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好的故事最新知识点
六年级好的故事最新知识点归纳
《好的故事》这篇文章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对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期盼,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的热烈憧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好的故事知识点,欢迎阅读!
六年级好的故事教案
一、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二部分是第3~9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三部分是第10~12自然段,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本文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
本文在表达方面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手法。从表面看,“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其实另有深意,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鲁迅后来回忆当年在北京生活时的感受,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其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政治混乱,民生凋敝,身处其中的正直知识分子倍感压抑。因此,文中“昏沉的夜”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文中梦境里的美好幻想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愿景。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很好地阐释了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作者写作的时代距今较远,历史背景比较复杂,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4.能结合“阅读链接”中的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2.能结合资料,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进一步读懂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同学们,大家一定都做过梦吧!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齐读课题《好的故事》。
放声朗读课文,看看鲁迅先生的梦境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鲁迅梦境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指导书写:搁、澄、漾三个字。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预告 烟雾 昏沉 错综 澄碧 荡漾 解散
退缩 瘦削 浮动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陡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二、默读课文,疏通词句
(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默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先跳过去,想想读懂了什么。
(二)明确学法,尝试理解不懂的词语
1.同学交流:怎样可以理解不懂的词语?
预设: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借助注释;查词典……
2.再次默读,尝试运用掌握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
借助注释可以理解的:“石油”“山阴道”“罢”。
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的:“四近”“膝髁”“皱蹙”。
联系上下文可以大致猜出类别,教师需要补充图片理解的:“伽蓝”“乌桕”
查词典理解的:“泼剌奔迸”。
【设计意图:本文写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早期,其遣词造句仍留有那个时代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痕迹。深入理解课文之前,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疏通词句,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整体感知,感受美好
(一)浏览课文,想一想这个梦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圈画出可以概括这一印象的词语
(二)汇报交流
预设:美丽、幽雅、有趣(板书)
这故事到底美丽、幽雅、有趣在哪儿?下节课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听写词语
搁下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凌乱 投掷 陡然
(二)订正修改
二、品读“好的故事”
(一)聚焦词句,感受梦境的美好
1.默读思考,批注感受。
自学提示:默读3~9自然段,想一想:这故事到底美丽、幽雅、有趣在哪儿?做出批注。
2.组内交流。
(二)想象画面,揣摩表达,感受梦境的美好
1.品读“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一同荡漾。”
(1)想一想:作者描写景物和我们平时描写景物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作者罗列了一连串的景物。
(2)教师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画面的美丽、幽雅、有趣。
(5)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语句很简洁,很有画面感。
2.品读“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发出水银色焰。”
(1)什么叫“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
(2)出示水中倒影和夏云头图片,对比观察: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形状相似,颜色相似。
(3)指名读,读出景色之美。
3.品读“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白云织入村女中。”
(1)读一读,发现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上一句末尾与下一句开头使用了相同的字词。
(2)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节奏感。
(3)补充图片,读出画面感。
(4)交流: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三)配乐朗读,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四)对比阅读,发现写法特点
1.思考交流:作者是怎么写“好的故事”的?
预设:梦境的开头和结尾,都写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以及“美的人和美的事”。
2.对比阅读第5和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的梦境里分别回忆和看到了哪些景物?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前后描写的景物很相似,都是江南水乡的景物。
3.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要反复写这个故事“美丽、幽雅、有趣”以及“美的人和美的事”?为什么要描写江南水乡的景物?
4.交流讨论。
三、研读“好的故事”
(一)语段比较,产生阅读资料的需要
1.再次默读文段,产生问题。
再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思考:你有什么问题吗?
2.梳理问题。
预设:为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美好的梦境和昏沉的夜有什么含义和关系?
3.鲁迅先生的文章含义深刻,我们怎样才可以读懂它呢?
