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5篇
推荐文章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5篇
“抗‘疫’不松劲,战‘贫’亦不收兵。”从中国战“疫”看中国战“贫”之“承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篇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战“疫”关键时期习总书记召开脱贫攻坚最大规模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发布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强号令。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止了许许多多扶贫工作队员奔赴乡村一线与村干部共谋村域发展的步伐,打乱了已制定的年度扶贫工作计划,影响了重点项目、产业的完成时限,限制了贫困户外出务工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扶贫工作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广大扶贫工作队员应及时做好扶贫“春耕”工作。
“春耕”工作计划。近段时间,扶贫队员要重新审视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及时调整相关工作安排,针对疫情可能的结束时间分项分类重新谋划,尽量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乡村道路、村湾整治、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与承包商、施工方保持沟通,对如期完成项目建设有何需求和困难要及时予以对接和解决,确保扶贫项目及时开工复工。产业发展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施策。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农业项目要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整理,及时开展播种、施肥和灌溉;对时效性要求较低的农业项目要科学制定疫情过后的抢种方案,并就相关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对畜牧养殖业要多方联系筹措,确保饲料供应;对受疫情影响导致销售受阻的农特产品要充分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强消费扶贫,确保村集体和贫困户不受经济损失。
“春耕”民生工程。在长时间严格封闭管理下,村民们基本生活受到的影响正在日益加大,买菜、购药、教育、医疗、就业等需求亟待解决。扶贫工作队员要随时与村干部保持联系,对接村民正常生活需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为村民排忧解难。要主动联系区域中大型供货商,用团购的方式定期为村民提供平价的米面粮油和生活必需品;要主动联系和梳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务工需求,将一些参与防疫有偿的志愿者岗位优先向他们开放,针对性地联系区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招聘平台,鼓励其将招聘需求向符合应聘条件的贫困户及其亲属倾斜,为疫情过后第一时间能够上岗复工做好准备;要将网络上免费授课平台信息及时传递给贫困户子女,对接他们学习用品需求,保障他们在家也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将有就医需求的贫困户及时安排送诊,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春耕”振兴根基。截至今年二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未摘帽县仅有52个。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于大多数扶贫工作队员而言他们的任务早已转变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谋篇布局乡村振兴。扶贫工作队员要充分利用这段因疫情将自己从日常琐碎事务中抽离、能够独自思考和反省的时间,重新学习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对标对表村域实际情况查缺补漏、积极谋划,全面推动村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农耕如此,扶贫亦是如此。值此战“疫”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贫,两手抓两手硬。勿失扶贫“春耕”时,凝心聚力谋振兴!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篇二】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就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重大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恒定的规律。在脱贫攻坚中也是如此,要想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就离不开高标准、严要求把控攻坚中的脱贫“量”,包括“存量”“增量”“变量”,必须靶心不变,精准施力,下足“绣花功”,才能夺取“全胜利”。
巩固脱贫成效,稳固脱贫“存量”。经过前期的艰辛努力,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效,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在脱贫攻坚最后的冲刺阶段,前期的成效就是决胜的最大底气。因此,一定要把巩固脱贫成效,稳住已脱贫量,是取得脱贫攻坚全胜利的重要要求。要继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抓好就业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鼓励复工复产企业根据岗位要求,优先招用贫困群众,全力稳岗拓岗;要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因地制宜,依托自然资源、电商资源、文化资源,曾强本土产业特色性,发挥“培育一批主体、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产业效应;要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加快解决移民搬迁群体的产业、就业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啃下“硬骨头”,攻克脱贫“增量”。攻坚脱贫面临的巨大任务很挑战,关键就在于要攻破深度贫困地区堡垒。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地区是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是赢得脱贫攻坚全胜利的关键任务。即使疫情期间,脱贫攻坚的难度加大,依然要毫不松懈“两手抓”“两手硬”。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推动低风险地区的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要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要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要聚焦特殊困难群众,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用政策为贫困群众兜底;要精准盯防重点乡村、重点人员、重点项目,千方百计补短板、强弱项、抓整改,攻克“增量”。
