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脑力提升 > 思维能力 > 利用动物法

利用动物法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利用动物法

  公元1206年,宋将毕再遇与金兵对峙。金兵日增,宋军兵少不能敌,便决定退兵。在与金兵对峙时,毕再遇军营一天到晚鼓声不断,一方面是为了威慑敌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鼓舞士气。如果现在撤退,营中突然断了鼓声,势必被敌人发觉。毕再遇为了欺骗敌人,安全撤军,就采取了“悬羊击鼓”的计谋。他让士兵弄来一些羊和大鼓,把羊倒吊起来,让羊的两只前蹄抵在鼓面上。羊被吊得难受,便使劲挣扎,两只前蹄不停地乱动,鼓就被羊蹄敲响了。是夜,宋军在一片鼓声中悄然撤走。

  金兵听到宋营鼓声不绝,便没怀疑,仍在调兵布阵。一连过了几天,金兵都没有发觉。等到金兵发现上当时,宋军早已远去多日了。

  “悬羊击鼓”是运用了动物利用法思考的结果。当人们的力量无法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利用动物来帮忙。动物利用法就是利用动物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动脑思考方法。动物的种类很多,这里是利用羊来解决问题。可以说任何动物都可以被人们利用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一方法呢?

  第一,因为动物比较难以控制和训练,所以只有在人力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使用动物利用法。

  明朝的时候,东南沿海常遭倭寇骚扰。戚继光为抗击入侵的倭寇,亲自率兵驻防在福建福清县。这里濒临大海,山峦起伏,山上有许多猴子。士兵们在山上操练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猴子在附近好奇地观望着,还模仿士兵的操练动作玩耍。戚继光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就让士兵们从山上捉来数百只猴子,将它们饲养起来进行训练。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之后,这群猴子终于会模仿人们的操作去施放真正的武器,成了一支听令行事的“特别队伍”。

  一天,这个地区再次遭到了倭寇的侵略。戚继光趁敌军立足未稳的时候,启用这支“特别队伍”参战。他一面把士兵埋伏在敌营周围,设下包围圈,一面指令驯化的猴群操起火器,一齐扑向敌营,不一会儿,敌营内外到处都布满了活蹦乱跳的猴子。敌军看到这种情况,还以为是一群猴子作戏呢!突然,这支“特别队伍”在攻击的号角吹响时,同时将各自操持的火器施放出来,顷刻间敌营大火四起,烈焰腾空,埋伏在四周的士兵乘机发动进攻,倭寇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全军覆没了。

  戚继光的猴子确实很厉害,但如果用人力能够轻易攻入倭寇大营的话,戚继光是不会想到使用它们的。

  第二,在利用动物的时候,要考虑周到一些。如果考虑不周密,可能会弄巧成拙,对自己反而不利。

  公元759年,唐朝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奉命平定叛军史思明部。两军隔河扎寨。史思明在河的南岸,李光弼在河的北岸。

  当时,史思明有一千多匹好战马,他为了显示自己力量的强大,恐吓对方,每天都把这些马赶到河边沙洲上洗澡,并且巧妙地让这些好马循环不断地出现,以示数量之多。

  李光弼很想把这些好马弄到手,他先想用马引诱,但异性的马是相互吸引的,这边的母马也很可能被对岸的公马吸引过去。于是他又想出另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士兵找来了五百匹正在奶着小马驹的母马,把这些母马赶到河边,而把小马驹关在城里。这些母马因为惦记着小马驹,咴儿咴儿地叫个不停,一心想回城里去,而对岸史思明的公马听到母马的叫声,还以为是在呼唤自己呢,就急不可待地趟过河来和母马亲近。李光弼毫不费力地将史思明的战马赶回到自己的军营中去。

  史思明本来想借战马来显示自己力量的强大,以恐吓对方,但由于考虑不周,结果弄巧成拙,连自己的马也被对方引诱了过去。这说明,在利用动物时要慎重,应考虑周全以防自己吃亏。

  第三,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仿生学的原理,模仿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发明创造。雷达、飞机、电子警犬、潜水艇等科技产品的发明都是利用动物的结果。再如模仿蜻蜓的样子发明了直升机,模仿袋鼠的跳跃前进,而发明了能在坎坷不平的田野或沙漠地区通过的、没有车轮的“跳跃机”等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进攻比利时,他们使用了液态氯气,致使大批英法联军中毒身亡。

  战斗结束后,英法联军发现野生动物都死了,只有野猪活着。化学家费里特带着助手来到野外,在野猪跟前施放氯气,野猪嗅到刺激气味时,立即把鼻子拱进土里,结果没有一只中毒。由此,费里特发现松软的土壤粒可以吸附和过滤毒气。于是,他用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畅通空气的木碳做成颗粒,仿照猪嘴制成了人们今天常用的防毒面具。

  再比如摇船的橹也是利用鸭子的脚,运用仿生法发明的。

  古代名匠鲁班有天来到河边乘船,见艄公用篙撑船,十分吃力,他就想:怎样才能让船划得又快又省力呢?

  这时,一个老汉划着小船赶来一群鸭。鲁班仔细观察了鸭子的划水动作,很受启发。回家后,他砍了根木棍,上端削得像鸭子腿,下端削得像鸭子的蹼。把它放在船上一试,果然划船又快又省力。后来,这摇船的工具推广后就叫“橹”了。

相关热搜

2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