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10篇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10篇

若水5595 分享 时间:

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欢迎大家来阅读。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1

用了连天的时间读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记下的感受,又担心记下的东西过于肤浅,然而怕又没有耐心,更多是怕没有时间继续读完第二遍,所以索性还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种种感受写落纸上。可能是习惯使然吧。

这是一本很封闭的书,没有过多地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我对于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又知之甚少,这就是我担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个原因。我所说的封闭只是一个外界环境的封闭,而决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闭,相反,对人物的刻画上,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震撼力,因为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失之偏颇,它更多地给我了心理上的震撼。这震撼很强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强烈。

爱情、友情和性交织在一起,融洽、冲突、此起彼伏。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无所畏惧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触和近于病态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进死亡,又把死亡拖进活的部分,终于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爱不爱我?这不再是可以简单作答的问题。女人往往会把爱和性搅和在一块儿,男人却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分得很开。所以渡边不止一次地把爱的程度描写成像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很纯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径庭,永泽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追求,渡边也一样,只不过他把性分的细化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甚至更加可以细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开始处的伏笔更有意思,直子讲的那草皮掩过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会小心翼翼地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潜意识的怕,所以终于掉进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爱,走得太近,付出得太全部,就可能变成相互的伤害。这些与性无关。玲子拥有的仅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从爱中解脱出来,坦然面对美好的生活,这区别于一般,显得很不容易。

谈及作品中悲剧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虽然通往悲剧的路途,一个激腾一个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对性和爱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的完美又不可能,终于导致悲剧。而绿子则很幸运地拥有确实的性和允诺的爱,更加坚强和果敢的性格给她带来了看似较完美的结局。有更多的时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争取。

总的看来,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实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书。现在是一定不能完全体会作者思想的,因为年轻,或许,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炼励,重读到这本书,重见到这篇文稿的时候,我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2

合上书时,窗外正好下着绵绵细雨,好像有什么哽咽在喉,生活一如没有尽头的列车呼啸着穿过……

都说二十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青葱岁月里的惊涛骇浪,还带着些许甜蜜和感伤,我试图说的来龙去脉,却在一番挣扎后发现,当一切都过于清晰详尽,反而不知从何说起。

《挪威的森林》好像早就在我计划的读书列表中;最近偶然听别人提起,才恍然翻开这本创造日本畅销书历史记录的书籍。我想,读罢此书,以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很难理解上个世纪日本开放的社会,我也是读了第二遍才稍有体会。

那些舒雅的文字之后,涌动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伤感与抒情,正如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感动所有读者一样,村上说出那些我们一直想说的那些纯真年代的爱的物语。书里不断出现一句话“死并不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就如同木月的死,直子的死;在村上平缓的文字下,总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死亡的阴霾,可能对于现在的我们很难体会到死亡的存在,可是刚好读完此书的当日,一好友来信说,其父脑溢血故去;那一刻,我豁然想起这本书,突然体会到死亡的真实存在。

十七岁,是木月离开的时间,直子近乎逃避般的不想承认十七岁的离去,可是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是,永远有人十七岁。

我是永远都无法理解直子的,这个精致却病态的女孩,或许她因木月的死而沉浸在一个幻灭世界无法自拔,渡边的爱却浸满她的一颦一笑,然而就在渡边彷徨时,直子自杀。这样混乱的局面被村上用一个又一个画面组合起来。我偏爱绿子,偏爱她的乐观阳光,偏爱她的快乐,偏爱她的敢爱敢恨。如果说直子是雨中安静的百合,那么绿子就是阳光下的葵花,宛如红与黑,经典的搭配却又对比鲜明。于是,直子死了,活着的渡边亲手将他的挚爱直子送进了坟墓,送到了木月的身边。生活好似戏剧,到底如花美眷,终不过似水流年。

就这样,《挪威的森林》带着对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我的生命中来来去去,仔细想来,木月死前最后见到的人是渡边,他把直子交给渡边,而直子死前最后见到的人是玲子,她把渡边交给玲子……死于生,完美的交接与契合。

有人说《挪威的森林》是不敢让人看第二遍的书,它会给人们带来触痛感,这种痛一如离开母腹的婴儿一般,带着对前面未知处的迷茫,正如直子叮嘱渡边“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记得我这个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3

按照事情发展的某种秩序,我拿起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并在一天之内手不释卷地看完了。肯定是一本很精致的书,正如书中所言:“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这本书是一卷薄薄的剪纸,精致极了,简直是晶莹剔透。那些青年男女,一个个位于记忆的远处,如同站在远端的舞台,因为时空的距离,个个恍如仙人,除了“性”,除了“爱”,一个个不食人间烟火。“哦,原来我的记忆的确正在步步远离直子站立的位置,正如我逐渐远离自己一度站过的位置一样”。

故事本身不优美,那么多年轻、优秀的生命,木月,初美,直子,直子的姐姐,当她们“来到人生的某一阶梯的时候,就像突然想起似的自行中断了生命”。“永远的十七岁”,但某种东西消失了,更多的东西消失了……村上的文字却是那么的美。“如同全世界所有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地上一般”,“我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还有那谜一般的直子,“朝我转过脸,甜甜地一笑,微微地歪头,轻轻地启齿,定定地看着我的双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啊,梦中的江南女孩。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4

