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学辞典》读书心得体会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甲骨学辞典》读书心得体会
2008年冬天,我在太原街中山路北的新华购书中心精品书厨里,偶然发现了一本久寻不得的书--------《甲骨学辞典》。翻开一看,不但有单字解释、用途,还有每个单字甲骨文写法,其字清劲悄丽,古朴多姿,让我领略了甲骨文的神奇,突然有一种高大神圣的感觉,真是好书。一看价格90元,“书生习气重,见书喜欲狂”,犹豫再三,忍痛割“肉”,欣然把这本书买下,并用自行车驮回了家。快乐一,令我爱上甲骨文
从认识《甲骨学辞典》那天起,我就迷上了它。从那时起,我就去咀嚼苦难,享受孤独。《甲骨学辞典》,成为我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启蒙老师,指引我走进了甲骨文领域,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乐趣。
打开《甲骨学辞典》,如紫砂壶泡醒了铁观音,十分兴奋;如启开一瓶陈年佳酿,醉得开心;如头顶烈日登山躲在树下乘凉,顿觉解乏。
别林斯基说过:“好的书籍是最贵的珍宝”。《甲骨学辞典》吸引我找、吸引我买、吸引我借更多的书籍。如《甲骨文艺术概论》、《新甲骨文编》、《甲骨文速查手册》、《甲骨文字构形关系研究》、《中国甲骨学史》、《实用书法篆刻甲骨文》、《殷商甲骨文形义关系研究》、《甲骨文常用字汇》、《新编甲骨文字典》《甲骨文集联五百例》《甲骨文口诀》《甲骨文》《甲骨文书法》、《甲骨文书法要略》等等。
快乐二,练习学写甲骨文
说句实在的,研习甲骨文,一不想当官,二不为谋生,三不图炫耀,四不为摆架子,就是为了满足求知的欲望。
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读书不考虑应用,就会成为“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对于买来的、借来的有关工具书,我是认认真真地虚心地向高人、向他人学习,逐步丰富自己。
一是广读帖。读帖要选准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走。每天通过读帖去接近甲骨文,与它们取得心灵上的沟通。读帖,不仅会使练习技巧快些提高,且还可以增进辨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读帖,能使人沉浸在艺术陶醉的快感和美不胜收的境界里。读帖要细心,更要用心读。帖子中有许多细微之处,要尽心、专心,揣摩和观察体味。细节决定成败,一切事情如此,书法更是。读帖要有哲学的眼光。
二是勤临帖。有人说“眼看一万,不如书写一遍”。白天练笔,是我的习惯之一,墨盒倒进点墨汁,再倒点清水,打开旧报纸放在桌子上,毛笔蘸上墨水后,按帖上字形练习。
为防止临帖滑坡,我定下每天临字的指标。临帖不能照猫画虎,要心到笔到,起笔默临,这对提高技法大有好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临摹与创作之间的转换关系。每临完一张字,把它放在帖边对照看看,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同时,研究他人的神韵,尽量悟出其中的精神。尽可能做到:起笔不草率、笔画不单薄、偏旁不显弱、结字不松散。
三是查资料。对于查资料,我的体会是:不但要重视墨迹资料,还要留心文物考古新资料,这也是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查资料,不仅广看书法专业类刊物,也要多看文物艺术类刊物,还要收集文学文艺类综合类刊物,并要看纸质媒体研究成果和报纸副刊。这样做,才能丰富个人的资料库,才能驾驭更多的文字量,才能创作出更多的甲骨文书法佳作,才能使这种古老的文字有更多的挖掘的空间。
快乐三,书法创作有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艰苦不懈的辛勤努力,在甲骨文书法的海洋中,游得甚是惬意,不能说硕果累累,但却有了回报。我一直认为,我与甲骨文书法有缘,在即无家传,又无师承,还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硬是凭着一股韧劲,终于叩开了甲骨文书法大门。
执着、追求、奋斗,我创作的甲骨文书法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在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在“中新诚信杯”书法国际大奖赛中,获得三等奖;
在全国法治文化书法作品展中,获得优秀奖;
创作的甲骨文书法作品被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等收藏。
甲骨文书法作品还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专业报纸上发表。
“蹉跎莫遣春光好,人生惟有读书好”。《甲骨学辞典》,给了我启发,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使我更加热爱甲骨文,热爱甲骨文书法,热爱每天崭新的太阳。
打开《甲骨学辞典》,像聆听大师的殷殷教悔,是它敞开宽厚的胸脯,接纳了我,给我以慷慨的哺育,没有它,就没有我的今天;打开《甲骨学辞典》,引我步入人类理想的美丽家园,它给我一把金钥匙,诱导我打开浅短的视界,愚昧的头脑,鄙塞的心灵;打开《甲骨学辞典》,觉得对生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滋补,成了暮年的伴侣,不再忧愁寂寞,使我成为精神视界的富翁。无论如何,也无法放弃对甲骨文的酷爱。明知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也乐此不疲。
生是凡人,自有凡趣。人生漫漫征途,与好书相约而行,是一种美丽的奢侈。好书在手,便是拥有快乐;好书在手,便是拥有智慧;好书在手,便是拥有感激。
时至今日,面对众多的书籍,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甲骨学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