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年名著书籍《岛》心得推荐
精选2019年名著书籍《岛》心得推荐
《岛》,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著作,书中的岛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小岛——斯皮纳龙格——一个羁押麻风病人的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岛》心得,供大家参考。
《岛》心得(一)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曾几何时,书已成了我心灵的圣殿、思想的驿站。在茫茫书海中,我发现了那个神秘的《岛》。
这是正常人的地狱,也是麻风病人的天堂。
它拆散了一个又一个家庭,使一对又一对的爱人阴阳两隔。但在最悲凉的情节里,也始终能看到希望。
《岛》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家族的传奇历史,自从出生以来,阿丽克西斯发现母亲总是刻意守护自己的过去,除了一张老旧的照片,几乎没有任何能显示她的出生的痕迹。而照片上是一对老夫妇的身影……
好奇心带着阿丽克西斯揭开母亲尘封的过去,在那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地方——斯皮纳龙格——整个欧洲的麻风病聚集地、“不干净的人”必须被隔离的禁区、正常人心中埋葬所有梦想和希望的地狱。
而这个原本平凡的小家庭,却和这个禁岛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可亲的伊莲妮老师被学生意外传染上麻风病到善良的玛丽娅不得不在结婚前夕移居斯皮纳龙格——这些不幸的人却在这座孤岛上顽强地证明了他们的力量。
这座被世人隔离、被所有人封闭在心底不愿提起的小岛,却散发出了与众不同的鸟语花香——即使被孤立、被遗忘甚至被埋葬都无法捆绑住的平安喜乐,在爱琴海的温暖摇篮里氤氲着一代一代的活力生机。
而对于我自己,读完岛这部小说看到了疾病中依然强大的爱,看到了生活的目的,我们并不只依赖什么才能活着,我们也需要创造生活,创造自己的人生。生死不离的爱情与亲情,对每个人都不是束缚,而是活着的力量、动力。如果我们没有了这些感情,那么我们只是行尸走肉,只是孤独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活着,有活力有希望有后盾的活着。而人生,也要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只依赖于生活而不努力成长努力幸福,就不会收获饱满的果实。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的我们都应该努力生活,努力成长,创造自己的人生,如果循着既定的轨迹不咸不淡的生活下去,就很有可能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力量,失去对生活的触觉、嗅觉、味觉...不能品尝美食的人生是缺憾的,不能品味生活的认识则是失败的。谁都不想活在一个失败的人生,不想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味道,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对待生活、努力的探索人生,不断的创造自我,为每一个不同的自己而感恩努力地生活。
如今也许早没有这样的岛,然而每个人心中依旧有一座孤岛——上面摆放着每个人难以回味的秽然记忆,但是也许多少年后再次品味,才能嗅到真正褪尽铅华的芬芳——早在那些并不华丽的外表之下,深深掩埋。只有万物之源的时间,能筛选出最美的刹那,在赏尽风景的苍老眼球里,展示它淡然却永恒的美好。
“没有麻风病,只有爱。”
《岛》心得(二)
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被染上后,如果不加医治,会导致病人手脚畸形、鼻塌眼瞎、面目狰狞,在痛苦中慢慢死去。这种在过去不知道病根、也无法医治的“绝症”,被人们恐惧地称为“风吹来的魔鬼”。即使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每年新发的病人,也还有5000多名。
提到这种病,我和许多人一样,心中充满了恐惧。对于麻风病人,好像与生俱来的,我更是有一些厌恶的感觉。真正使我转变态度的,就是英国作家希斯洛普的这本小说——《岛》。打开书本,蓦然进入一个麻风病人生活的世界,在那些高尚的、孤独的、痛苦的、善良的、慈爱的人性光辉照耀下,我才真正感到了自己内心的灰暗,感到曾经给予那些麻风病人的偏见与残忍。
书中的小岛,名叫斯皮纳龙格,位于地中海克里特岛的北端,尽管与对岸的布拉卡仅一水之隔,但是,在1903至1957的50多年时间里,这里却是希腊人谈虎色变的麻风病隔离区。故事的线索是布拉卡村庄的一户人家,丈夫吉奥吉斯是一个往隔离区运送物资的船夫,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伊莲妮和小女儿玛丽娅相继感染上了麻风病,不得不先后把她们运送到岛上。小说以沉重的笔调叙述了麻风病给这个家庭造成的伤害,在凄婉悲凉的故事情节里面,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两面:光辉的一面,以及阴暗的另一面。
