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瓷的日记500字精选
做陶瓷可是个技术活,不仅需要细心还要有耐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陶瓷的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陶瓷的日记1
端午小长假,妈妈带我去做了一次陶艺。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和善的阿姨,先是向我们亲切问候,接着把我们领进了陶瓷室。
陶瓷室里有一位姐姐,正在教几小孩子做陶瓷。她戴了一个黑框眼镜,很美丽。阿姨让我称她王老师。
王老师看见我,面带笑容地走过来:“小朋友,你是来做陶瓷的吗?”“是的!”我马上回答。王老师便让我坐在一个机器后面。那个机器有一个按钮,上面还有一个旋转盘。我很不解,要用这个干嘛?
王老师从一个红袋子里拿出来一大堆灰色的泥土,递给我,让我放在那个机器的旋转盘上面。那堆泥土湿湿的,摸着很舒服。
王老师站在我身后,手把手地教我。只见她按下了那个按钮,旋转盘便飞速转起来。上面的泥土也有了一点变化。
王老师问我想做一个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花瓶!”于是,王老师就带着我做了起来。她的双手往泥土中间挤,那里就变细了一点,最上面的泥土,王老师让我往外扩大,变成一个花瓶的瓶口。但泥土在王老师手里服服贴贴的,在我手中就没那么听话了。好不容易做了一个瓶口,最上面的地方却凹凸不平。没办法,王老师只得拿一个类似小刀的东西,把多余的泥土去掉。
不知什么时候,瓶口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口子,真的可以插花了。成品做好了,我暗暗欣赏它。真的很美!在旋转的过程中,花瓶慢慢有了花纹。虽然颜色还是灰色的,但已经很美。
王老师说花瓶还要等它变干,染了色才能给我。没办法,我只好怏怏地回了家。
想到下次就可以拥有一个美丽的花瓶了,我可真有点迫不及待了!
做陶瓷的日记2
我们进了了陶瓷店,那里有许多的陶瓷用品:陶瓷马,陶瓷家具,陶瓷小人……这些东西让我们目不暇接。
姐姐先付了钱,店主把一堆白色的,黏糊糊的土给了我们。我坐在一张椅子上,姐姐坐在我正前方,把土放到一个圆盘上:“记住,这个踏板只要一踩,这个圆盘就会转。”她用手指了指地上一个好似油门的白色踏板。我点了点头。
我们把泥竖了起来,轻轻地踩起踏板。一堆泥在圆盘中旋转,不知不觉,我越踩越用力,泥也越转越快,像一个龙卷风一样。终于,我把踏班踩到底,泥也因惯性甩出了圆盘,倒在一边。
“你怎么搞的!”姐姐瞪了我一眼,把泥又放到圆盘里。我用两只手抱住泥,踩起踏板,泥又开始旋转起来,我用右手顶住,等泥变得一个好似葫芦的形状后,把手塞到葫芦里,用手掏出多余的泥,然后用手指住葫芦的中间部分,往里面收,葫芦变得又细又长。
“看起来差不多了。”我一边说,一边停止脚踏踏板,我看了看这件艺术品,又像花瓶,又像碗,还像杯子。
“嗯,还是做花瓶吧!”我又踏起踏板。外面的风吹起了一首小令,落叶也发起一阵沙沙的足印,好像都在期待作品的诞生。
“完成了!”我兴奋地说。眼前的花瓶花了我一个小时的工夫。太好了,完成了,现在只差最后一步——成型。我把作品交给店长,他把我的作品放在一个炉子里,热气直从炉子里冒。
几十分钟后,一个冒着热气的瓷瓶诞生了,我望着这个花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做陶瓷的日记3
这一天,天气凉爽,我和阿姨还有弟弟翁祺峰一起来到了西施故里的土逗儿陶吧。
一进门,我们便大开眼界,店里到处摆放着各种小小的陶瓷作品,有的是店员做的,有的是顾客做的,颜色各异,形态万千。
陶吧的店长是个温柔的大哥哥,他告诉我们,可以从一些已经做好的作品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类型来做。听了店长哥哥的话,我们迫不及待地挑选出自己想做的东西,我的是一个小花盆,而翁祺峰刚想做一个星星形的笔筒。
店长哥哥把我们带到了一张桌子旁边,给我做示范,之后,我对制作步骤有了大概了解,便跃跃欲试地做了起来。
首先,从一大块陶泥里切了一半来进行拍打、揉捏。不一会儿,一块圆柱形的陶泥出现了。接着,我将大拇指插入了圆柱的中心点,并慢慢地向下移动。到了一定深度后,我又开始向边缘“发起进攻”了。只见我时而小心翼翼,生怕捏得太簿,时而轻轻地为我的作品“增加身高”,时而向外推进,将我的作品变成圆圆的小盆子,时而站起来,观看盆子的形状是否正确,忙得不亦乐乎。
终于,小花盆的下面部分完成了。看看一旁的翁祺峰,他可没这么好运气了——笔筒歪向了另一边,内壁也一块簿一块厚的,底下还破了个洞。无奈之下,他只好重新起步,和我做同一种小花盆了。我也开始做起了小花盆的颈部,我把一团陶泥切下来轻轻地在桌面上滚动,只见那一团陶泥慢慢地越变越细,逐渐变成了一长条儿。接下来,我把它放在了盆口,然后将它越压越薄,最后变成了一个漂亮的花朵形的盆口,这才满意地笑了。
再后来事情就简单喽,我用手捏了只蝴蝶贴在盆子上做装饰,最后,为这个可爱的小花盆涂上了美丽的颜色。
要回家了,我们把作品放在了店里烧制,两星期后,就可以领取自己的DIY作品了,好期待呀!
