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凉糕日记400字精选
做凉糕日记400字精选
凉糕是四川宜宾的一款传统特色小吃。其味美香甜沙软,食之清爽可口,还有解毒排脓、利水消肿、清热去湿、健脾止泻的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做凉糕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凉糕日记1
时间过得真是快呀!转眼间,端午节又到了。虽说有“赛龙舟”、“插艾叶”、“包粽子”等风俗,但是我们北方人着重于“包粽子”、“做凉糕”。于是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做凉糕。
做凉糕需要准备的食材是:江米两小碗,红枣一小碗,红糖三小勺,粽叶皮十五张左右。
我和妈妈先把红枣洗净去了核,又用冷水把江米泡在盆里,然后去看妈妈做馅:妈妈熟练地把红枣和红糖倒进锅里又是熬又是搅拌,直到它们变成黏黏糊糊的样子。
下午,我在蒸笼里铺了一层粽叶皮,等着妈妈蒸江米。只见妈妈把上午泡好的江米倒入锅中蒸了四十多分钟,才把江米分为两拨,一拨抹在粽叶皮上,抹平后,又将熬好的馅都铺在江米上。接着把第二拨江米铺在馅的上面,最后把粽叶皮盖上,放入锅中蒸了二十分钟,覆盖粽叶皮是为了让粽叶皮里面那醇厚的粽叶味儿融入凉糕中,使凉糕更加美味。
凉糕做完以后,闻着那清香的味道,我肚里的馋虫朝我要东西吃。我四下一瞧,没人,飞快地抓了一小块,糟糕,手让凉糕给粘住了,我使劲地揪了一小块,赶紧放到嘴里,想安慰一下肚里的馋虫,谁知凉糕还没有完全冷却下来,把我的舌头烧了个半死,真烫啊!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快速地嚼咽了几下,吞下肚去,一股滑糯的味道从舌尖直沁肺腑!
这真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凉糕了!但我还是不确定:这么美味的凉糕,应该也可以和粽子互相媲美。不知屈原大人是否爱吃呢?
做凉糕日记2
每每到那一个个夏日的夜晚,我便会倚在大树下,望着远处那看不到的故乡,夕阳的余晖正将建筑物渲染成一片金色。我的手中小心地端着着那碗凉糕,甜甜的味儿化在嘴里,静静地怀念着我与凉糕的故事,想着想着,确是一片潸然的泪。
那真是一个遥远的时代,我还是一个孩提。故乡也恰像一位刚出生的小孩子,只是一抹稀黄,一抹淡绿。那是,我常与外婆出去“跋涉”——也就是赶集——趁着夏日的炎炎,我便会十分无理地向外婆要几块雪糕,我哭着,闹着,歇斯底地嚷嚷着,外婆却只是笑笑,对我说:“回家才有哦。”
我却信不过外婆,回到家,我哭得快没声了,眼圈上不知怎的已经抹上了一层淡红。外公没有多做理会,只是走进厨房,小心翼翼地端出一碗凉糕,我迫不及待地端过那碗凉糕,毫不犹豫地将那咸与甜交织在一起的凉糕吃进了嘴里,化在了心间。那股味道至今我都难以忘怀······吃完了凉糕,夏日里无限的炎热似乎都化在了口齿间,心中的烦躁也被甜甜的凉糕浇灭了。
那一个个夏日的夜晚,我便是在院子里的大树下与外婆吃着凉糕,吃完了凉糕,外婆又给我讲故事,有时是那遥远的星空,有时是村后的大山,又有时是山后的大海。我与外婆便会在村中的一片寂静中享受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
就要离开故乡了,我依依不舍地看着外婆,眼中有些泪花,不知怎的,艾青的诗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何我的眼里总是噙着泪水,因为我爱着这片土地深沉。”就要上车了,外婆又端来那一碗凉糕给我,又对我说:“吃完了这碗新鲜的凉糕,再去外面看看新鲜事儿吧,但不要忘记回来,因为这里,总有一碗新鲜的凉糕,在等着你。”
那一刻,泪再也停不住了。
一切一切的怀念,都已化在那一碗碗凉糕之中。每每看到那一碗凉糕,外婆的微笑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还有那遥远的星空,村后的大山,山后的大海······想到这些,嘴里,心里,都是甜甜的,嘴角上,有时一丝丝淡淡的微笑。
做凉糕日记3
