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着,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明朝作者罗贯中的着作。主要说了吴、蜀、魏3国争霸,最终投降与孙皓归为晋国的故事。书中有许多伟大的英雄,有英明神武的马超、赵云;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忠心耿耿的关羽……其中,我喜欢关羽。
有一天,关羽来到关羽来到襄阳,曹仁在城楼上命五百名弓箭手放箭,关羽右臂中了一箭,回到营寨后,关于的儿子关平发现这是一支毒箭,便让关羽退回荆州,找医师治理。关于却觉得攻取樊城只在眼前几天,退后必会误了大事。众将见关羽箭伤不好,又不肯退兵,心里都很着急,就在这时,有一个人驾着小船,从江东而来为关羽治病,原先他就是华佗,听说关羽中了毒箭,特地来为关羽疗伤。这时关羽正在和马良下棋,华佗来到关羽身边,看看了关羽的右臂,说:“这是毒箭所伤,如果不早治,这只胳膊就没用了。”关羽问:“用什么药来治?”华佗说:“我自有办法,只是怕将军惧怕。”关羽笑着说:“死我都不怕,还怕治病吗?”华佗说:“那就找个僻静地方,埋设一根柱子,柱上钉个大环。将军把胳膊伸进环里,用绳绑上,然后蒙上眼睛,割开皮肉,露出骨头。再刮去骨上的箭毒,敷上药,最后用线缝好。这样一来,就没事了。”关羽笑着说;“这很容易,还用柱子干什么!”他伸出右臂,让华佗医治,左手仍然移动棋子,与马良下棋。华佗刮骨时,边上的人有得都不敢看,而关羽却面不改色,照样有说有笑。医治完后,关于对华佗说:“先生真是一位神医。”华佗却赞叹地说关羽真是位勇武之人。
关羽神勇无比,十分勇敢,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读后感2
你读过中国的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吗?它使人受益匪浅,正如此,我爱上了历史。
早在东汉末年,因为汉灵帝的昏庸无能,许多想称霸天下的大人物开始出现了,这场长达近百年的大战拉开了帷幕。
作者罗贯中笔下的张飞是鲁莽的,但张飞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张飞为什么会这么鲁莽呢?仅是因为他曾是一个屠夫?还是因为他没有读过书,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书香气?不,都不是。我认为他是为了刘备好,刘备长得那样和善,这样去和敌国谈判,那敌国还不得得寸进尺吗!一个人讲究的是气场!但有了张飞可不一样了,张飞往后一站,敌国就会明白刘备有后盾,虽然刘备他自我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他有兄弟呀!光是张飞的外貌就让你敬畏三分,这样的谈判,你说还会欺人太甚吗?
在这本书中,我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诸葛亮。我想他的足智多谋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钦佩。读完《三国演义》整本书后,我至今还弄不懂诸葛亮为什么会明白还没有发生的大事?他又不是神仙。这也许就是诸葛亮的神奇之处吧!他对每一个人的习惯、弱点、性格捉摸得一清二楚。哪一次刘备惹下的娄子不是诸葛亮来收拾?真就应给他颁一个大奖!
他不仅仅聪明过人,还有像海一样的胸怀。对于张飞的刁难,他并没有像小人一样去计较、记恨,而是知轻重的把刁难放下,以大局为重,为刘备辛苦地打江山。
我很感谢作家罗贯中,因为是他写的《三国演义》教会了我很多人生道理:交朋友就应向刘备学习,有颗“三顾茅庐”的真诚之心;对任何事情的态度就应向曹操学习,三思而后行;做人就应向鲁肃学习,待人诚实……
以上便我对《三国演义》的见解和看法,有时间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心得和体会。
三国演义读后感3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小肚鸡肠的周瑜,多疑的曹操……
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关羽,因为他非常坚强。有一回,关羽不小心被毒箭射伤了。回到了营地后,关羽并没有打麻药,而是直接开始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旁边的将士都不敢看了,但关羽却连一丝痛苦的表情都没有露出来。
关羽不但坚强,还很有义气。
又有一回,关羽被吴国的马忠擒获,马忠押着关羽来见孙权。孙权劝关羽投降,但关于不但不听,还大骂道:“我与皇叔桃园结义,立誓铺佐汉室,怎能与你等反贼为伍!今日误中奸计,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没办法,只好命令将关羽推出去斩首。
关羽是多么有义气啊。关羽就是因为诚心诚意地为蜀国效劳,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要是有多一点像关羽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
《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忠肝义胆兴汉室,奈何万事难如愿。
先主最大愿望便是兴复汉室,却不幸早早殒命。如今蜀汉难胜魏国,后主刘禅出降邓艾。可姜伯约一心欲复兴汉室,还天下一个太平,只得假降钟会,欲借此力灭邓艾。而邓艾于钟会不和,二人敌对。在钟会被射杀之后,姜伯约便自刎而死,蜀汉江山一去不复。不得不说,姜维真的是英雄,乱世之中不忘初心,扛起应有的责任,哪怕以卵击石,也要搏一搏,如此不屈不挠之精神,实乃令人敬佩!
