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科教案范本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怎么编写一份好的教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科教案范本,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科教案范本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多音字,读读认认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课后记: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科教案范本2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科教案范本3
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作者具体记叙了他家解放前养蚕的过程,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着重表现了母亲养蚕的辛劳,歌颂了母亲为子女奉献一切的美德。
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按照两条线索安排材料。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学习母亲无私奉献的美德。
2、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交流感受。
3、 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指定的字。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教学重点:
了解养春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准备:
(1) 课文朗读录音。
(2) 搜集有关蚕的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自学法 讲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导课。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应该见过蚕了吧,你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养过蚕吗?见别人养过蚕吗?养蚕容易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老一代文学家巴金写的《春蚕》,从中不仅能知道蚕的生长过程,更能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体会到母亲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字词。
1、 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努力读通课文。
2、 同桌互读,正音。
3、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再次正音。
4、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画出不理解的词,读后注意联系上下文以及字典解决。
5、 指名分段读,思考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集体交流:(1)本课中词语的意思。(2)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再读课,质疑问难。
边读边画边批,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写出你的问题,你的理解。
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合作解决。
集体交流,并把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便下节有重点地去学习。
四. 作业 。
1、 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规范地抄写本课中你认为好的词及那些较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弄清喂养春蚕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读课文,理清线索。
1.自由读课文,填写下表。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 擦干 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 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 打扫蚕室 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 添桑叶 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 摘茧子
2.师巡回指导
3、填好后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体交流。
二.抓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母亲辛苦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
2、读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特别强调如下 的词“照例”“每到这时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总要”“常常看见”“总看见”。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范读,初步领悟。
2、生自由练读,选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试有感情地读下来。
3、读后评议,再读。
4、各小组内比赛读,选出读得特别好的进行全班比赛。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母亲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去回报母亲,把它写到日记上。
板书设计:
春蚕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 擦干 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 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 打扫蚕室 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 添桑叶 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 摘茧子
辛苦无无私奉献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科教案范本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科教案范本5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表达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五、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2、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六、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3、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4、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七、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桌互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八、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九、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了解我们各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和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自己去感受。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自主讨论,自己感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培养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在第一课时,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让孩子们念念这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在认识这些民族的同时,也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课文铺垫了基础。
在学习课文时,课文中并没有写孩子们是怎样上课的,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孩子们各抒己见,十分踊跃,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的说:“他们把课文读得又整齐又动听。”
这一课中我的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但我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还显得有些繁琐。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语言、过渡语言、激励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多加锤炼,精心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