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心得体会
推荐文章
《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讲了大量的真话。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也不是指定某一个人,而是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而主要的人物还是那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何小萍和刘峰。首先,刘峰是那个时代英雄模范式人物,那个时候,平凡即伟大,每个人帮每个人的忙。下面就是小编带来的电影《芳华》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1
本来没有打算去看冯小刚的这部电影,好几次从电影院出来,那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的感觉让我决定以后,不再看国内那些所谓大导演的电影。
昨晚无意中看了一篇严歌苓的介绍,这部电影是由她的原著改编而成,而且有好多电影都是出自她的作品,比如《金陵十三钗》、《归来》、《天浴》、《一个女人的史诗》、《少女小渔》,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也是由她的原著《继母》而改编。好奇于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女人啊,心中不免泛起了倾慕之情,便决定去看看。
当《芳华》电影结束,灯光打开,我却还沉浸在其中,不愿离去,但想着在外等着的亲人,我站了起来,环顾四周,前后好多人都还坐着,盯着屏幕,或许片尾的歌声也是值得回味吧。
主人公刘峰与何小萍命运的崎岖坎坷,没有向现实低头,让我由衷佩服。一个把“好人”做到了家,另一个坚持做自己,历经欺凌、磨难、诬陷后,能够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面对,最后,两个人不求名份的相濡以沫,这种情感,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是真的很扎心,有几个片断,让我抽泣不止,当意识到自己泪点低而特意控制一下时,却也感觉到了周围不止一人的哽咽声,这部片子的确值得看一看。
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场景是,何小萍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给她的父亲写信。入耳的一字一句让我难受的不能自已。她所受到欺凌时缄默的表情,真是揪心的痛。她的孝心、她的坚韧、她的忍耐让我之动容。
第二个扎心的片断是,当他拖着伤残的身体,一手拎着水果,慢慢进入病房看到精神失常的何小萍时,默默的牵着她的手坐在凳子子后,把头扭向一侧,哭了。印象中这是看到他唯一一次流泪。
还有几次,鼻子酸酸的,泪水轻轻的滑落,那是感动,是发自内心的钦佩。
无论曾经得到过多少荣耀,无论曾经在战争中受过多大的伤害,也无论你曾经为这个和平年代付出过多少,终究也抵不过现实中的背景和关系……
刘峰拖着残缺的身体一个月300元,却被现在所称呼的城管讹诈1000块钱,多么残酷的现实。
在墓地,何小萍问他,这些年过的好不好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那要看跟谁比,与长眠与地下的战友比,我能说不好吗?”
结尾的画面定格,让我思绪万千。因为爱,两个伤痕累累的灵魂相依为命,彼此成了唯一的依靠。
这应该算冯导除了《集结号》外又一力作,那一种悲凉演绎的透彻心扉。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2
看了影片《芳华》,对刘锋的形象印象颇深,从心底讲,他是一个好人,却被林丁丁诬告,被派去打仗,还失去了右臂,最后的生活十分艰辛,车被无赖警察查抄,要不是旧时战友相助,这个残疾军人还险些被打。
在影片一开头,刘锋的“活雷锋”形象就被人所夸赞,被贴上了“无私奉献”的标签。在这样的标签下,他的奉献被人所遗忘,甚至认为是刘锋的任务。他喜欢林丁丁,向她表白,却被林丁丁污蔑,告他耍流氓。原因是“他是活雷锋,他不能喜欢别人。”在这样的标签下,他被严肃处理,被派去打仗。可见,这标签的危害性绝非一点两点。
这样的贴标签,被我们用来分辨好人坏人。人本是生来平等,但因一件片面的事情,就被贴上标签,被用标签来评论。好人做了坏事被原谅,觉得坏人不会做好事……倘若法律也以标签为评判标准,那法律尊严又何在呢?