做陶瓷的日记4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窗花、陶瓷、中国汉字……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陶瓷,我还喜欢做陶瓷。
我看见别人先拿一包陶瓷专用泥,把它团成一个球,放在旋转机上。不断用手把下面变成圆圆胖胖的,再在上面用手慢慢地往里挤,陶瓷就做好了。我以为做陶瓷原来这样简单,一下子就可以做好了。可是,没想到我一不小心把泥挤得连根吸管都放不进去。接连挤了好几次,要么挤了个瘦子,要么是个胖子,还有更奇异的:我打开一包泥,刚放在旋转机上,就立刻飞了我一脸泥巴,看见我这样,有的人哈哈大笑,有的人若无其事,还有的人可心疼了,那就是店里的老板娘,因为她说泥不要钱,可是我用了十包泥,不心疼才怪呢!我看见她使了一个眼神,一个哥哥跑过来教我说:“要先撑住手,尽量不动……”我掌握了要领一试就成功了。现在它还在我家放着呢。
这小小的陶瓷,只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颗星星,它在中华文明这浩瀚的星空中,闪现着它独有的光华。我爱陶瓷,更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做陶瓷的日记5
杭州有个南宋官窑博物馆2113,听5261姑父说挺好玩的,还可以让我们4102亲手做个陶瓷玩上一玩,于是我们挑了个1653好天气,两辆汽车一齐前往。
前面就是泥塑厅,我心里隐匿着的激动就快要迸发出来了。我和弟弟首先冲了进去,只见十台操作机全都被占满,我们只好先站在旁边观摩观摩。
我们选做的项目叫“拉坯”,我一边看着别人在做,一边在想:“为什么叫拉坯?可能就是把泥坯拉一拉,拉成别的形状吧!”
啊哈!有人的操作时间到了,腾出了两个空位置,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抢上前。好戏就要开始了。
师傅拿了两块泥坯,只告诉我们一些基本的操作步骤,简单地交代了几点注意事项,就转到别的机器去了。
我早已把袖子挽得高高的,可心中一直在思忖:我心里还没个数,我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花瓶陶瓷?如果能定下目标就会好办多了。噢,我有主意了,我把泥坯做得高高的,先做出一个花瓶的基本轮廓来。可是我忽视了这其中的难度,泥坯跟着机器转得飞快,我的手劲根本不够。“爸爸!快来帮帮我!”我搬来了救兵。
做出形状更需要力气,老爸的大手掌正好合适,只见他把两只手分别放在泥坯两端,使劲往上一拉,加上机器托盘的旋转,里面空空的一个高高的圆形桶就出现了,我按捺不住的手就冲了上去,瓶子立刻一下子收了口,几圈转下来瓶口就缩小了好几倍,变成了可爱的樱桃小嘴,这时爸爸不满的手又伸了过来,这下子把瓶嘴都压成扁扁的了,哈哈,妈妈和姑父在旁边直乐,笑我俩做了个歪嘴花瓶儿……
再看看旁边的弟弟,没有大人的帮忙和指点,他手中的泥坯已不成样了,刚弄出一个细腰瓶,一不小心竟把花瓶给拦腰截下了。
师傅告诉我们,烧窑师傅会把游客做出来的各种陶瓷放在一起加工烧窑,我们要在一个月后才能拿到成形的陶瓷,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姑父了。
这是一次极有意思的“泥巴”玩耍,让我多了一回动手的机会。除了拉坯,类似的项目还有捏塑、彩绘,一屋子的大孩子、小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做陶瓷的日记6
久经历史的风霜,走向现在陶瓷技艺,已经变得如火纯情。陶瓷也是一门艺术,一门不简单的艺术。对于这门我从未接触过的艺术,我充满了好奇。 来大厦门的曾厝垵,一条小巷一直向前延伸,店面、小摊坐落在小巷的两旁。在每家商店里,一流涌动,热闹非凡。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家制作陶瓷的陶瓷馆前。只见里面架子上摆放着许多陶瓷品,和未经烧制的瓷坯,还有许多大的转盘和陶泥。而我和旁边的'一些同学也瞪着眼睛,在店门前驻足观看。之后,在征求了家长的同意下,我们走进了这家陶瓷店,在我们的再三恳求下,妈妈同意了,在老师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做陶瓷的机器前。老师拿了一块陶泥,先在大转盘上拉胚,老师用脚将机器开启,然后将陶泥放在上面,之间陶泥在转盘上上下移动,匆促慢慢变细,从细慢慢变粗,并用工具在里面挖出一个孔,渐渐的,一个好似杯子的瓷坯成型了。然后,她让我们自己动手,把厚度缩小,但由于紧张,一直都不敢用力。所以好一会儿都没变化。老师便示范给我看,看着她,四个手指伸进泥块里,又用力地将泥块拉直,一切动作的轻松解决了。我看得如痴似呆。轮到我时,我依然迟迟不敢动手,终于,我憋足了劲,用力地拉伸了一下,当效果并没有很明显。我又反复试了几次,渐渐的,泥块变薄了。于是,我便向老师说出我要制作的形状,老师便把形状做了出来,于是,我又把形状加以改造...... 最后,我用竹签在陶泥刻出我喜欢的图案。 虽然,这个陶泥还没有经过烧制,但是通过这个充满有趣的制作过程,会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