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1

大概我三岁的时候,妈妈就让我背三诵《三字经》只是那会,尽觉得《三字》经朗朗上口,像唱歌儿似的,并没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三字经》,并带着几分不解与好奇。拿起《三字经》好好的细读起来,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亲温暧冰冷的被窝。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岁,总是无条件向父母索取却未曾说声“谢谢!”并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只要是我想要的,张口就要。与弟弟相处,也经常因为一点零食或一个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来,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经》短短的十几个字,竟把孝敬与谦让讲的淋漓尽致啊。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话说晋朝车胤买不起油灯,把萤火虫装纱袋照明读书,孙康家贫就借大雪的反光来读书。在如此的环境中,都没有停止过学习。而现今,包括我身边的同学,个个条件都好了,可却没人能勤奋学习,只要有时间全是要么面对电视机,或抱着电脑,手机玩游戏,错过了良好的学习时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扬名声,显父母。”

获得好的名声,为父母争光。这句话就是我不太赞同的,不管是学习,还是获得好的名声,全是为了自已,而不是为了别人,人不是为了争光而学习,学习是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让生活变得更好!不过对于以前那个封建制度下的学者,扬名声,的确可显家底。我们只需汲取其精华。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句句都是经典,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无意中听到一个孩子郎朗有声、韵律齐整的吟诵声,我不由得重拾这本小时候就读过的《三字经》,细细品味其中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字里行间里渗透的道理更是让我感悟颇深、意犹未尽。正如古人云:“熟读三字经、并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它记载的沧海桑田,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精华,源远流长。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宋朝中枢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勤奋学习;汉朝路温舒把借来的书抄写在用蒲草编的席子上,公孙弘削竹片用来抄书,他们没有钱买书,也能如此好学;孙晋怕晚上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苏秦学习困倦是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条件艰苦亦能如此勤奋;晋朝车胤晚上用捉来的萤火虫当灯看书,孙康依靠雪的反光看书,环境恶劣亦能如此上进。想到现在的我,真是惭愧不已……

小学毕业之后,顺利升入现在的初中,自以为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了,不需要再为完成老师的叮/嘱而勤学苦练,也没有家长每天在耳边念叨不止了。于是,在初中的课堂上常常三心二意,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只求听个一知半解就心满意足,不再讲究学习效率,也不再计较时间的充实,有时候还嫌老师啰嗦,故意跟老师唱对台戏,就连课后作业都是潦草完成,月假回到家里,只要瞄到手机,不玩个痛快那是一定不肯善罢甘休的。上次,我们班组织到井冈山参加研学旅行,老师是允许我们带手机,那可把我乐坏了,只要一有空,我就躲着玩手机,几次差点掉队,恍恍惚惚一个学期结束了。

期末考试成绩一出,连我自己也蒙了——几门功课都是班上的垫底分数。这可不是原来的那个自己呀!我离曾经年少时的人生目标渐行渐远了,虽然心乱如麻,却一直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原由。

在这次的重读《三字经》,我突然明白了:放纵自己,就是在毁灭自己呀。是轻率和不自控让自己在堕落,正如《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那样,我暗暗下定决心,不能再浪费时间和光阴,要好好学习。我需要静下心来,给自己做个详细计划才行,亦如“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把困难化成一小步一小步,我想,胜利还是指日可待的。

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3

《三字经》可谓家喻户晓,虽然整本书才一千一百多个字,内容却是丰富得不容小觑,每一个字眼似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三字经》“勤学篇”里有这样一句:“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从小妈妈就用这句话来勉励我:汉代的孙敬,读书到深夜,为了驱除瞌睡,他竟把头发结在屋梁上;战国的苏秦,夜夜苦读,实在困倦时,狠下心来用锐利的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正是他们自律、勤奋、分秒必争,吃得了苦中苦,才成为令人敬仰的人上人。

真正感同身受的事发生在今年暑假。我从小学习钢琴,至今已经有四年了。今年是重要的节骨眼儿,因为我要准备钢琴十级冲关大考。我给自己定下每天两小时的练琴目标,一天早晨,我弹完一小时钢琴,就和小伙伴出去玩了。我像小鸟出笼一样高兴,游完乐园又逛了博物馆,小伙伴还提议晚上一起去看萤火虫,我从来没见过,乐得直拍手,刚想答应,可突然想起今天还有一小时钢琴还没有练。我抑制住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拒绝了小伙伴,回家练琴。我知道只有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任务,小步快跑,才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

考级前最后一周,我每天更刻苦了,每一首曲子都反复练习。有一天,因为感情没有投入,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去找感觉,去琢磨每个细节。7个小时过去了,脖子酸了、屁股痛了、手指麻了,曲子也变得灵动和悠扬了。此刻,我脑海中想起了《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这句。古人们能做到如此自律,真是令人佩服啊!

也许,我永远不会像古代的人那样:披蒲编,削竹简;头悬梁,锥刺股。但他们身上那种自律、自勉和自强,却是我永远的精神食粮。

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一个暑假的努力,我顺利地通过了钢琴十级的考试,并拿到了杭州市明珠杯少儿钢琴大赛的铜奖。当我站在杭州大剧院领奖台上的时候,我为自己骄傲,也为自己的努力鼓掌,一切的付出和汗水都变得特别有意义。

这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在启蒙学习的时候就让我吟诵《三字经》了。你看,晋代的车胤,幼年时晚上读书没有油灯,竟能想出把萤火虫放进纱袋,借着微弱的萤光来读书;晋代的孙康,在寒冷的冬夜里借着雪光看书;汉朝的朱买臣,一边砍柴一边读书;隋朝的李密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古时候,人们的学习条件极差,却依然孜孜不倦。如今的我们,学习环境如此优越,还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业精于勤荒于嬉,勤奋、刻苦是巍巍中华的传统美德,正是有了《三字经》的指引,给予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正是五千年国学传承中像孙敬、苏秦这样的励志故事,才不断激励我们当代少儿郎发奋图强。

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4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希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5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相关文章: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读书心得5篇范文

三字经读书心得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三字经》阅读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800字6篇

三字经读后心得500字

三字经读后感想与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5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