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读《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有感心得3篇

读《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有感心得3篇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读《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有感心得3篇

《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是豆瓣超级红人丁小云最新作品,在《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中,丁小云以饱含激情的笔调,述说着关于人生与理想的宏大主题。本文是小编读《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有感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读《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有感心得一:

这身体随着年纪衰老,它是一窠的疾病,易坏的。当这恶臭的污秽体分解时,生命真的结束于死亡。

就像没有明天那样生活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智者,一种是愚者。

把每天当作生命最后一天,把每个时刻当作最后一个时刻去努力付出实践自己正确目标的人,不可不说是智者;把明天抛在脑后,而通宵达旦的娱乐、酗酒、嬉戏的人,不可不说是愚者。

幸好,愚者可以变成智者。

如果想要知道一个人的未来,就看他都做一些什么样的行为,是短暂的享乐,还是为了长久的未来。

临时工看到几个小时的利益,所以领时薪;

工薪族可以坚持一个月,获取利益,所以能领到一个月一次的工资;

经理看到一年、五年的利益,所以领取年薪;

豪杰多能看到十年、三十年的利益,所以成为时代的宠儿;

圣贤能看到千年悠悠,所以能成为圣贤,自己的教言流传一代又一代,历经千载。

“果汁软糖实验是世界上最简单,也是最成功的行为实验之一,由沃尔特·米舍尔教授设计。他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校园里一间幼儿园开始这项实验。

米舍尔找来数十名孩子,在每人面前放一块果汁软糖,告诉他们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时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块。然后他便离开教室10到15分钟。

通过观察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马上就开始吃糖果,还有三分之一则一直等米舍尔回来兑现额外奖励后才开始吃,另外三分之一儿童开始坚持但后来忍耐不住放弃等待。

直到14年后这些孩子中学毕业,开始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或工作,米舍尔才开始研究的下一步。他发现当年马上开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缺乏自信,与同龄人相处不好;等到最后才吃糖果的孩子则交际能力强、有主见且学业出众。“等待者”比“不等者”考试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生活中总是出现这两种人,一种看到的是短暂的满足,一种是看的长远的人,就像果汁软糖实验那样,其实借助发现两者不同,就可以知道认识的人的未来。果汁软糖实验引出一个行为是延迟享受,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只要从一些细节末梢来断定,就可以知道此人大概未来,比如有关延迟享受的行为。有一个朋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延迟享受,一次又一次的透支自己的体力,每次劝勉,都无济于事,用很多理论来搪塞,直到身染疾病才后悔我所力荐的话,后来造访,诚心祈求,我告诉她为时过晚,回天无术了。有的男性甚至在寻找到伴侣之前,就开始寻花觅柳,最后染上花柳病,自己烂掉不说,还牵连家人,他只是想到短暂的快乐,而没有想到更久远,可能几年之后就可以和自己相爱的人,组成家庭,就这样毁掉一生。有一个四十岁的同事和另外的男同事聊天说嫖娼的事情,我回答说,“人应该小心,免得惹上疾病。”他笑道:“可以带上套套嘛?”我跟他解释了下:“艾滋病病毒比精子小数百倍,安全套是为了阻挡精子,但是病毒却很容易穿越那层薄膜分子之间的缝隙。”他非常吃惊,非常担心后怕,我想如果你根本没有这样做过,还会怕么。有个人我曾经也力劝过她不要撒谎,一个谎言拆穿就用另外一个谎言搪塞,我当时只是用传统的业力思想来说服她,其实另外的因由我没有告诉,这个因由就是经常撒谎的人会引起心理疾病,当时我断定的是,如果再这样下去,她会认知出现问题,也就像是自己骗了自己一样,比如黄色衣服的人,却能看成是红色,没有叫别人吃饭,却认为叫过了。后来真的出现这样的问题,甚至比我那个“比如”的还要厉害,非常可怕,我自认这种问题对我来说几乎无解,只有改变心性。很多事情只要看到以后的坏处,忍耐,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问题了。

摇头的医生,痛苦的家人,一切都没有机会恢复的时候,才后悔吗?

关于乔布斯 “记住你即将死去”,这也是“没有明天”的另外一条解释。

“1974年的5月,乔布斯来到了新德里与一名旅途中认识的西方人相约去看印度著名的宗教叫大壶节游行。当看到满身尘灰的苦行僧们赤裸着身体从喜马拉雅山上走进恒河洗礼,看到数百万人头攒动的朝圣者,乔布斯被这种虔诚的气氛震撼了,最神奇的是甚至在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的情况下,被一位修行人把他的头按在水里剃了光头,而乔布斯却任由这个陌生人摆布,以至于丹·科特克在新德里的大街上见到乔布斯之时,险些没认出来。两个大男孩首先去拜访尼姆·卡洛里·巴巴,可到达高僧居住的小城之时才知道高僧早在半年前就圆寂了。

8月,乔布斯回到了加利福尼亚,结束了他的印度之行。此次朝圣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也为他的未来指明了方向:“这次机会倒是让我认为托马斯·爱迪生对人类世界的贡献或许比比尔·马克思和尼姆·卡洛里·巴巴加起来都还要大些。” ”

乔布斯的这段经历也被称之为对他人生影响至深的经历,他也有一种宗教情怀深入自己的胸怀。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就透漏出一种这种情怀和智慧: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 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个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

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

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 “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

---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摘录

接触上座部佛教之后,发现这种“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在上座部里也频频出现,被称为死随念的修法,这种修法个人觉得是唤起了我对生命的种.种现象的不执着,不贪附。(这种修法在《清净道论》第八 说随念业处品,南传《法句经》,《觉醒吧世界》缅甸,雷瓦德尊者等都有教导)

死者或存者,诸蕴灭相等,一去不再生。我也放逸过,噩梦过,才知道恪守道德的重要。睡眠安稳,醒来快乐,不做噩梦,内心常常平静喜悦,是难得的幸福之事,如果真的拿一千个每个250克金条来换,我还真不愿意换,幸好这种快乐可以给予后自己仍然拥有。既然我们都会死,而又不知道死亡的来临的时间,怎么来临,在什么地方来临,我们为何不在当下把握今朝呢?