每个人都是三七开的,心中都有光明和黑暗,每一个人都生而平等,不因出生被评论,不因片面被人定性。不论是什么人,都要以同样的目光看待。不应该给人贴上标签。每个人也在变化,我们若已经给别人贴上标签,也应换一种眼光看待,把心中给人贴上的标签去除。撕掉标签,生活里会多许多平等和公正。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3
看完电影《芳华》,我心里莫名涌现出了一股对那个时代的人和生活的感受。看到最后,泪水如泉般落下。
通过这部电影,我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辉煌与悲哀。那个英雄如白云般被人忽视的时代,好人如草芥般被人漠视的时代,命运悲惨的人苦苦不见出路,却总被一些投机分子占尽便宜。
那个时代,仿佛把这些急端伟大,无私的人,和那些命运急端悲惨的人,苦苦不见出路的人都诞光了。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大幸运。是那些伟大的人为我们挣下的,他们都没舍得用,給了我们这一代。就像他们那时候,都不舍得用东西,可他们不知道,他们不舍得用的,已经被“八旗子弟”挥霍光了。
他们伟大得忘私,却忘了把它继承到下一代,成为了上一代的产物。
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悲哀。
电影看到结尾,两泪纵横的我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让别人认为你干好事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事,他们不会看到你的善良。这是人性。是现实。
可能把这个道理提前讲给那些无私的人知道,他们也不会加以理会。因为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往往受够苦难,才会更加的感恩,才会更多的回报。
就像电影里说的:他们的芳华已经落幕,就像炮火声不会再在我们身边响起,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不会再在我们身边发生。
我们现在写缅怀前烈的文章,或许无法磨平他们心中的创伤,经历过这些种.种的他们,暮年时或许更加平和,在这最后的芳华里,他们被命运温柔以待。耳中再也没有刺耳的炮火阵阵,他们不再被往事所困,只有那动听的歌曲,谱写出曾经属于他们的时代的芳华。只有他们还记得,他们也拥有过芳华绝代……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4
前两周,电影《芳华》上映。口碑以好评居多,夸赞之词随处可见。然也有人提出异议,争论也不绝于耳。
我心知这其中有人在宣传,此乃平常之事,出于个人原因,我就没有写详细的介绍。但我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或者说我挺喜欢原著的,所以还是写了自己的中心思想。
今天又看到一位那个年代过来的写作者对这部电影的客观评价,对与原著不足的指出,心中十分感慨。我也在自己的文章核心里提到,电影和原著已经不一样,没必要非要比较,但说实话,我和这位老先生,都是更喜欢原著多一点。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冯夹杂了太多私货而使电影被分裂。
我和这位老先生都是谈艺术评价,说不上专业,不过绝没有利益牵扯。我就是为了避免牵扯太多节奏站队的事,才会选择不评价或尽量不过多评价这种市场层面。有趣的是,这位老先生最后也说了句,我还是选择闭嘴吧。
是的,我必须要提到,无论是电影中刘峰的为人善的角色,还是何小嫚的边缘角色,我都有亲身体会和经历。索性我还年轻,就经历并且认识了这么多。而当自己对某件事有了深刻的认识,吃到了普通人吃不到的信息之后,就很难在一个带节奏的平台里认真的客观讨论出其原本的样子了。
选择闭嘴有时候是最佳选择,我一直认为,无论是耐心的有条理的写出文章,还是冷眼旁观,都是优质的。而较为劣质的,是永远不明真相的热情参与站队,和趁机中饱私囊后抽身。
当然,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我说的不一定对。我也从来不会强迫干扰任何人。我更主要的是觉得,看完这部电影,思考他和原著的关系之后,我自己得到了什么。
从自媒体角度来说,我虽然认真分析了,却没有拿到点赞认同和宣传利益,我无疑是失败的。
但是,我从这个电影中,看清了一位导演和其作品的优弊,看到了和我持同样思想的老作者以及众多同一观点的网友,从电影和书中找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以及作者其背后思想的表达方法。我没有消耗自己,反而有所提高,开阔了眼界,并且肯定了自己的思想成果。从这个角度,我又是有收获的。
我无法改变这个社会,无法改变大众网友,但是我可以改变我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独自缅怀自己的沧桑。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5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严歌岑
最开始关注《芳华》是因为那张一只军鞋一只舞鞋的海报。白色代表纯洁,绿色代表生机,搭配在一起,显得无比的美好。心里想着哪天有时间一定要去看。利用休班的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最直观的感受是意犹未尽,总觉得还有时长,想着再不济也会有个彩蛋,可等到最后,收尾却全是电影里的画面。
其实,《芳华》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却讲了大量的真话。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也不是指定某一个人,而是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而主要的人物还是那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何小萍和刘峰。首先,刘峰是那个时代英雄模范式人物,那个时候,平凡即伟大,每个人帮每个人的忙。他是英雄,因为他平凡,他平凡到了最不起眼的程度,但是他又是最具美德的人。那么,一个英雄或者说一个“活雷锋”到底可不可以爱?答案是肯定的!而何小萍就是一直爱着这个“活雷锋”,但故事是悲惨的,时代的洪流席卷了这两个不被善待的人,也致使他们的命运颠沛流离!
电影从刘峰接何小萍开始,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相遇,也从此难于割舍;而电影的结束则以刘峰和何小萍两人相拥在蒙自的一个角落,也映衬了两个人相依为命不可割舍的命运。这也是电影有趣的地方,承上启下。不仅如此,电影还用了三次完美的长镜头却演绎青春,应该说是我理解的《芳华》。
首先,第一个完美的长镜头,冯小刚用在了电影开篇的开场舞蹈,一群正值芳华的年轻人,唱着歌跳着舞,镜头也是一镜到底。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青春的绽放。
第二次完美的长镜头,冯小刚用在了边境的战争上,以刘峰为视角,纵观全场战场,接近10分钟的长镜头,拍摄也相当难,也演绎的非常好,战争的残酷,战友的友情都完美的表现到位,
电影《芳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