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共和国不会忘记》观后感5篇_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观后感心
推荐文章
最新《共和国不会忘记》观后感5篇_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观后感心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每一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学习心得感想,方便大家学习。
20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学习
专程前往平顺县西沟村“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西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我实地感受了西沟的精神风貌,亲身体验了西沟的艰苦创业历程,深刻接受了一次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老劳模申纪兰专门抽时间亲切地会见了我们,并对我们进行党性教育,与我们一同参观了西沟展览馆,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平顺县西沟村一直是新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和新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是中国第一个互助合作组的诞生地,也是全国著名劳模申纪兰同志的家乡。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沟村是共和国地图上唯一被标出村名的行政村,它引领了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曾被毛主席称赞为边区农民的方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亲身感受西沟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亲耳聆听申纪兰热爱祖国、心系群众的肺腑之言,激励着我们以申纪兰为榜样,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做贡献。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纪兰,是全国劳动模范,是全国唯一连任一至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见证人。她曾先后受到毛泽东接见,在周恩来总理家中作过客,和邓小平一起照过相,江泽民同志称她是“凤毛麟角”。胡锦涛、李鹏、朱镕基、薄一波、习近平还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
申纪兰的讲话,朴实、幽默、风趣、豁达,无处不展现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无私,一个老农民的实诚,一个老代表的心声。这位84岁的老人嗓门亮堂,咬字清楚,身体康健。从老党员的话语中处处体现着她老人家对党的感情,“共产党伟大”这句话虽然简捷,却又那么包含深意。就是这么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我们面前却毫无架子,和蔼可亲。想到申老前辈几十年如一日,牢记党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奋敬业、恪尽职守,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勇于吃苦、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充分展示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范,是共产党员作风建设的一座灯塔。她作为“一个执政为民、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优秀党员”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聆听完老党员的教育后,我们全体成员满怀崇敬之情参观了西沟展览馆。这座建于1968年的展览馆,展出有500余幅珍贵照片和100多件实物,系统地展示了全国著名劳模李顺达、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艰苦奋斗的辉煌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缩影。
在那个需要英雄而产生了英雄的时代,穷困的西沟与不甘屈服的西沟人,如矛与盾的尖锐撞击,迸溅出了耀眼的火花,产生出了李顺达、郭玉恩、申纪兰这样的劳模英雄。在展览馆,我们不但看到了上世纪50年代前后,在上党这片热土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还通过图片和资料看到了西沟的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种.种气象,从而对“西沟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由得从心底为这些革命前辈鼓掌,被他们的事迹感动,被他们的精神感染。
他们的事迹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秀品质,生动反映了基层干部矢志不移、服务群众的崇高追求,集中展示了太行儿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影响力和示范导向作用。
通过这次面对面学习“纪兰精神”,零距离感悟劳模风采,真正触及到了思想深处,进一步涤荡了我们的灵魂,激励了斗志。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当前学习与工作任务都很重要,我们要以劳模为榜样,传承西沟精神,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在实习期间踏实努力,把工作抓深抓细,落实到位,要切实的以良好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风采,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心得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5日晚间,刚刚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85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来源: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
又据了解:屠呦呦一位在宁波的亲戚在微信中写道:“今天得悉获奖的消息,全家都为她高兴!她却很低调地说:不要宣传。衷心祝福她!她是我们家的骄傲!也是宁波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海曙区区长吴胜武也为宁波能走出这样优秀的科学家感到十分自豪,他表示,在学习她追求科学强国、造福人类精神的同时,海曙区将进一步保护好她的旧居。(来源:10月6日 宁波日报)
为我们所知,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当晚,受有关党和国家领导人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前往屠呦呦家中表示祝贺。据介绍,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宁波,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目前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时,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曾将其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个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大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振奋,衷心地祝贺屠呦呦首席研究员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屠呦呦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结果;是举国体制、针对中医药工作全国一盘棋取得的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药为人类做出的新的贡献。
