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人之美》心得体会
《成人之美》作者是蔺德刚,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籍。读了《成人之美》,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读书心得。本文是读《成人之美》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读《成人之美》心得体会一:
《成人之美》是一本可读,可思,可接受;可读,可思,可反对的作品;《货币战争》是一本可读,可思,可接受;可读,可思,可反对的作品。
单就《货币战争之我们错怪了美国》来说,多数论据符合实际,部分推论过于牵强(这是整篇货币战争的弱点所在)。这些论据以及论证过程得出的结论就是“防治货币侵略”,从自己多年金融领域的工作经历总结,这个结论我是赞同的。
一、对于带有幻想的普世价值观者(如余世存),虽然其“成熟的智彗与赤字般的童心”为警世名言,中国三位一体的现状也不无道理,但其在《成人之美》中的倾向则是其有意或无意忽略了历史、人性,并且因为过度愤懑而使得“爱、怜悯、包容”这些基本的普世价值观产生了游离效应,摆错姿态而导致了其不断的对其理想的偏离。又由于偏离导致了偏颇、武断,使得其立意优秀的文章出现了数处错误结论,直接厄杀了众多本应顺着文章立意开始反思的萌芽。
《应该》《错怪》两文则基本反击了其中国“光荣独立”,封闭、自绝的论点。如果象余老师那样书生意气地要求中国对从头到屁股全是精华的西方文明开放,那么中国就必将丧失对本国经济的掌控,丧失对满足人民正常利益诉求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沦为利益为本、多重标准的西方文明的附庸。
如此状况,那么这样的普世价值观者也许会说:全是糟粕的文明被满身精华的文明所同化,达济了民主、人权、平等、博爱、自由等等,有何不可?
呜呼,世界大同了,15亿中国人都民主了,然经济命脉握于人手,西方的自由、平等属于你们吗?获得了有限的自由、平等,就需要付出全部的尊严,这就是你们要的吗?是你们要给15亿中国人接受的吗?这是你们要全世界还没有普世的人类接受的吗?醒醒吧,只要人性尚在,脱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普世的自由民主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所以坚持普世价值观,不等于为了一个理想状态,而不分历史、不分文明、不分民生地否定所有阻碍理想状态实现的现实。期望但不幻想,对历史、现实、未来有清醒认识和合理期望,涉及民族、国家利益大是大非的时刻(而这些又是真实普世状态的组成部分),不应以幻想的普世价值态度为这些大义者扣下“民族主义”的帽子。否定一切不符合理想的普世态度,其实是对“人性范围内能够达到的普世状态”的否定,类似空想社会主义一样将真实的普世蓝图描画成“空想普世主义”,甚至“无视人性,无视生命的反自然普世主义”;
3.个人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盛也好,为了个人福祉也罢,其实是在为“人性范围内真实的普世蓝图”而写下庄严的一笔。这一笔必然包含着其个人的自省、反思、善与恶的博弈;
4.中国的某些高官,虽然《货币战争》的推论牵强,有些属于哗众取宠,但其《错怪》得出的结论是否指明了你们曾经的思维盲点?你们是否意识到金融体系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福祉的重要性,如果在外汇储备蒸发3000亿的之后,还不能以问责的心态来自省、反思,还要把外资控股比例提高到45%,还在那刚愎自用地执行打压民生的经济政策,牺牲全民利益来接受美国的通胀输出,那么你们将毁灭15亿人有意识、无意识的努力,你们将会把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拱手送人,你们将浪费中国经济文化崛起的历史性机遇。如此,“我们将留给后代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你、我、他都将成为千古罪人,即使你、我、他在那笛声轰鸣的时刻潸然泪下,在那3分钟后,一同信心满怀全心进取,也无法改变属于你们自己又捎带给我们的“千古罪人”的头衔!