于我而言,感觉村上的书总是那么直接,认真的抒情描欲,初看时会由于直接的描述误以为是小黄书,或是细致至极的环境归类于写景文,而合上书本。《挪威的森林》还是由于极大好奇心的驱使下,在长沙,在一个秋天日色挥洒的午后,一气呵成。

这时于我而言,这只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但对我这个记性可以说过目就忘的人,偶尔的夜晚会想起直子对渡边的依赖中有没有爱,也时常的闲暇会思考绿子会不会更适合渡边。当然还有很多疑惑,比如永泽的随心所欲,初美的因爱生执,以及渡边和玲子莫名其妙的一晚。

不久前刷新闻看到有篇文章中有写到:“现在一些低欲望的年轻人会出现一种约素炮的行为。”让我无意识但越发清晰的想起绿子让渡边抱着她睡的那天,以及似乎慢慢在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书中每个人的矛盾,虽然我更希望自己读完的感想是:“好有意思的爱情故事啊”。正因为是人,他们会心生孤独,他们会趋利避害,他们会想着驱散寒冷,会想着抓住有温度的东西。借用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人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他是可以被理解的。”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5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次恋爱是高中时,他同女孩睡觉后把女孩甩了。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我们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坚强。这句话说得真对:完美不是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行驶的船,而是暴风雨过后洒在甲板上眩目的阳光,完美不是来自由我们对它的执着追求,而是源于勇于面对磨难的坚强的心。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6

初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被吸引,似乎在作品中体验,又似乎是个旁观者。

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作品中最主要是两次死,很相似的两次死。一次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按玲子的话说就是“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两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木月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不是他最爱的直子而是渡边,这似乎应该是木月把直子托赋给了渡边,直子在死前见的最后一个人也不是渡边而是玲子,同理应理解为直子把渡边暂时托赋给了玲子。

书中所描写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醒着的,但由是他们价值观不同,心理成熟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生活本身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渡边本书的男主角,一个实在是很普通的人物,普通得让人难以留下印象。他对学校这个小社会内部虚假、肮脏也是很厌恶的,但他却也没有去改变这一切的想法,甚至有点逆来顺受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就是渡边的无奈了。不过这家伙最强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7

就在昨日,读完了《挪威的森林》,书买了很久很久,久到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买的。

这是一部自传或者说是恋爱小说?我不知道,也分不清。我肤浅的认为这是本不折不扣的“小黄书”。当然,这只是玩笑话。

看到结尾处:突然明白,这么多天的陪伴到这里就结束了,不论是你和玲子或是我和你们,都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面的。

一开始抱着随便读读的想法,最后却被吸引。

对于文中的我,村上说很多人认为那就是他,他自己否认,但多少会有些影子。但是谁又知道呢?

放在当下,他一定是个公认的渣男,滥情又极其不负责任。但在书中,我愿意承认他是个好人。

他好幸福啊,有朋友,同那么多女人睡觉,还一面在学校学习。我始终无法看清他的真心,游走在两个女人之间,直子于他而言是内心深处那个渴望却得不到的人,而绿子却是给他生活带来希望的人。

最后,大家好像都没有收获爱情。

说实话我讲不清从这本书中领悟了什么,爱情、友情、死亡还是关于xing,不知是我愚笨还是我太年轻?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8

看完《挪威的森林》,突然感到很悲伤。书里那些画面已经变得不清晰了,只有一种强烈的压缩感,持续在心底作祟,有一种想喊喊不出,想忘忘不掉的抑郁。或许,这就是青春,是年少时所要经历的一切成长。

我不会用专业的术语点评一本书的好坏,却能清楚的感知到心底的一些东西。在我看来,读完一本故事,哪怕脉络是不清晰的,但是只要能留下一点感悟,就能被视为一本不错的书籍。《挪威的森林》就是如此。书中一些对白,看似那么平凡,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也是如此。其实我们已经开始明白生活的真谛,懂得生活的无奈,但我们都只能用最平凡的话语说出来。而真理,往往是最朴实的。当我们慢慢开始成长,慢慢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会用最稚嫩最原始的语言来表达对思想冲击的领悟。文中说,不要同情自己,那是卑鄙的怯夫才会做的事情。文中还说,死不是生的对峙,而是他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读起这样的句子,心底总是止不住地为青春所遗憾。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一本小说,便是百态人生。我不能完全理解自杀的直子,却懂得了她是那般的追求完美;我不能接受绿子的多疑敏感,却发现了她的坚强隐忍;永泽无疑会成为少有的人才吧,但他为此也失去了真诚的快乐,他需要时刻伪装自己,做应该做而不是想做的事情;初美是那般的单纯美好,她总是希望用自己最无瑕的心灵净化所有的迷惘……一个一个鲜明的人物突显着,让我读故事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身边的朋友。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类似的周遭。于是,阅读不仅仅使我们体验别人的人生,更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回顾。在这种回顾中,我们能更加清晰地了解朋友的内心,也更加了解自己。这种岁月的积淀,又是今后生活最好的参本。