人性的光辉一面,主要体现在岛上的麻风病人身上,他们本身的善良、仁爱、自律以及不甘沉浮、顽强生存的精神值得我们赞美。人性的光辉一面,还体现在一部分麻风病人的亲友身上,他们对待麻风病亲人的不离不弃、无私关爱同样令人感动和敬佩。而人性的另一面,丑恶的一面,则集中体现在这户人家的大女儿安娜的身上,安娜身上的好逸恶劳、爱慕虚荣、贪图富贵以及自私、冷漠、淫荡的品性令人发指。她本身应该也是一个受害者,但是她对待母亲和妹妹的态度,则完全暴露出她美丽外表之下的丑陋和龌龊。小说的主题是深刻的,作者犀利的笔锋,还触碰和鞭挞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阴暗面:比如二战时期希腊社会对待麻风病人的普遍歧视,比如那些社会上层人物对待贫苦人民的傲慢无礼和虚情假义,比如整个战争年代——世界的狂乱、喧嚣、冷酷和道义危机。
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中外亦然。《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皮肉上长有麻风的,他是麻风病人,他是不洁净的,牧师将他定为完全不洁净。得麻风病的人,他的衣服要撕裂,头发也要剃光,蒙着嘴巴,喊叫道:‘不洁净了!不洁净了!’”几百年来,教堂里一直在重复着这段话。麻风病人,无论是男是女,还是小孩,都应该与世隔绝,这种教义早已根深蒂固,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尽管在上个世纪,我们就发明了可以治愈麻风杆菌的氯苯药物,对麻风病进行过广泛地宣传,但是直到今天,在我们许多人的潜意识里,还是把麻风病人、艾滋病人当作社会的阴暗群落进行防范,歧视、冷漠和排斥依然无法消除。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在科学和物质方面确实得到了验证,但是在人际的关怀与爱护方面,却还显得那么苍白、脆弱和令人困惑。
小说中的“岛”,既不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桃花源,也不是消散在历史烟云中的边城古镇,更不是莫言小说里荒诞不经的六畜轮回的高密东北乡,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对爱的隔膜和疏远。斯皮纳龙格人被社会孤立,抛进黑暗无边的大海中,时时面对着死亡的吞噬,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放弃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乐趣,他们对社会没有一味地抱怨,而是有序地组织起来,依靠民主和自律的原则,自给自足、互帮互助、幸福顽强地生活着,创造出了人间的奇迹。(www.lz13.cn)无疑,人性的光芒照亮了黑暗,孤岛不“孤”,因为打破了爱的隔膜,这些身处逆境的人们最终实现了生命的救赎。
《岛》心得(三)
读了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一本书 —— 《岛》,虽然意味平平,但是在这谈虎色变的话题下,也能看到希望,在那个不祥之地,也能寻到灿烂的鲜花,作者从生活被毁又重建,爱情被毁又重生希望的揪心纠葛中,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悲伤。
吉奥吉斯每次不顾大风大浪,去给麻风病人送东西,而且总要见伊莲娜一面,说明他工作十分尽职尽责,而且对自己的家人十分十分关心和想念,事后不在了, (谁不在了?) 他仍然坚持不懈的努力为他们运送货物。“他用毯子将她裹住,让她不受风吹,虽然她是一个麻风病人,但他还是不怕被传染,对他负责,照顾好她,不让她受伤,为她付出了一切。
安娜是个贪图虚荣,喜欢对象不专一的人,她嫁给安德烈斯只是为了他的钱,但心里喜欢的人是马诺里。
虽然马丽娅只比安娜小一岁,但玛丽娅心地善良,并且遵守自己的承诺,而且十分爱自己的爸爸,拿自己父亲得利益放在第一位,什么都会想父亲。
玛利亚和安娜虽然是亲姐妹,但是却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品质,两人都是漂亮美丽的姑娘,但一个朴素简约,诚实善良。一个是贪图富贵,爱慕虚荣。把他们两个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玛利亚的善良。
通过阅读《岛》的前一半,我懂得了我要有乐观,坚强,快乐的品质。并且做事要踏实,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完成。
《岛》心得(四)
如果有一本以麻风病为背景的小说书,你会愿意看吗?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长篇小说《岛》,就是以此作为小说的背景。岛,即斯皮纳龙格岛,1903年至1957年间是希腊主要的麻风病隔离区。如果不是女儿推荐,如果还有其它的书可以选择,我想这个国庆长假我也不会走进《岛》的世界。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故事虽然沉重而忧伤,然而小说的叙述基调却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温情,正是这打动着我,让我的阅读体验无比美好。6日那天早上吃早饭时,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然后几乎就进入了一个浑然忘我的境界,直到女儿喊我倒杯茶,我才从书中走出来,才恍然发现衣服没洗,床铺没整理,而此时,时针已指向了”10“。大概只有年轻时候阅读言情小说才能达到如此忘我的境界吧。
