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鸡打狗法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借鸡打狗法
从前,有一个国王自以为已经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了,于是开始迷恋起声色犬马。宫廷之内,美女如云,这且不说,各式各样的狗有几百只,天南地北的鸟有几千只,光是为国王养狗养鸟的就有好几百人。几位正直的大臣劝国王不要荒废了国事,可国王哪里听得进去。有些大臣三番五次进言劝谏,结果惹怒了国王,他们不是被杀头就是被罢官。国家越来越不像个样子了。
一天,国王最喜欢的一只鹦鹉因病而死,国王知道后大发雷霆,要处死照看这只鸟的人。这时,一位侍臣赶来,只见养鸟人跪叩在地上,吓得不敢抬头。国王的御案上放着鸟笼,鹦鹉的尸体就在里面,国王满脸杀气。侍臣并没有替养鸟人求情,而是想了想走上前又轻又快地捧起鸟笼大哭了起来。
呜呜呜呜……
刚开始,人们都被国王吓坏了,并不在意侍臣的举动,后来侍臣的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悲。
呜……呜……
人们的注意力被他吸引过来。这人哭着哭着竟数落起来,就像村里的老妇人哭丧。
“鹦鹉呀鹦鹉,我一哭你不该死呀!虽说万物有生必有灭呀,呜呜呜呜,可你却是应该长命百岁呀……”
“鹦鹉呀鹦鹉,我二哭你不该死呀!虽说你无非是只鸟呀,呜呜呜呜,可我们大王心上却只有你呀……”
“鹦鹉呀鹦鹉,我三哭你不该死呀!虽说大王给你报了仇呀,呜呜呜呜,可大王也背上了杀人的名呀……”
“鹦鹉呀鹦鹉,我四哭你不该死呀!虽说你飞身归天去呀,呜呜呜呜,可一国百姓难跟随呀!呜呜呜呜……”
……
起初,国王还以为他真是在哭鸟,气也不消,脸色也不改,可越听越觉得有道理,这小子说的不都是劝我的话吗?因为一只鸟我落个杀人误国的名声也太难听了。于是,国王的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他免了养鸟人的罪,并下令把鸟全部放飞,把狗全部出卖。从此,这个国王专心政事,国家也治理得很好了。
这个侍臣不敢正面直言劝谏大王,却想了个法子,借哭鸟悲鸟来达到使大王知晓玩物丧志误国的道理这一目的。像这样一种不能从正面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借助于先解决其他问题来达到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方法就叫做借鸡打狗法。像“杀鸡吓猴”、“指桑骂槐”更是运用了这一动脑方法。
那么,使用这一方法究竟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首先要认真研究,分析所借事物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成的目的之间在哪些方面有相近相通之处。既要仔细分析所借之物,又要认真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会犯牛头不对马嘴式的错误。
第二,借鸡打狗一定要巧妙。只有精心设计、巧妙运用,才能使对方不至于从一开始就识破,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否则反有可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李惠公任雍州刺史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有两个人,一个挑着一担盐,另一个挑着一担木屑。两人同时来到大树下,放下担子借着树荫休息。等他们起身准备离去的时候,两人却为了一张羊皮发生了争执,都说羊皮是自己的垫肩之物。两人争吵了半天无法解决,只好在路人的劝说下来找李惠说理。
李惠问过了两人以后,让两人都暂时先出去。李惠想了一会儿,便同主管司法的官吏说:“如果拷打羊皮,是否可以知道它的主人是谁?”手下的人都被他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颇觉奇怪,无人回答。
过了会儿,李惠传那两人来到大堂上,一本正经地对他们说:“本官现有办法断定谁是羊皮的真正主人了。现在我已把羊皮挂在柱子上了,你们二人各执一杖,分别在羊皮上用力敲打三下,不是羊皮的主人敲打时羊皮会发出痛苦的叫声。”
两人听了半信半疑地依他说的,各自用杖敲打了三下,但是都没有听到羊皮有丝毫的痛苦之声。这时,李惠走到羊皮边蹲下身来一看,再想了想刚才二人击杖时的表情,他终于明白了,他用手一指挑盐的人说:“你是羊皮的真正主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李惠在羊皮底下的地上垫了张芦席,那二人六杖打下去,羊皮中掉了些盐末在芦席上。李惠在席子上发现掉下的是盐而不是木屑,再根据刚才观察到柴夫敲打羊皮前紧张的表情,他就肯定柴夫在说谎。
这个事例中,李惠要直接判断谁是真正的羊皮主人比较困难,他缺少有力的证据。于是他借敲打羊皮时羊皮是否会叫,来达到检查羊皮上掉下盐末还是木屑的目的,再根据在一旁观察到的两人对此的心理活动、表情变化,很快就将案件断清楚了。他在这里所用的动脑方法也是借鸡打狗法,只不过伪装得更巧妙更难以看出他的本意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