众所周知,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据屠呦呦介绍,当年是“要什么没什么,只能买来7个大缸,在几间平房里用土法做提炼”。就是在这样异常落后、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等年轻的科研人员怀着“为国家做贡献”的激情与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研制出挽救了数亿疟疾患者的“东方神药”,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在网上留言:向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致敬!现在的科研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可怎么就难得做出世界级的领先成果呢?他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科学家大多数都太浮躁了,往往不能静下心来挖掘原创的成果。
屠呦呦40余年来默默无闻的刻苦专研,展示给世人的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儿”、“千锤万凿出深山”的“钻劲儿”、“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悟劲儿”、“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补劲儿”、“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敢劲儿”。设若不具备不为世俗所动、扎扎实实做事的精神,一味地贪图名利,即便是拥有院士的头衔,也是很难站在科学的巅峰,接受全世界瞩目的。
基于此,我们后辈应该向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学习她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她为追求科学保持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学习她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科学实验而忘我的牺牲精神。只有荡清科研领域的功利思维,科研精神才能根深蒂固、枝叶繁茂。屠呦呦的获奖,给中国科学界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一座奖杯。但愿更多的科研工作者能够透过这面多棱镜,探讨分析其折射出来的现象与问题,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体会
屠呦呦老人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应该说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但是,有些人却体会不到老人家带领她的科研团队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却说她老人家是“三无科学家”,简直一派胡言。难道非得头顶戴上几顶帽子才算是权威科学家吗?笔者认为,是什么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科学研究项目的带头人能够团结和带领所有研究人员,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并获得世界公认。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屠呦呦老人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恐怕这个大奖就不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
据京华时报10月7日报道,没有预告,没有通知,北京时间5日晚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屠呦呦在家中通过电视得知自己摘取诺奖的消息。6日上午,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直到第191次实验,我们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经过实验,用乙醚制取的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试到自己身上,大家都愿意试毒。”屠呦呦说。“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老伴儿李廷钊说着,悄悄为屠呦呦递上一杯水:“我心疼她也支持她,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这样,她从没想得到这些荣誉。”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咬牙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到别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当孩子长大了,却不愿叫爸妈。
这就是屠呦呦老人的坎坷经历,这就是她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医学研究事业,这就是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国科学家无私奉献敬业精神,这就是她不图名、不图利的默默无闻精神,这就是中国科学家不讲报酬、只讲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中国科学家任劳任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创业与攀登精神。
有了这些精神动力,一个女科学家才能长期坚守在自己的科研岗位上毫不动摇;有了这些精神,她才能在无数次的失败中绝不服输;有了这些精神,她才能自力更生,从祖国的中医医学宝库中找到科研的途径,并得到有益启示;有了这些精神,她才能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把自己当作试验品。
青蒿素是在第191次试验中获得成功的。但是,这种难熬的经历是我们这些非科研人员难以想象和难以承受的。而且,不仅她个人要承受失败的精神压力和打击;而且,她要让所有的科研人员经得起这样的考验。说实话,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说实话,他们既要承担自己研究中的每一次失败,又要在失败中为下一次的研究寻找途径;说实话,在失败中他们还要让国家的科研经费获得大家公认的价值;说实话,科研中的失败循环真的难以煎熬,但是她和她的科研团队人员却终于挺过来了。而且,他们的科研成果在攻克世界医学难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见,获得世界公认的诺贝尔奖,绝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由此可见,要想在诺贝尔奖方面获得更多荣誉,中国科学家们还得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中国科学家并不逊色于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能让科研项目攀登到科学的顶峰;由此可见,我们只有永远持之以恒地坚守在科学研究的阵地上,我们才能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未来。
尊重科学、依靠科学,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才能让我们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信心,充满智慧和勇气,诺贝尔奖会继续等着中国科学家去摘取桂冠。
20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感想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栏目组送给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的颁奖词。今年1月9日,习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他颁了奖。
人们在赞叹这位“中国氢弹之父”取得辉煌成就、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终身荣誉时,更多的是被他隐姓埋名三十年、始终践行“五个坚持”的铮铮铁骨精神所感动。