建立预警机制,警惕脱贫“变量”。脱贫攻坚会出现各种返贫情况,或是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后遗症”,或是因病返贫、因意外返贫等。为了确保攻坚脱贫全胜利,对这些脱贫“变量”也要高度警惕,坚决“清死角”“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要严把“退出关”,通过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协调联动,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检验,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做好返贫人口风险评估和动态监测,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早帮扶。特别是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助力其走得更好、走得更稳。
打好“组合拳”对脱贫攻坚各种“量”严格把控、精准施策,一定能够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实现“高质量”全脱贫。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广大参战员必须以“冲锋之势”坚决打赢贫困“歼灭战”,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
打赢脱贫攻坚战,转变思想是“关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胜时期,在除去自然条件限制因素的影响下,这个时候还没能解决的必然是顽瘴固疾,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错误地认为“以贫能谋生”。如何从根本上让他们认识到脱贫要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国家短期的救助,就要求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心要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改变少数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补齐精神短板、激发致富热情,探索形成有效精神扶贫模式,这样制定的脱贫攻坚办法才能派上用场,“冲锋”的后劲才会足。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技术是“武器”。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技术的支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干部要分类施策,教会贫困群众能够谋生的技术和手段,引导其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长远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培养贫困群众的子女成为人才。例如,湖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合省妇联创办的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帮助贫困家庭女孩学技术、立志向、凭技能就业。要继续鼓励人才带着技术投身这场“冲锋”战,让知识和技术有方向、有目的地涌流于贫困区域。
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作风是“保障”。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脱贫攻坚工作难度有所加大,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重要性,时刻绷紧脱贫攻坚这根弦,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严格的标准,对标对表落实党中央对脱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啃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块硬骨头,扫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阻碍。
越是到最关键的时刻,党员干部越是要提高警惕,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怀揣必胜的决心和勇气,以实干的劲头和绣花针的精神,吹响冲锋的号角,以“冲锋之势”坚决打赢贫困“歼灭战”。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篇四】
五谷经烈日暴晒才能入仓不腐,权力经监督制约才能正确运行。日前,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决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为我们持之以恒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监督,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成为当下各类监督的重点。
慎终如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应牵住党内监督“牛鼻子”。坚持用制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监督。但反观典型案例,“拍照式”脱贫、“数字式”脱贫、“游走式”脱贫、“刷白墙”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都体现的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乏力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脱贫攻坚的党内监督依然是道“必答题”。首先,脱贫攻坚的党内监督责任应全面落实。加强党委监督,不断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改变一说监督就想到纪委的思想,让其把脱贫攻坚领域的领导之责、示范之责、监管之责担起来,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其次,脱贫攻坚工作应纳入党内政治生活。聚焦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严起来、实起来。摒弃“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栽花不栽刺”的庸俗人生哲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真正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再次,“四个监督”应协同发力、环环相扣。纪委监委应把脱贫攻坚的监督挺在前面,做细做实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的日常监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派驻监督应发挥近距离、常态化、全天候的独特优势,做到对脱贫攻坚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监督不缺位、不失位、不越位。同时,应完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巡察“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发挥巡视巡察的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以铁的监督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落细。
