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艺专题片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十二集命运与共
推荐文章
大型文艺专题片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十二集命运与共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十二集《命运与共》则讲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许多历史性、开创性的重大成就。开展多边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创美好、共享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型文艺专题片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十二集命运与共内容简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十二集命运与共
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莫斯科机场,开始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俄罗斯的第八次访问,也开启了一个繁忙的“外交月”。
从俄罗斯到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到朝鲜,再到日本,这个六月,习近平主席踏上五国领土,参加四场国际会议,密集出席约九十场双多边活动。
回顾新中国70年外交历程,一个月内国家元首如此高频出访,创造了新中国的外交纪录;世界百年变局关键当口,同各方叙友谊、聚共识、扩大朋友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世瞩目。
习近平主席飞赴俄罗斯这一天,也是芒种节气的前一天。芒种时节,生机盎然,中国大国外交在耕耘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浩瀚宇宙中,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承载着70亿人的希望与梦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商品、资本、信息、人才在全球范围高速流动,互联网、交通网让世界彼此相通,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的人们,命运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这是一个复杂多变、并不安宁的世界。地区冲突、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贫富差距、保护主义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困扰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
昼夜星驰、风云变幻,人类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关键时刻、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方案。
习近平:“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2012年12月5日,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受邀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在这里,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同他们一起座谈。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中国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其后,他在多个外交场合向世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下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注重对传统外交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0年来,中国外交的不断丰富,但和平发展的坚定立场一以贯之。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大道行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给出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
2019年7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
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在包容并蓄中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源于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合作。
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行,行动为基。今天,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传承了“丝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座“三彩骆驼载乐俑”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以驼代步的舞乐者身着汉族衣冠,使用西域传入的乐器,正在表演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历史的卷轴缓缓打开,在古丝绸之路上,古人留下“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传奇;斗转星移,习近平主席在历史的底本上,勾勒当代合作共赢的新蓝图。
2013年9月7日,在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
习近平:“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
20多天后,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他进一步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习近平:“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的深情演讲,让世界开始重新发现和审视这条曾经给沿线国家带来繁荣的大通道。
2014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随后,世界众多国家纷纷响应倡议,和中国一起,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亚欧大陆上的经贸枢纽之一。
在东非大陆,一条被称为“世纪铁路”的蒙内铁路,不仅方便了当地的交通运输,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
在希腊,一度陷入衰落的比雷埃夫斯港,因为来自中国的投资,国际排名迅速从第93位提升到第32位。
在中国义乌,180多万种小商品,通过中欧班列被运抵欧洲,而欧洲的红酒、橄榄油和大型设备,也经由一趟趟中欧班列运往中国。
在中国北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注入发展动力。
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近30%。
联合国秘书长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更加公平的全球化,并且更加公平的全球化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途径。”
趋势向好,成果丰硕。
2017年和2019年,中国作为东道主,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第二届论坛上,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相聚北京,共襄伟业,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
以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关键支撑,一幅闪耀着和而不同传统智慧和包容开放之光的大写意画卷已经绘就。
现在,中国与各方一道,绘制共建“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通过古丝绸之路将丝绸、茶叶、瓷器和美好的祝福送往世界各地。今天,“一带一路”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成为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2017年以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逐渐抬头,美方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忧心忡忡。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然而,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持续施压。挑起并不断升级贸易战,给中美经贸合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作出坚决回应。习近平主席应邀多次同特朗普总统会晤、通电话,就经贸问题和双边关系进行沟通。中美双方进行十多轮高级别经贸磋商。
中国的诚意始终如一,原则坚不可摧,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决不妥协,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是对立还是合作,封闭还是开放,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归根结底,是搞霸权主义,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未来发展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理念足够清醒,行动足够冷静,担当足够坚定。
中国有足够的定力、自信和能力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斗争还在继续,得道者不怕路远。着眼世界发展大局,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经济,为世界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中方愿同美方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在黑龙江的边境城市黑河和对岸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横跨中俄的公路大桥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这是中俄两国合作建设的首座公路跨境大桥,被俄罗斯人民誉为“友谊之桥”。
这座跨境大桥也成为眼下中俄两国关系的生动见证。