学习于敏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的党之所以能永葆先进性,不断地焕发青春与活力,关键就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始终坚持热爱党、忠诚于党的结果。才华横溢的“土专家”于敏就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行动告诉我们,永远跟党走就是他思想的“魂”,一辈子做党和人民最需要的人就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非常鲜明,在火热的阳光下,在鲜艳的党旗前,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他无愧于“共和国铸剑师”,无愧于“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其“铮铮铁骨”精神更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于敏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回顾我们党已走过的90多年风雨历程,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党始终都是以树立大局意识为重,团结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英勇卓绝地斗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奇迹创造另一个奇迹。这也充分说明:树立大局意识是实现团结、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础。“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几十年来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国家核事业发展的大局毅然选择对家人“隐身”、对社会隐姓埋名,这难道不是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吗?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既是新时期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学习于敏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而是需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无私行动。毫无疑问,于敏就将执着坚守作为一种追求,将求真务实当作是无声的语言,把为党和人民服务看作是共产党员最靓的“名片”。在国内当时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一个从未留过学的人,但他始终孜孜以求,为了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艰巨任务。他拼命学习,秉承“勒紧裤腰带也要造出原子弹与氢弹”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精神,打破国外重重封锁,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也正是因为以于敏为代表的中国物理学家们坚持极端负责、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才创造了只用两年零八个月就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的奇迹,令国人自豪,让世界震惊。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任务,各级党员干部更是要以于敏为样,立足本职,深深植“根”于对党和人民负责,用脚踏实地、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党分忧,为民服务。
学习于敏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我们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与成就,正是因为我们有一批能打胜仗、敢打胜仗、乐于奉献的共产党员,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毫无疑问,耄耋之年的于老就是坚持奉献精神的典范。作为共和国建设初期的一名共产党员,于老把无私奉献当作是指导自己的有偿行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为此,新时期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学习于老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为自我们站在党旗下宣誓那一刻起,就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神圣使命,就义无反顾地代表着党的先进性,也就理应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以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彰显自己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大爱之“气”。
学习于敏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俗话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其实,群众看党员干部好不好,最关键的就是看领导干部是否清正廉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是党员干部做人之根本,倍受国人敬仰的于敏老师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虽然为国家做出了这么巨大的贡献,但他却自认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到淡泊名利实属不易,又在一辈子淡泊名利中取得辉煌成就更难上加难。因此,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要以于敏为样,学习他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砥砺前行,用“五个坚持”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增光添彩!
2019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有感
张富清的一生,没有一刻躺在功劳簿上,没有一刻计较个人得失、功名利禄。这颗赤子之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何为大写的人格,何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2019年5月29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英雄张富清是退伍军人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党员队伍中的灯塔和标杆。作为一名党员同志,向张富清学习,就要身体力行,紧密结合工作的实际,当好有底色的合格党员。
心中有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张富清同志既是理想信念的虔诚信仰者,更是理性的行动派,他把对党忠诚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积极动员妻子从令人羡慕的供销社离职,减轻国家负担,为大家诠释了心中有党。党员要以张富清为镜,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坚持正确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不移的对党忠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心中有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开学典礼讲话中提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职、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战火纷飞的岁月,他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以英勇与无畏书写下保家卫国的英雄篇章;和平发展的年代,他在贫困山区中默默耕耘,以淡然和奉献践行共产党人的忠诚誓言。责任是检验一个党员合格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党员应以张富清同志为榜样,时刻牢记心中的责任,始终做到“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
心中无私。张富清同志从不考虑自己,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牢记忠诚,时刻把奉献作为一种信仰,始终把个人理想和价值实现主动融入到党的事业中,把坚强的党性体现在对党忠诚、为组织奉献的工作中。他退役转业,毅然选择条件艰苦的湖北西部偏僻小城,尘封功绩,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不怕代价,以纯粹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精神底色。身为三胡区副区长,从不利用权利为家属谋福利。党员要以张富清为镜,在面临人生诀择之时,要不讲得失,不怕苦、不叫累,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奉献的本质,始终摆好自己的位置,调整好甘为人梯的心态,以一颗赤子之心做好为党服务的标杆。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标杆。党员要以张富清同志为镜,当好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无私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