慎终如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应织密群众监督“防护网”。古人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这段话,诠释了人民力量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回答黄炎培历史周期律时,提出“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这都表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靠山”,只有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回应群众期待,才能让民心与党心心心相印。脱贫攻坚工作也是如此,一方面,应不断拓展群众对脱贫攻坚领域的监督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为群众监督提供“门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效引导和发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成效成果监督;另一方面,应完善脱贫攻坚的公开机制,以拓展公开渠道、完善公开内容、强化责任追究为重点,把群众普遍关心关注、与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脱贫攻坚信息全面及时、具体详实地公开公示,切实保证群众知情权,确保其正确行使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此外,对群众有关的脱贫攻坚监督要有回应,反映的脱贫攻坚问题不仅要及时得到解决,还应以适当方式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让群众切身感受脱贫攻坚的监督效果,树立参与监督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
慎终如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应发挥舆论监督“正能量”。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对待并接受社会监督,充分运用信息化与互联网手段,拓展监督渠道,各种新闻媒体要始终坚持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做好舆论监督。”近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每一个脱贫攻坚领域都是广大党员干部忠诚履职的战场,无论是新闻媒介,还是移动客户端,都充斥着大家的脱贫攻坚故事。诸如脱贫攻坚领域的电视问政、阳光问廉等,都是通过媒体监督搭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平台,实现问计、问需、问效于民,建立起由脱贫攻坚领域的群众反映问题,媒体曝光问题,职能部门正视整改问题,纪检监察机关督办问责的闭合链条。从脱贫攻坚领域的问政和问廉这两档节目可以看到,有效的舆论监督脱贫攻坚工作,绝不是一曝了之,找找噱头、当个“话筒侠”,而是一问到底,真正起到曝光问题、回应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机制的作用。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持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监督力量,要在抓“结合”上下功夫,善用自律与他律,让监督不留空白、没有死角,始终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向扶贫领域的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刀”,不断逗硬追责、严厉打击、精准施治。以“斗罢艰险又出发”担当精神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顽强意志保障真脱贫、脱真贫,足履实地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护航。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会得出中国历史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人民是中国历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结论。
如今,实现近1亿人的脱贫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中国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也未曾有之。不过英雄的中国人民终会创造奇迹,广大贫困群众即将用自己的双手实现整体脱贫,他们的非凡成就将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脱贫路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已脱贫的群众近200万人有返贫风险,需要及时巩固脱贫成效,全国有52个县还未实现脱贫,其中的贫困群众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加之受疫情影响,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难度。
作为贫困群众“知心人”与“领路人”的帮扶干部,自然有义务和责任在脱贫攻坚决胜之时扶上马,送一程,协助他们扫清黎明前的黑暗,让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贫困群众能够书写好中国脱贫致富的好故事,心无旁骛答好最后的“脱贫考卷”。如此才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经久不衰”的数据支撑。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现在,广大帮扶干部无需隐藏实力,要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出发点,尽锐出战,展现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观念,发挥脱贫“多面手”的能力,拿出永不言弃的干劲,并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力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协助好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识别锻炼干部的最佳试炼场,帮扶干部要沉下去,用实践检验自身能力。要亲自尝一尝贫困群众餐桌上的饭菜,检验群众是否愁吃;瞧一瞧贫困群众的衣柜,检验群众是否有衣穿;看一看贫困群众的房屋,检验群众住房是否跑风漏雨;陪一陪贫困群众到医院看病,检验群众是否看病难……如此检验,就能查出各项脱贫风险,使得帮扶措施更精准、帮扶成效更突出、帮扶信心更充实。
并且要将“话筒”交给贫困群众,让他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直截了当把脱贫中还存在的困难以及自身脱贫所总结的经验方法讲出来。这样既能摸清脱贫中所存在的“隐形顽疾”,找到“接地气”的脱贫方法,从而以点带面,惠及其他贫困群众。又能拉近干部同贫困群众之间的距离,提升脱贫满意度,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达到扶智与扶志,实现全覆盖、无死角解决脱贫各项短板问题。
当贫困群众不再烦恼“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帮扶干部的协助工作就落到了实处。这极大锻炼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也磨炼了干部的脑力、脚力、眼力、笔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更为后续衔接乡村振兴发展筑牢了干部基础,让英雄的中国人民能够真正将脱贫致富的壮举写入历史,让振兴梦根植于农村大地,实现幸福的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