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读书心得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巴金的《家》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巴金的《家》读书心得1
无论是在白天或是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题记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因为我对这本书的了解并不深,可当我真正打开的时候,它却给我带来了许多惊喜。
《家》主要述说了一个大家庭在封建制度、礼俗、乐教的影响下慢慢败落、衰竭、凋亡,就像一只虫子慢慢蛀空一口洁白的牙齿,而封建社会制度就是这只可恶的虫子,葬送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令我不寒而栗。
觉新是高家的长子长孙,因他特殊的身份,常常受到封建与新青年主义的两头压榨,他不仅失去了自己的青春,还失去了瑞钰和梅两个他最爱的女人。瑞钰临产的时候,她在月房里痛苦地大叫,她那时最需要的人便是觉新,她在门里,他在门外,仅仅一门之隔却无比的遥远,隔着爱与恨,隔着死亡与诀别,隔着痛苦与悲伤,更是隔着封建礼俗。其实觉新就是一个活例子,他亲手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未来,他也曾反抗,也曾有过新思想,可却被现实打得面目全非。
觉新并非是单纯的一个人,而是这样腐朽的社会下造成的悲剧人物的缩影。他的矛盾、他的不幸是许许多多同龄人所经历的,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是由自己的懦弱带来的不幸,由时代带来的悲剧,这是一条血路,一条由无数青年的尸体堆砌成的血路。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一些人,就把这些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埋葬,令人痛心疾首。
对比之下,觉慧要比觉新勇敢得多,他目睹了太多悲剧,他想反抗这一切,他要反抗这一切。他是勇敢的,他做了先行者,他离开了家,他挣脱开束缚了他的东西去了上海,就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阴影,没有一丝留恋。这也正应了他说的那句:“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要为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封建社会对人的迫害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它是罪恶的。而《家》这部作品正是对摧残人青春的封建礼教和制度进行了控诉,对那些重压受苦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给予同情,对那些为自由生活而奋斗的人进行了支持。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开始反抗命运的不公,寻求自我的反抗之路,哪怕前方有多少荆棘,我想苟活在淡血的活色中,会依稀看见微弱的光芒,真正的勇士,将更加奋然前行。
巴金的《家》读书心得2
“有你在,灯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让每一名读者感到遗憾和悲伤,读《家》后感。
我并非是个热爱看书的人,最初的相识也只不过是教材书中载选巴金先生的几篇节选,还记得为《雷雨》在老师的课堂上演绎,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体味封建社会下带给我们的启发,称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实读者,唯一接触完整的一本书《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细细回味了一遍。
《家》这部小说是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中说起的,讲述了那一代人对自由,对爱情,对创新中国的梦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们三兄弟做出的不同决定,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爱还是恨,是走还是留以及这些决定带来的不同后果,越是读到后面,情节越是起伏不定,内心越是激动不已。
《家》中塑造了一个封建压制极其严重的大户人家,在这个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读后感《读《家》后感》。觉新无疑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种悲剧,曾经深爱着梅,但让他的父亲用占阖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命运,娶了瑞珏。他爱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听从别人的鬼话,将待产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难产而死。他含泪忍受一切不义行为,不敢吭一声,他活着,只为敷衍,豪无主见,这也正是旧中国的悲哀。然而丫头鸣凤对觉慧的不渝也是一个悲哀,这个悲哀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但麻木的人们不以为然,在他们心中丫头拥有的权利不同于他们,他们是物品,可以当作人情相送。而觉民则不同,当他得知与冯家小姐定亲时,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选择离家,最终他在这个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胜利的人。