真实的善慧者,应对于如是,有大威力的念死,常作不放逸之行。

读《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有感心得二:

即使你必须在某段时期假装平庸来谋求发展机会,你的心志一定不能甘于平庸。 心志平庸的人终日活在盲目恐惧之中,他们从未充分生活过,他们从未不懈斗争过。他们不停地追悔过去,对于未来则充满了各种贪婪的痴心妄想,而对于眼前这一刻,他们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忙一通,就是像猪栏里的肥猪一样混吃等死。 心灵无家可归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你的肉身有家可归了,你的心灵有家可归吗?给你的心灵找到一个精神家园,唯有如此你才能体验到生有可恋的乐趣。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经历了,会因此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对于物质上的得失也是一样。有的人终日为之痛苦焦虑,有的人却能处之泰然。精神贫乏的人会任由外在事物左右自己的心情,精神丰富的人则可以拥有物我两忘的快乐,或是依据自己内心的理想去改造外部环境。 精神丰富的人,即使清贫度日,也能从其所身处的世界获得无穷的欢乐。精神贫乏的人,纵使异常富有,也只能过一种行尸走肉的生活。因为精神贫乏的人只能停滞于追求满足动物性欲望的阶段。他们无法想象除了纵欲之外,还能干些什么。 对于精神丰富的人来说,闲暇就是自由,它像生命一样珍贵。而对于精神贫乏的人来说,“驴闲啃树皮,人闲生是非”,是他们对于闲暇的最普遍看法。 人类之所以能有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类能利用闲暇时间创造文化。而精神贫乏的人,依旧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等同于动物,以追求动物性欲望满足为人生的全部目标。 都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只是这忧患亦可成为令人愉悦、快乐、充实的忧患,这就好像一个可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家,他的内心必是快乐充实的。至于无知,我始终认同黑格尔的这一说法:“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为什么“人丑就该多读书”呢?因为读着读着,就会渐渐拥有不同于常人的想法、气质和个性。平时多读点书,思想会变得越来越性感,这样即使外表一般,还是会变得很有魅力的。觉得自己长得很漂亮的男女青年同样需要多读书,否则头脑空空只能做别人的玩物,回头年老色衰了,其生活可能会变得悲惨至极。 那些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资源。如果他们有所追求,他们必须学会从书中寻求资源。书中自有无穷无尽的资源,这也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伟大人物都酷爱读书的最主要原因。 那些家境贫寒但却志向远大的理想青年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他们中的一些人终将有所作为,进而如拿破仑年轻时所说的那样:“把那些衣着光鲜、成天泡在女人堆里的好色之徒踩在脚下。” 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很聪明,也有可能让一个人变得很蠢。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里的知识是用来启发心智的,不是用来作为教条的。 很多伟大人物之所以成就伟大,主要因为他们有眼光,他们善于从海量信息中汲取最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智慧,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进而有所创造。他们的这种眼光,不是天生的,而是教育或自我教育的结果。如果你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那就自我教育吧。事实上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自我教育比被他人教育重要一万倍。自我教育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它源于渴望不停求知的强烈本能。 中国的应试教育最大的罪恶就是让无数人认定学习是无趣的事,是痛苦的事。只有少数人走进社会后,经历了一些事,然后彻底觉悟,意识到学习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最快乐的事,是至死不渝的不懈追求,然后他们会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求知,像热爱自由一样热爱求知,并因此受益终身。 事实上,所有真正有价值的远大理想,都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理想。

在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学习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这种快乐可以让人超越名利、超越虚荣、超越恐惧、超越生死,直至达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样的至乐之境。 基本上,自我教育主要是通过读书和实践来完成。唯有投入到生活中不断亲身实践,唯有在生活中经历过很多真实的失败,才能从书中汲取到真正有价值的思想,进而更深刻地了解自我以及社会的本质。 想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做事必须脚踏实地,但同时也要学会怎样才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所谓巨人的肩膀,就是系统研究你所专注的那个领域的前人经验。如果你无视这些经验,一切都靠你自己摸索,这无疑是极度愚蠢的做法。 怎样才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系统阅读你所在领域里的最经典著作,同时也在其他领域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经典著作,不断解放你的思想,不断拓展你的眼界,不断从中吸收你发自内心相信的一些价值理念,然后身体力行。

读《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有感心得三:

《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是豆瓣超级红人丁小云最新作品,在《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中,丁小云以饱含激情的笔调,述说着关于人生与理想的宏大主题。

丁小云说,生活是很现实的,也是很残酷的,它并不会因为你的“特殊状况”而为你开绿灯,它不会因为你的迷茫而对你宽容,也不会因为你的彷徨而对你手下留情,更不会因你的放弃而为你发“奖章”,你要明白——在你迷茫的时候,总有人在努力。

在你彷徨的时候,总有人在前行;在你放弃的时候,总有人在坚持……你所能做的,只有抛却迷茫彷徨,拥抱激情洒脱,在人生之路上,含着眼泪,忍着疼痛,淌着汗水,奋力向前跑,向前跑……《就像没有明天那样去生活》,被万千读者誉为“开启伟大命运之必读书”。

62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