在过去的这些人生岁月中,记忆中每年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奶奶带给我传统的色彩。比如,腊月初八,奶奶会做腊八粥;冬至,奶奶会包饺子。再比如,端午节,奶奶要做凉糕。 说起凉糕,好像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别人的凉糕有些什么,我不清楚,也没吃过,我只喜欢奶奶做的凉糕,那是一种家的味道,无可取代。 每年端午前夕,奶奶就会备好食材,江米,小米,葡萄干,红枣。将小米和江米泡在水中,至少要一天一夜。这样做出来的凉糕,金灿灿的,又软又劲道,口感糯糯的。奶奶会将做好的凉糕,放在一个特别大的圆铁盘子里,晾好了,再像切蛋糕似的,切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上面,都会点上一个小红点儿,看上去,色香味俱全。 儿时的端午节,不止有凉糕,还有五色线。那是奶奶用缝纫线的五种颜色,搓在一起的五色线。到了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升起来,奶奶就会给我的'胳膊和脚腕都戴上五色线。那时候年幼,一条五色线就足以心花怒放。后来长大了,不在奶奶身边了,奶奶都会叮嘱我,端午节到了,记得带点儿五色线。 往年每到这几天,奶奶就会打电话给我,啥时候回来呀?奶奶做了凉糕给你留着。你要早点回来,不然凉糕就放的不好吃了。 如果我说近两天回不去,奶奶就会说,没事儿,忙你的,等你哪天准备回来,提前给奶奶说,奶奶把米泡上,再给你做一次凉糕。 奶奶一双小脚,行动缓慢。大热的天,总是围着锅灶,一顿凉糕,做了一锅又一锅。等到我回去的时候,奶奶满头大汗,却依旧满脸堆笑的,将刚出锅的凉糕切一块儿,盛在碗里,稍晾一会儿,放上白糖和糖稀,递给我说,快吃吧,新鲜的好吃。然后,奶奶就那么站在我身边,眼巴巴的看着,不知疲倦的端详着,怯生生的黏着,生怕一眨眼的功夫,我就会消失不见似的。 这些年,一直习惯了奶奶像个孩子般的缠人,不是给这个打电话,问啥时候回去看她,就是给那个说,能不能在家住上几天。可惜,大家都有工作要忙,有生活要奋斗。也许,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时间。而爷爷奶奶,一生辛劳,功成名就,更是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子女儿孙的陪伴。 寿则多辱,暗路且长。生命行至黄昏,仿佛所有的兴趣爱好都会像那西斜的太阳,渐然淡去,唯有老来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无趣。最后,唯剩的,就只有无尽的期盼,期盼所有人都能什么都不用干,尽数陪伴在自己身旁,承欢膝下。 许是因为暮色向晚,终归还有太多的眷恋,太多的不舍。所以,人越是老,就越是渴望与孩子们更多的相聚,总是不尽兴,总觉得不够,原来,人老孤独,终将是一场辜负。 是啊,子女与父母,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儿时,他们盼你健康成长;长大后,又盼你平安幸福。你的圈子越来越广,留给老人的空间却是越来越狭小。而老人,却一如既往,心里满满装的都是你。 然,时光飞逝,死亡是终点。一生不停追逐的梦想,是我们想象的美丽画布,而时光流逝,却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黑洞。转着转着,就将生命转进了轮回,来不及等待又一场花开。 虽然,奶奶没有倾国的面容,没有满腹诗华,她有的,只是全身心投入到这一生时光的勇气。生火,做饭,奶娃,烧茶,料理家事,打点光阴,便是她一生的交付。兴许,她不曾听说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也不曾离开家乡,领略异地美景。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守护儿女,守护这个家。无论时隔多久,都等待着子女的归来,给大家一个完好如昨的归宿。 又是一年端午节,而今年,却已经是我第二年没再吃到奶奶的凉糕了。 想念,可以让过往的画面形成心间的影像,我依循记忆的指引,听从味觉的召唤,学着奶奶的样子,给自己做了份凉糕出来。虽然,比奶奶的差了点,但我依旧产生了穿越时空的错觉。恍惚间,奶奶还在,爷爷也在。我们一起,在那个写满我成长的大院中谈笑,在那间见证我成长的大屋子里,吃凉糕,因为,端午节又到了。
做凉糕日记4