读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家》中让每有一位读者热情,冲动和幼稚,《家》中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给予我们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动力,不管碰到什么坎坷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冲下去,千万别想觉新那样一生充满遗憾和内疚。
巴金的《家》读书心得3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小说中的另一个典型角色觉慧,觉新的弟弟,却有着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说典型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积极参加了学生联合会组织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动,猛烈抨击封建家庭。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的《家》读书心得4
家,在中国,在旧中国,是礼教的堡垒。
巴金说,写《家》的目的,就是要“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亡。”是的,巴金用文字解剖着中国旧社会历史转变时期封建大家族的矛盾,并毫不犹豫地将它击溃。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而他自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股涌动在腐败糜烂的家庭中的激流,让人们看到了爱和恨,看到了希望。
小说中的高家,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对联,可是封建的伦理和思想禁锢着年轻人,让他们窒息。自我谴责、矛盾复杂、负债深痛的觉新;被迷信观念残害的瑞钰;小小年纪,就要缠足的牺牲品淑英;不能自己选择幸福,受虐忧郁而死的蕙,还有刚烈、倔强,以死反抗的鸣凤;还有幼稚而大胆的家族叛逆者觉慧,他们都是封建家族的牺牲者。家,表面上肃穆庄严,黑色的大门。实际上,到处都是邪恶与畸形。
巴金说:“我不是在写消逝了的渺茫的春梦,我写的是奔腾的生活的急流。”也许这急流缺乏理性,但却涌现希望。
小说中,最值得礼赞的,我认为要数鸣凤了。鸣凤敢于越过礼教爱上少爷觉慧,并没有甘于做一个奴隶,起码不是做惯了奴隶。她对生活有期望,那就是觉慧曾发誓娶她。而鸣凤也诚挚地认为觉慧,即自己幸福和生命的维护者。当她在高老太爷的谈笑间被改变了命运时,她并没有屈服,也不以成为“小老婆”为荣,而是投湖自尽了,用死维护了自己的清白,幻灭了爱情的希望。尽管鸣凤死了但这确是给貌似“人寿年丰”大家族的一记耳光。尽管鸣凤的地位卑微,也不能说她有反抗意识,但她潜意识里和事实上维护了做为人的尊严。相对于这个刚烈的丫头。觉慧却未打开阶级的樊篱,最后放弃了这个爱她的少女。
黑暗笼罩着高公馆,也许这个家的黑暗的角落里就有哀嚎和凄惨的声音。每一处角落,无处不在。
有人认为这《家》里有巴金的影子,但无论如何,巴金为我们掀起了这个礼教堡垒的一角,让我们更懂得家的含义。不是枷锁,不是牢笼,不是禁锢,不是约束。现在的人,应更珍惜这个字眼。是港湾,是温暖,是安宁,是爱,用心经营,打破这个堡垒!
巴金的《家》读书心得5
激流三部曲,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家》、《春》、《秋》,我读的,是其中一部《家》。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个封建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高家有三位少爷,大哥高觉新,二哥高觉民,三弟高觉慧。
大哥觉新的性格与二哥三弟迥然不同。他虽然善良,却从骨子里透出怯懦。他视祖父的话为律法,却又对有新思想的青年充满同情,并给予帮助。他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他痛恨封建制度,但这该死的思想却早早的深深的在他的脑海里扎根,他虽然接受新思想的启蒙但却不敢过多的接触。他在祖父和弟弟们之间的夹缝之中生存,我喜欢他的善良,却讨厌他的怯懦,两种性格在他身上如同阴阳两极一般契合。最终,他的“不抵抗”主义却造成了他与妻子瑞钰,表妹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二哥觉民和三弟觉慧的性格倒是十分相似,但是相比于觉慧,觉民要成熟稳重得多。他们受到新思想的启蒙,勇于参加学生青年运动,热心创办刊物,宣传先进思想。
觉新的性子有些激进、叛逆,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爱情的悲剧让他彻底觉悟,离家出走,投身革命事业!
高家,是一个旧社会常见的封建大家族,它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井然有序,但是实际上它处处遍布着黑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两个有思想、有抱负、有理想的新青年出生在此,他们没有被封建旧制熏陶成行尸走肉,而是勇敢地冲出牢笼!
觉慧最终冲出了牢笼,他挣脱了束缚,成为了真正的勇敢者、革命者!
巴金先生以成熟尖锐的文笔狠狠地戳穿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与黑暗,揭露了在温馨和睦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与险恶。此外,他还描写了在新思想的推动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陈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强势,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必然的发展道路相悖,陈旧的制度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如同生物,物竞天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