长期以来,中俄都将对方视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2013年3月,万物复苏,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台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主张摒弃权力制衡,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它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超越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它是有着悠久历史与和平传统的中华民族就“国与国如何相处”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几年来,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指引下,两国元首在各种场合高频会晤,推动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中俄关系还具有世界性意义。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携手合作、相互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维护国际平衡和战略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6月,在中俄建交70周年的历史节点,习近平主席第八次访问俄罗斯。
在圣彼得堡,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习近平共同乘船游览涅瓦河。他们一边欣赏沿岸风光,一边叙历史,话情谊,展未来。两国元首还共同登上曾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听取有关历史介绍。习近平表示,阿芙乐尔号对中国人民而言意义非凡。
习近平:“这次和普京总统来参观这里,你也知道这个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一直在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它和中国的这种渊源关系,在我们心中是很重很重的分量。”
这是一次继往开来之访,两国元首深入规划两国全方位合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两国关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今天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生动写照。
2019年1月7日,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待了2019年的第一位外宾——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这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十个月内的第四次会见。2019年6月20日,习近平访问朝鲜。短短一年多时间,两国领导人五次会见,密切互动,引领中朝友谊开启新篇章。
周边同我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利益相连,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先方向。
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习近平主席亲自践行中国同周边国家“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的承诺,六年多来的出访行程,一半留给了周边,足迹遍布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二十余国,展现了大国领袖的泱泱风范和中国外交的务实高效,引领中国与周边国家携手做大“蛋糕”,共享发展成果。
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还在众多多边外交舞台上,不断用行动传递着与各国休戚与共的决心。
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愿与非洲人民一道,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如今,中国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在非各类投资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
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方案引领亚太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倡导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到2017年,“金砖峰会”走过“金色十年”,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金砖国家合作将努力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新典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出席中拉领导人首次会晤,双方确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四次访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推动双方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国相继同巴拿马、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建交。我们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又多了新朋友,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又多了新伙伴。
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次落户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中方坚持大小国家命运与共,积极参会,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数字经济等重要议题同多方进行深入交流。
2014年3月31日,比利时布鲁塞尔,这是中国和欧盟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对欧盟总部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以“桥”为喻,全面阐释中国对欧政策。
习近平:“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从柏林、巴黎到伦敦,从临近北极圈的芬兰赫尔辛基,到爱琴海畔的希腊罗德岛,随着习近平到访的脚步,中欧关系史新的画卷正在展开。
作为中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东欧十七国的合作同时也在稳步推进。习近平积极推动实现“17+1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关系发展对接,谋求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5年12月12日,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终于达成共识。而这源于中国的执着努力和重要贡献。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 洛朗·法比尤斯:“有一些国家还是有些犹豫。于是我去见与我们共事的中国朋友,他对我说,习近平主席说了,《巴黎协定》一定要成功,我会帮助你的。一个小时之后,他回来跟我说,那些国家同意了。”
命运与共的中国理念,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新时代中国外交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从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到外空、网络、深海、极地、气候变化等领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还不断加强与世界多国政党的交流对话。
2017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与世界各类政党举行高层对话,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对话会的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
命运与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
习近平:“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在这份决议里,写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也是这一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截至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多次载入联合国文件,凸显了它的强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联合国前秘书长 潘基文:“我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视野,我们就会呈现世界公民相互合作的局面。”
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从未如此渴望听到中国声音,如此期盼从中国智慧中找到答案。
潮自东方起,客从海上来。
2018年11月5日,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000多家参展企业,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来到上海黄浦江畔洽谈合作。
这个博览会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是中国创造,也是中国境界、大国风范。
习近平:“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带领古老而常新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开辟人类更加光明的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有决心也有能力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创美好未来!
相关文章:
2.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六集激情燃烧的岁月内容概要
3.2019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热门合集5篇
4.2019国庆档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看感悟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