女主人公玛丽娅和她的母亲相隔十四年,先后因麻风病被送到了斯皮纳龙格岛。母亲不幸病逝,而玛丽娅却因新药试验成功而获救。仅管在阅读之初,斯皮纳龙格岛在我的心里建构起一个冰冷和恐怖的意象:五十年间只有上岛的人,没有离开的人,岛上的人因病毁容、残疾,最终凄凉、孤独、绝望、痛苦地死去……那种画面沉重得简直让人窒息。然而随着叙述的展开和深入,尤其是看着一群虽然身患绝症,但却不气馁、不放弃,依然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麻风病人,那种冰冷恐怖的意象竟然一点点的消解融化了。有时候读着读着,我甚至会忘了这座岛的使命,忘了它是一座永远没有返还之路的岛,甚至会有种来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我怕我的这种感觉缺乏同情心,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提醒自己,玛丽娅生活的布拉卡村与斯皮纳龙格岛仅一水之隔,一箭之地,甚至隔海相望可以看到那边的人在忙些什么,但却永远无缘再次踏上家乡,她会有怎样锥心的绝望与凄凉?可是忧伤中我还是看到了温情,哀婉中依然读到了希望。我想这就是这本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岛》心得(五)
《岛》是英国著名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处女作,是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孤陋寡闻的我是读了朋友的日志后才知道的。朋友写道:”在这座曾荒凉,曾繁华的废弃小岛上,有一种美,叫给予。有一种情,叫温暖。有一种爱,叫做相依。有一种痛,叫坚强。有一种信念,叫做希望。有一种生命,叫怒放。我很卑微,我要热爱生活,我要怒放生命,我要把每一秒往死里珍惜。就像歌里唱的:‘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读了朋友的日志,便借来了她的两本书《岛》和《荆棘鸟》。
岛叫斯皮纳龙格岛,25岁的阿丽克西斯总觉得母亲索菲亚隐瞒着家族的历史,在征得母亲的同意之下,她借与男朋友埃德(我读了几页就知道他们要分手的,因为埃德英俊聪明不费力就学习突出,什么事都一帆风顺。这样的男人自私。)出游的机会带着母亲写给佛提妮的信去探访斯皮纳龙格岛。索菲亚的家族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岛上。
书中这样介绍斯皮纳龙格岛:威尼斯人曾在该岛建立了坚固要塞,十八世纪该岛被土耳其人占领。一九八八年克里特岛宣布自治,大部分土耳其人离开了克里特,但斯皮纳龙格的居民拒绝离开他们的家,不愿放弃有利可图的交易。直到一九0三年该岛成为麻风病隔离区后,他们才离开。一九一四年,德国人入侵克里特岛,占领到一九四五年,斯皮纳龙格因麻风病人的存在而幸免。一九五七年该岛被放弃。
阿丽克西斯离开埃德来到布拉卡,与佛提妮见了面,佛提妮讲了发生在斯皮纳龙格岛的一段传奇。
二战期间,整个欧洲大陆烽火连天,硝烟四起。战争,毁灭,人心惶惶。但是在希腊的爱琴海边,一座与陆地仅一水之隔的名叫斯皮纳龙格的小岛,荒凉竟也平和,仿若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因为这座岛上有被社会遗弃被隔离的麻风病人。战争、孤岛、麻风病,按常理应该一切充满悲情和绝望,但就因为比《圣经》历史还长的遭世人诅咒的麻风病,斯皮纳龙格岛免遭劫难。当一群懂得现代文明,身怀理想的麻风病人来到孤岛的时候,孤岛更是焕发了生机,学校有了好老师,办了报纸,电影院放起了电影,小酒馆生意兴隆,医院更是越办越大,条件越来越好,被隔离到这里的人彼此充满了关怀和爱,人们过着普通平凡而又温情的生活,直到政府批准治愈的麻风病人回到大陆的时候,有人还不愿意离开,怕不适应大陆的生活。
阿丽克西斯的曾外婆当老师的伊莲妮感染麻风病被送到斯皮纳龙格岛,同时被隔离的还有她的学生迪米特里。伊莲妮接管了孤岛上的学校,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重。她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不是达到某种含糊结果的手段,而有内在价值——教育能让孩子们成为有用的人。“她的这种理解和追求比中国现在的大部分校长的教育思想要先进的多。她把学生迪米特里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她病情恶化离开人世后,迪米特里接管了学校。
阿丽克西斯的曾外公吉奥吉斯长年累月驾着小船,给斯皮纳龙格岛运送货物,运送被隔离的麻风病人,运送前来治病的医生克里提斯。
阿丽克西斯的姨外婆玛丽娅婚礼准备就绪时发现被感染了麻风病,未婚夫离开了她,她被父亲用小船送到斯皮纳龙格岛后,与给她治病的克里提斯相爱。病人陆续治愈或转移治疗后,孤岛被废弃,克里提斯放弃优越的工作研究条件,应聘到离玛丽娅不远的地方工作,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对年龄相差近20岁的夫妻,一生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地过着日子,没有亲生的孩子,把阿丽克西斯的母亲索菲亚抚养成人。
医生拉帕基斯不顾被感染的危险,坚持在岛上的医院工作,医生克里提斯每周到斯皮纳龙格岛做研究,最后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方法,解除了许多人的痛苦。
斯皮纳龙格岛如果不是有人们谈虎色变的麻风病,那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一水之隔的”正常“的大陆却充满了流言飞语、猜疑、尔虞我诈。玛丽娅被未婚夫抛弃后在孤岛却获得了真正的爱情,阿丽克西斯的外婆安娜嫁入豪门,身体健康,美丽无比,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与丈夫的堂弟偷情,结果在斯皮纳龙格岛上人们庆祝回归家园回归社会的夜晚死在丈夫的枪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