预设: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六年级好的故事练习题
一、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纵横交叉。( )
2、飘荡;起伏不定。( )
3、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形容憔悴。( )
4、一眨眼一刹那。( )
5、突然。( )
二、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谈谈你对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的理解。
三、学习运用本文“圆形结构”的构篇方式,写一处景物。
参考答案
一、
1、综错
2、荡漾
3、瘦削
4、一瞬间
5、陡然
二、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他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三、
示例: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顺着人行道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中午了,我顺着人行道依依不舍地走到公园大门口,荷花的清香不时地飘过来,像要勾住我回家的脚步。
六年级好的故事知识点
生字组词:
综:综观 综合 综计 综述 错综复杂
锦:锦绣 丝锦 云锦 锦缎 锦旗 锦鸡
萍:浮萍 萍踪 萍藻 萍水相逢
藻:水藻 海藻 绿藻 藻饰 辞藻
漾:荡漾 漾奶 漾酸水
焰:烈焰 火焰 气焰 焰火 凶焰
削:瘦削 削除 削减 削弱 剥削
瞬:瞬间 瞬时 瞬息 转瞬 瞬息万变
凝:凝视 凝神 凝思 凝聚 凝结 凝固
骤:骤然 急骤 驰骤 暴风骤雨 狂风骤起
掷:抛掷 投掷 虚掷 掷地有声 孤注一掷
陡:陡变 陡然 陡坡 陡峻 陡峭
多音字:
曾:céng曾经 zēng曾祖父
澄:chéng澄澈 dèng澄清
削:xuē瘦削 xiāo削铅笔
晕:yūn头晕 yùn晕车
形近字:
综(综合) 踪(踪迹)
锦(锦绣) 绵(绵延)
萍(浮萍) 苹(苹果)
焰(火焰) 陷(陷害)
削(剥削) 消(消灭)
陡(陡坡) 徒(徒弟)
词语解释:
预告:事先通告。
昏沉:暗淡。
幽雅:幽静而雅致。
错综:纵横交叉。
澄碧:清而明净。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泼剌: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骤然:突然;忽然。
陡然:突然。
反义词:
缩小——扩大 昏暗——明亮
朦胧——清晰 有趣——乏味
结束——开始 瘦削——丰满
近义词:
昏暗——暗淡 朦胧——模糊
仿佛——好像 澄碧——清澈
瘦削——枯瘦 赶忙——赶紧
课后习题答案:
1、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朗读指导:在读一些比较生涩难懂的文章时我们不要苛求一遍就读懂,可以通过反复阅读,逐渐理解文章内容。本文的语言表达与我们现在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是一些词语的含义与现在有差异,另一方面是句子的语序的差异。比如朗读第1自然段时我们会对“石油又不是老牌”这样的语句以及作者描写环境的作用等产生疑问。对于这些疑问我们可以先略过去,在通读完全文后,再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语句的含义,分析其作用。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景物具有江南特色,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景物的色彩鲜艳明丽,画面中的景物兼具静态美和动态美,摇曳多姿,充满生机与活力。另外,作者将各种景物置于荡漾的水中,景物本身与倒影交相辉映、虚实相间,趣味十足。
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包含了水乡景象之美和“我”游历的感受。这里的幽雅,大约指这--世外桃源与尘世隔绝,在水乡的深远处别有洞天。这样的幽雅之景,一是记忆中山阴道的河上景观,二是“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的景观。这里的有趣,表达“我”游历时的主观感受,“我"在看到“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时,很想凝视,在美景失去“骤然--惊”时,“我”还想"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可见梦幻中所见水乡美景的魅力之大,让“我”极度神往。总之,这一水乡之景,是一个梦幻的景象,作者没有写水乡的真实情景,而是写水乡的水中幻影,本身即有幻想之意,这种美丽,幽雅,有趣的景象和感受来得快,去得也快。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作者想要表达他对故乡的热爱,他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梦里那阳光普照的故乡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痛恨。而“好的故事”中则隐含着作者的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