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宵节的传承意义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日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元宵节的传承意义,供大家阅读参考。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亍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高潮华彩乐段。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汉明帝刘庄信奉佛教,下令皇宫寺庙、民间百姓要在正月十五这天点灯敬佛。后来,这一礼仪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元宵节初兴于隋唐年间,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到了宋代、明代已经很盛了,清代达到极致。
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五,各地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铺无不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乐不完。宫灯、纱灯、鱼灯、龙灯、鸭子灯、楼船灯、跑马灯、蒺藜灯,光彩耀眼;静的,动的,跑画面的,目不暇接。”由国庆说,“灯火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
若将元宵节看作春节的一部分,那么元宵节就是春节的高潮。民俗专家表示,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合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不同之处。这一晚,观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争奇斗巧,锣鼓喧天,满街鼎沸,游人摩肩接踵,笑逐颜开。所以元宵节也堪称中国人的狂欢节。
挂花灯
此习俗源于东汉,南北朝时已蔚然成风。每逢正月十五,全国各地有不少灯会灯展,例如北京北海公园元宵灯会、四川自贡灯会、哈尔滨冰灯节等。
舞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还有一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斩杀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李世民,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祭门、祭户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农历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告成。
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面灯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然而还有一种习俗是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那就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节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病,因此正月十五捏豆面灯就是老百姓祈求新一年阖家幸福,家业兴旺。
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糟羹
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1、元宵节到了,让开心快乐继续相伴,让健康平安不离左右,让吉祥好运时时关照,让幸福如意忙前忙后,祝君元宵节快乐!
2、一粒沙里一世界,一朵花里一天堂,一份情里一烛光。请点亮我的烛光,趁着元宵月圆把它收藏。愿元宵快乐,万事吉祥!
3、没有你的天,不蓝;没有你的日子,心烦;没有你的生活,真难;能够拥有你,真甜;祝福我最亲爱的朋友,元宵节快乐!
4、牛年第一次月圆,海天湛蓝又明亮,平川灯火配花鲜,美宵辉映你欢颜。我迷醉于你笑脸,好似见嫦娥再现。次次念你不断。
5、装一车幸福,平安为你开道,快乐与你拥抱。寒冷冬天已过,让温暖对你关照,这个元宵节,你就等着挨撞吧!元宵节快乐。
6、元宵到,送运来,一送福运,福满满;二送好运,运连连;三送财运,财滚滚;四送桃花运,甜蜜蜜。运运亨通,天天快乐!
7、你我情意长,我要用:一缕(情思)一棵(红豆)一勺(蜜糖),月圆十分我会让玉兔送去?我特别的元宵!我的特别月亮!
8、又到元宵佳节日,糯米汤圆当主食,美味应当趁热吃,馅料优选坚果类,芝麻花生和豆沙,含有蛋白矿物质,甜蜜幸福在咫尺!
9、正月十五好事多,全家团圆幸福多,平安健康快乐多,财源滚滚工资多,吉祥如意祝福多,愿你开开心心好运多多,元宵节快乐。
10、正月十五闹元霄,合家欢乐花灯俏,元宵甜甜沁心田,牛年迈入新起点。值此元霄佳节来临之际,祝我的朋友节日快乐,大吉大利!
11、送你一碗芝麻馅元宵,愿你的事业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送你一碗椰蓉馅元宵,愿你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元宵节快乐!
12、正月十五闹元宵,喜气洋洋新年到,赶紧起床吃水饺。乌纱帽往你头上掉,大把钞票往你家飘,亲戚朋友多跑跑,一年更比一年高!
13、元宵到,祝你:日子正当中午,金币不胜其数,工作一点不苦,悠闲像只小牛,开心像首乐谱,快乐好似小猪!呵呵,元宵节快乐!
14、佳节是元宵,猜灯谜,走高跷,一夜鱼龙翻腾起,舞出人生步步高;团圆在今朝,吃汤圆,放鞭炮,惟愿友人身安康,合家欢乐乐陶陶!
15、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锣鼓喧天,竹马社火,车水马龙,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元宵佳节,普天同庆,幸福快乐,团圆美满。
16、“元”你越来越健康,“元”你越来越开心,“元”你越来越幸福;祝你“宵”洒无敌,祝你“宵”容满面,HAPPY一万年!元宵节快乐!
17、月儿圆圆,浓缩着深情思念;汤圆甜甜,蕴藏着幸福无限;人心连连,充满着缠绵爱恋。元宵祝愿,心情灿烂,身体壮健,幸福永永远远!
18、天圆圆,月圆圆,家圆圆,财圆圆,运圆圆,事圆圆,情圆圆,寿圆圆,福圆圆,人圆圆,元宵佳节送上圆圆的祝福:吉祥如意幸福团圆!
19、正月十五月儿圆呐,温馨祝福话儿甜啊,可口汤圆皮儿粘呐,五彩花灯绳儿连啊!愿你漂亮一年胜一年呀,好运好事常连连啊,元宵节快乐!
20、正月十五喜庆多,合家团圆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体健康快乐多,财源滚滚钞票多,年年吉祥如意多,祝愿你好事多多多!元宵快乐!
中国元宵节的传承意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