读《成人之美》心得体会二:
梁卫星的《成人之美》,我在以前读过几章,印象不错,但忙起来就没有心情读下去,《读写月报》后几期的连载被抛掷在一边,寒假开始阅读继续阅读,读得很沉重,教育现实如此阴暗,或许艺术高于生活,我生活的环境里找不到像海老师江念痕一类的人,我们有的是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老师,也没有书中所描写的办公室里的争斗、荤段子,但十几年的工作给我的感受是生活更加平庸。海无言、江念痕他们的对话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海老师身上有更多作者的影子,我读小说的同时又认真阅读梁先生新浪博客中一些文章,他的文字对我触动很大,他的博学让我羞愧,自己读书之少,尤其哲学,几乎什么也不知道,所以年前买了《存在与时间》,还没开始阅读,今后尽快补上哲学这一课。梁先生对当前教育现状认识非常透彻,他的文字犹如鲁迅先生的文字给我更多的思考,虽然读他的文章我经常皱着眉头。
年假中我经常在网上寻找志同道合的博友,教育博客越来越趋于平静,不再如一两年之前那般蓬勃,我又在新浪、网易、教育在线找了几个好看的教育博客,今后更加专注教育类文章,今后也试着自己写点东西,受网易老班老板的影响,静下心来做点事享受教育的乐趣。网络不是虚拟的,许多热爱教育的朋友让你不再孤单。
读《成人之美》心得体会三:
回味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爱读书善于思考的老师,期间提到的好多书我都没看过,看过也没深思过。更可贵的是他的勇敢,他将教育的现状基本描绘了出来。教师的卑微,生存的无尊严,教师的分化,教师的造假,教师的奴颜卑膝,教师的人格分裂,教育的欺骗和虚伪,教育的绑架和猥琐,学生人格的分裂,学生的世俗化,心灵的早熟和荒芜,青年教师的热情和幻想的破灭,教师是如何世俗化如何加入这个窒息人思想的体系的。教师是如何变得猥琐、枯燥、麻木、迷糊、迟钝、胆怯------学校这个动物庄园,通过他的描述已经触摸到了当代教育的本质,中国无教育这个可怕的命题,让人惶恐不安。看时很痛快,看完更悲哀,就像鲁迅说的,我将深味这浓黑的悲凉,让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为什么要苦痛,那么多人不但不苦痛,还乐得这样下去,去继续捞取自己的名利双收,什么教授、名师、特级,打着各种名号,行戕害孩子之实。我目睹很多名师占用孩子时间给他们补课,逼着他们做卷子,当然能换得高分,博得荣誉。“救救孩子”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哪个学校不充斥着打压人才,打压个性,多少有个性的教师被排斥在重要岗位之外,就是要剥夺你的话语权,行使话语权的不但有各级领导,还有名副其实的狗腿子“高级群众”,表面上合法的教代会,讨论着不合理不合法的“规则”,约束普通教师,为官吏和高级群众谋福利,分化教师是最妙的手段,你看不上功名利禄,有人看得上功名利禄,你看不上本身就是不合作,即使你不反抗也不行,你不是圈内人,就得挨整,明整无名,就暗整,职称你往后排,出国没你的事,先进你靠不上边,好事和你无缘。看你能撑多久,小说中的海无言老师,多么有学问有个性,为了老婆的工作不也得低头吗,最后虽然反抗了,不也得出局开饭铺吗?这才是大悲摧。作者写出了这种悲哀,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的勇气使人佩服。
书中还有很多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设计的探讨。显然作者是尝试过或很推崇。
如小作文:从词语抵达真实的人生。六项原则:1、列举你关于给定词语以前所知道的义项。2、怀疑这些既定的习惯的对词语的解释。3、从基本的人性人情出发重新理解词语。4、叙写自己的切身见闻呈现词语被遮蔽的意义。5、搜集历史事实印证词语的本真意义。6、从给定词语出发联想到其他的词语,以一个词为核心,建立其自己的意义系统。
如自私,-----自私让我们意识到对自己的东西拥有绝对占有权,----自私使我们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权利意识的人,一个有理性的人。你还会为自己的自私内疚吗?你们的肉体就是无限的素材和观点。
关于人,可以写6个词语:符号(文化)、利益(功利)道德(价值)工具(机器)政治(城邦)法律(规则)人是什么?人是文化的动物,人是政治的动物,人是利益的动物,人是工具,人是道德的动物,从这五点出发,人都无一例外的通向制度设计规则应对以捍卫自己的权利和生活。
这使我联想到前不久有篇作文,一个学生批评高铁失事,很多学生幸灾乐祸的说,你这样写考试不会得高分的,学生早已学会了说假话,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这就是学生和教师的写作文和改作文都这么痛苦的原因,每天都在套着面具说话,能不累吗?
备课《为了忘却的纪念》《小狗包弟》可以用“拒绝遗忘”来统领,《荷塘月色》可以用无奈来解读,向往自由的内心。
从书中可以吸取到的好书、博客、电影:
《书屋》《天涯》《读库》余世存《我们对于饥饿的态度》《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用思想点燃课堂》林贤治《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非常道》、
时文:吴非、毛喻原、野夫、丁学良、陈志武、秦晖、肖雪彗、萧翰、陈行之、艾晓明、郑也夫、孙立平、徐贲、傅国涌、余世存
电影:《死亡诗社》《肖申克的救赎》《窃听风暴》
读《成人之美》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读牛郎织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