江山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悠悠三国,晋统一。
汉室未兴,天下未平。那个怀大志,斩贼寇,识贤才,统中原,定天下的朝代,便是晋朝!三国之争因此停息,草菅人命的世界,鲜血喷涌的.岁月,尸体荒野的大地,此刻,恢复了久违的和平与安宁。
为君王者,非掌权为己任,而以天下为重担。四海腐木焕然,枯草重生,能人志士有才可施,苍生黎民有福能享,八方诸国皆贺国盛,不敢越地半步……信义驻四方,仁,修天下;德,平万世!
三国演义读后感5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他的壮举之一,令我挥之不去。一次,阴险狡诈的曹操派兵攻打东吴,用大船与他们交战,恰巧大雾弥漫。刘备的大军正缺箭,不过诸葛亮的机智帮了刘备的大忙。他让士兵们扎大量的稻草人安在船上,把船放到水中,每只船上点了几根火把,人站在船舱中。刚好大雾朦胧,曹军看不清,把箭全射到稻草人的身上。再把箭集中起来就可以用了。几天后,这些箭都被用来攻击曹军了。
真是大快人心。
三国演义读后感6
炎热暑假,极少外出,闲来无事,随便翻阅儿童版《三国演义》,虽文字简捷,但故事情节及人物描述却十分精辟。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众多,如: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是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在我心中对诸葛亮的映象最深,像草船借箭,诸葛亮在大雾的海上用稻草做成士兵的模样,再让士兵来敲鼓呐喊,引曹操派兵用弩来射箭,就这样十万支箭到手了;诸葛亮又为赤壁一战借了东风;诸葛亮还七擒七纵孟获,这表现出他的仁慈的心;他施空城计退司马懿,这足以体现出他的智慧。诸葛亮自从跟随了刘备之后就忠心为刘备效力。
像这样一位聪明,有计谋,忠诚的诸葛亮,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在映象。
三国演义读后感7
《三国演义》共有120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读者拍手称好。就连我也被书中的人物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这些人物之中,我最喜欢诸葛亮。我非常欣赏孔明先生的才华。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他非常聪明。在草船借箭中,他不出三天就拿到了10万只箭,而且不是造出来的,而是从曹军的军队里送来的。所以,我非常敬佩孔明先生。
孔明先生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为了蜀汉基业奉献了毕生力量。可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富贵,便升天了。正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多么难得的一位高人啊!正如司马微说的:"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汗四百年之张子房。
我愿立诸葛亮武侯之志,为国为民尽我全部的力量,振兴中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星期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古代名着。当我合上书轻轻放到书桌上,书中描绘的三国鼎立的一幕幕浮此刻我的眼前。在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那份忠心,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他一生中立下了无数战功,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楷模。
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许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在许多危机关头,赵云挺身而出,凭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赵云不仅仅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陪伴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遇到多么危急的状况,他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沉着地带领后卫部队,成功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喜出望外。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数不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一提起《三国演义》,自然就会想起“正面人物”的刘备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孙权。这三个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书中的刘备“忠厚老实”,“一心想修复汉室”,我可不这么觉得,你想,在赵云救出阿斗后,刘备怎么会舍得摔孩子呢?还不是因为要收买赵云的心!刘备也还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远大志向,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学起种菜来,得以骗过曹操耳目。现在想想,要是刘备他提早展现的话,恐怕早就被曹操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出:“当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这样的话时,要不是他反应快,借雷声掩饰,曹操迟早会因为疑心将他给杀了。可光懂得收买人心和及时反应也是没办法的啊,关键要有军事才能,说句不客气的话,刘备的领地都是靠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打下来的,至于刘备,我可没看见他有什么计谋上的突出特点。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三国史上才有了“三顾茅庐”一说。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诈、狡猾、残忍的形象出现的。特别是“曹操杀亲朋”这一段,在他人看来简直太残忍了。吕伯奢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买酒,他在屋里听得磨刀的“嚯嚯”声,误杀了他的家人后出门又设计杀了吕伯奢。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是让他人惊得目瞪口呆。有人指责他不道义,可若是他不那样做,吕伯奢必会带人追杀他,那他也别想活着出县了,可以说,这是生存的需要。曹操是决不会负“奸雄”这个“美名”的。当老朋友许攸前来投靠问及粮草时,曹操先答粮草可够一年,后答半年、三个月、一月,后许攸揭发他:“休瞒我,粮已尽矣!”俗话说“兵不厌诈”嘛,曹操可是把它给运用得灵活自如。
孙权在书中也算得是位“明君”了,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这样谈:“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只看民附二字便可知道他有多贤明了,上下一心,老百姓拥护君主,使得他人都不敢来犯。“贤能为之用”,看吧,只要是贤能的人都被网罗去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等于无形中为国家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他在任期间也可算是一段“太平岁月”吧。
这三人各有各的特点,不尽相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一方霸主,刘备善于收买人心,手下的将士忠心耿耿;曹操狡猾而善于用计谋,他的聪明使他多次度过难关;孙权能够做到“贤能为之用”,上下一心使得外人不敢来犯。他们的特点使他们多次度过难关。
我们要学刘备的心思细腻;学曹操的果断、坚决;学孙权的人格魅力。我们不能学刘备老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能学曹操的残忍、无情;不能学孙权的出尔反尔和朋友反目。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这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了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