我的家乡在隆昌,是一人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气候宜人、特产丰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凉糕了。也许你会觉得,凉糕都是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想错了。我们家长的凉糕可是远近驰名的“色、香、味”俱全。 它最有特色的就是凉糕是用盘子来装的,而且盘子上还有一引起吉祥的图案,比如龙飞凤舞、年年有余。。。我们都叫它“盘子凉糕”。凉糕和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一般大小,只不过是圆圆的,先是雪白雪白的`,不过是白味,不怎么好吃。必须在凉糕上面浇一层稠稠的红糖水,才好吃。啊!说着说着,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一盘凉糕,最大的作用当然还是解暑。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隆昌爬方山,爬了山后,我们一家又累又热,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突然,我想了个好办法。我对妈妈说:“不如我们去凉糕馆避暑吧!”妈妈说:“可以啊!我们顺便再吃几碗凉糕。”我一下就吃了两大碗,“啊!总算不热了。”我开心地说。看到了吧,凉糕还是个“解暑能手”呢,哈哈! 啊!我爱家乡的凉糕。家乡的凉糕不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观,年轻人爱吃,小孩子也爱吃,老人更爱吃。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隆昌,那一定要尝尝凉糕,这凉糕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做凉糕日记5
拥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双河镇不仅以古色古香、典雅古朴的古镇特色闻名四方,其全县八大自然美景之一的葡萄井凉糕更让人难以忘怀。双河凉糕产生时间颇早。相传汉丞相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军败退,兵临双河古城,首领孟荻令将士进城严守四道城门。蜀军逼至古城墙下,当时天热似火,蜀军兵弱马乏。此时,魏延献计,东城有一口名曰葡萄井的奇井,冬暖夏凉,何不动员地方百姓……孔明听罢大喜,招见赵云、马岱众将如此一番。翌日,蜀营锣鼓齐鸣,原来是百姓送凉糕犒劳将士。顿时,蜀营欢声雷动,军威大振,而南军则萎靡不振,被诱人的凉糕馋得心烦意乱。两天功夫,蜀军攻进城内,全歼南军。从此,古镇凉糕名声大振。
做凉糕日记6
川人大爱的消暑圣品,“晶莹剔透、冰爽怡人”的葡萄井凉糕。
一到夏天,有一种“晶莹剔透、冰爽怡人、且物美价廉”的消暑圣品就会在四川的大街小巷流行开来。
不管正宗与否,几乎家家都打出“葡萄井凉糕”的牌子,吸引众人的眼球。
为何冠以“葡萄井”三个字的凉糕就会特别招人喜欢?
原来在宜宾长宁双河古镇东门往南,有一眼终年“汩汩流淌”的活水,这水便是从葡萄井里流出来的。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双河镇百姓用葡萄井水制作的凉糕就很出名了,进士杜德舆的《舆地纪胜》上这样记载着:“来此避暑纳凉者甚多,名小吃凉糕嫩凉驰名”。
据《长宁县志》记载,葡萄井建于宋代,历代都加以修葺。泉水清冽,气泡群从井底涌出,连珠累累,扶摇而上,状若葡萄,晶莹碧透,因此得名!
双河人就用葡萄井的泉水泡米、磨浆、做凉糕、泡凉糕。
制作凉糕的原料很讲究,首先选出饱满的“贵潮”米,除去杂质,用葡萄井水淘洗后,浸泡10小时以上,然后用石磨磨米浆,再在锅里熬煮,“熬的时候要不停地搅动并加入石灰水”,点多少石灰水和浓度配比是一锅好凉糕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米浆熟后,马上舀在土碗中,等冷却后再放在流动的葡萄井水中浸泡4小时以上。原来,院子中白色瓷砖砌的水池,就是专门用来浸泡凉糕用的。
冷却后的凉糕用竹刀分割,传统的凉糕调味都是用纯真香甜的红糖水。红糖要切细后蒸化,再过滤,最好能起糖丝,“一个环节都不能走样,才是正宗的双河凉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