神,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威逼,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绿色奇迹。

  “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八步沙的今天,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一代接续一代用双手艰苦创造,以心血浇灌而成,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这是坚守与奋斗的壮举,也是信念与意志的传奇。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全省干部群众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抒写奋斗者的壮歌。

  要学习他们情系家园、拼搏奉献的担当情怀。面对肆虐的风沙、家园的存亡,“六老汉”毅然立下治沙誓言,坚决向沙患发起冲锋。38年来,三代人扎根荒漠,不畏恶劣环境,无惧艰苦劳作,顶风冒雪、压沙植树,用生命和汗水,成功击退了风沙的侵蚀,极大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

  要学习他们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求实作风。38年来,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八步沙林场的发展与变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运用科学方法支撑绿色成长,始终着眼尊崇自然、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真正做到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环境与效益兼得。

  要学习他们永不懈怠、持之以恒的坚强斗志。他们将庄重誓言融入传世家风,将绿色梦想铸成黄金信仰,父死子继、子承父志,扑下身子、耐住性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用耐心、苦心、坚持心,战风沙、斗荒漠,不惧艰难、勇毅前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曾经的黄沙荒漠变成了今天的林海绿洲,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越贡献。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八步沙的故事,感天动地、催人奋进。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跟随“时代楷模”的足迹,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久久为功,困难面前不低头,矛盾面前不退缩,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打攻坚战,用顽强的意志迎接挑战,用扎实的行动破解难题,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时代楷模观后感

  2018年2月18日,杨雪峰在执行春运交通安保任务中突遭暴力袭击,与犯罪嫌疑人奋力搏斗,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年仅41岁。8月27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杨雪峰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在自己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候,他还能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生命保护群众,捍卫法律尊严。他是人民的英雄,是全国公安民警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杨雪峰同事、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大队长黄长富说,杨雪峰的精神已经成为大家的集体精神追求,时刻激励着同事们坚守英雄岗位。

  杨雪峰从警21年,始终扎根基层、奋战一线,不怕工作辛苦,不嫌岗位偏远,教育、激励了广大公安民警。“杨雪峰的事迹熟悉亲切,可敬可佩、可学可做,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的信心。”杨雪峰生前一直被当地群众称为“暖警”,他不仅执法公正,而且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看到有关杨雪峰严格查处违法骑摩托车、家庭困难的老人后,又为他自掏腰包买票、捐钱的报道,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执法为民。

  杨雪峰执法公正严格是出了名的,甚至有人说他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面对严重超员车主递上的现金,他不为所动,当车主带着十多人到办公室示威,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其甘愿受罚;父亲的老战友开车违法被处罚,请杨雪峰帮忙,但他始终没给这个“面子”;舅舅骑摩托车超载被处罚,找到杨雪峰请他打招呼关照,杨雪峰最后自掏腰包替舅舅缴了罚款,他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不能让人在背后戳我的脊梁骨。”杨雪峰不幸离去,但他的精神感染着无数人。

  雪峰用鲜血践行了人民警察“执法公正”的庄严誓言,他的先进事迹让人民群众看到了警察捍卫法律尊严的决心,也震慑了犯罪分子。我们要学习雪峰公正执法、坚守正义的精神,敢于与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世间公平正。

2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