小说的最后,主角依旧迷茫着,他不知自己身在何方。这就是青春,我们折腾过,笑过,哭过,荒唐过,坚强过,奋斗过……而后却发现自己依旧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转向。生命必经的阶段,青春所有的感悟,凝聚在一瞬间,然后刹那爆发。一个选择,便引领了未来所有的生活。往往,青春被贴上了炫美的标签:十六岁花季,十七岁雨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而实际上,我们不仅要享受阳光,更要接受风雨的洗礼;我们不仅在接受着关爱,也在承受着质疑;我们能远远看到那一片绿洲,却找不到通往幸福的路。我们一边迷茫,一边挣扎,一边勇敢,一边前行。

所以说,青春是隔着一臂加一米的鸡腿——差一点点,就够得到幸福了。为了这一点点,我们只能不断向前,付出整整一个青春的时间。而后,我们笑着说,这就是青春的意义。至少,我们吃到了鸡腿,不是吗?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9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夏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作品中最主要是两次死,很相似的两次死。一次是木月的死,木月死后直子和渡边的关系便开始了,另一次便是直子的死了,按玲子的话说就是“你选择了绿子,而直子选择了死”两次都是由死而引出了新生。“传说,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生活就像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要走进去,因此我们才不可避免的对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就像初美说的:“不迷茫和痛苦的人哪里找得到!”

《挪威的森林》里的很多人在挪威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木月首先死了――17岁――死在一个成长的年龄。他以死来作为回避成熟的方式。而对于直子来说,本来她可以握着他的手,小心但是坚定地走过成长的道路,可是,木月的死带给她的是,要自己去对待未知。就像直子自己说的那样:“在他(木月)死了以后,我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同别人交往了,甚至不知道究竟怎样才算爱上一个人。”对成长的恐惧最后也把直子推入了死亡的深渊。即使有疗养基地可以让直子身心放松,即使渡边作为直子“同外部世界相连的链条”,也无法把直子从迷茫和痛苦中解救出来。不只是直子和木月,初美,直子的姐姐,直子父亲的弟弟,不都是在这个成熟的年龄段,在对成熟的恐惧,迷茫和痛苦中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吗?玲子,也是作为其中的一员,仅仅是没有失去生命罢了。

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像主人公渡边一样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这些转变,即使我们自己并不了解为何迷茫,即使这种转变是被环境所逼迫的,而像永泽,看上去是能勇敢且完全的适应这些转变,但是,永泽的内心也痛苦,他自己也不想完成这种转变,只不过,他用自己的“奋斗”成功逼自己完成转变,而不是等社会来逼他转变。这也是大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

挪威的森林优秀读书心得10

那是个雨天,雨不大,也不小,但万物噤声,跟生命初始的寂静一样。脑海中,以渡边为线,以他青春时节的种。种动人心悸的经历为珠的情节仍历历在目。重又翻开卷首的那一页,上面写着一行字:

献给许多许多的祭日。

这时,一幅幅画面如同涨潮般涌上心的海滩,在狭小的车库中,木月用一辆N360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死寂的森林中,直子用绳子将自己引入死的彼岸;我看到绿子的爷爷在病床上安详地离开人世,看到初美在内心的崩溃中走向死亡……

我把自己当作渡边,用心去感受种。种变故中人内心的真实悸动。我在这体验中,感悟到了些许哲理,这正如村上春树在他的作品中写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世中的一介尘土,但由于种。种原因,命运把无数本不相关的人或事紧密连续在一起,可是终有一天,你身边的种。种,会携着遗憾走向那谁也不愿触及而终有一天会被我们俘虏在手的那个东西———死亡。

这时,我想起了一年前太爷爷的死,记得那天,老家的亲戚抬着被沥青刷的黑漆漆的木棺,放入挖好的坑中,一下一下地用土覆盖在棺材的四周,直到完全被土地吞吃,不见踪迹。我在一边看着这揪心的场面,麦田上的疾风从耳边刮过,猎猎作响。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黄昏的风鸣,冥思苦索。我感到自己身上被装载上了百年孤独,背负行囊,踏着这深秋的原野不断西行,西行……

可是,我又想起了失去直子后的渡边,他起初颓废自弃,独自在异国他乡游荡,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可最后不还是在玲子的劝说下,重新开始了对新的爱情的追求吗?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通过生而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虽说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的人的离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但永远记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带着一颗拥有强大张力的心,去搏击生活的风浪。

正如村上所说:“发生的事情业已发生,未发生的事情尚未发生。”不错,大千世界,谁都有着自己的百年孤独,但岁月的年轮仍一刻不停地转动,人生的末班车不会因为何事而晚点延误,唯有向前,才能抓住自己的末班车,不至于错过一切,孑然一身,晚景凄凉。

窗外,雨还在下。雨不大,也不小,但万物噤声,跟生命初始的寂静一样。合上《挪威的森林》,闭上眼,眼前一片漆黑,只觉心灯如豆。四周响起一片深邃空灵的梵音,似是有人轻声耳语——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101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