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乡村教师的精神家园
建造乡村教师的精神家园
“春晖援教”:
吸引力在哪里
“王崧舟老师肯定来,还是我去接他,刚刚微信确认过。”说起即将开始的“春晖”培训,湖南省平江县启明小学教师周洲的脸上满是笑容与期盼。她说,自己是2012年“春晖”的正式学员,2013年之后,一直是“春晖”的志愿者,辅助班主任黄丽君老师做一些管理工作。作为志愿者最大的福利,就是搬一个小凳子挤在教室过道上旁听自己心仪的名师讲课。“还能请名师题写赠言,王崧舟老师在他的书扉页上为我题写的是‘止于至善’。”
周洲2010年才转到小学教语文,之前9年担任中学地理教师,获过教学奖,是口碑不错的地理教师。2011年第一次同行评课说她的课根本不像语文课,让她很受打击,羞愧之余更多的是转学科之后的苦恼和困惑:她真的不知道好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好。2012年参加“春晖”培训,成为她专业成长的转折点。
参加座谈的十余位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最令记者惊讶的是,他们现在都是“春晖”的志愿者和旁听生,而不是正式学员。座谈会召开之际,正是2019年暑期培训报名即将截止之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作为工作人员的志愿者向“春晖援教”项目的发起人、创办人与总策划李统兴诉苦:报名人数已达两千多人,正式学员只有320个名额,如何筛选呢?李统兴说:“贵州、广西等偏远山区的都收,本县条件较好学校的老师,就劝他们在网上看直播吧。”
“春晖”项目一直是纯公益性的,不收培训费,食宿免费,学员不用花一分钱。现在培训已固定设在平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春晖讲堂”。此项目十年来一直坚持近乎苛刻的学员筛选标准:只选偏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并且要有强烈的个人成长意愿,不接受行政指派性学员。
平江县教育局项目负责人李勇说,项目请来的大部分是基层成长起来的名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励志故事,他们的点燃、唤醒与激励作用,正改变着教师的精神面貌,而任务驱动式的课程设计,又“逼”着参训教师“不得不”走向专业成长之路。
项目缘起:
乡村教师成长之痛
说起创建这个公益援教项目的初衷,现为湖南理工学院教授的李统兴回忆说,一件小事对自己触动很大。2009年,他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回到《湖南教育》杂志继续担任编辑工作。当年春节他回平江老家时看望自己的启蒙老师李裕春,一见面李老师就说最近去了一趟长沙,李统兴随口问:“参加培训去了?”李老师苦笑道:“教了40年书,我从没出县学习过。我是带爱人去看病……”李统兴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当过三年乡村教师,他和同事也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大家有着相同的苦闷,那就是看不到专业成长方向。在十多年的编辑记者生涯中,李统兴跑遍了湖南省的农村学校,最了解乡村教师的艰辛。他觉得,将自己的知识和人脉资源转化过来做公益,能最好地实现人生的理想与价值。
接下来,他与时任平江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刘日新以及湖南一些校长商讨自己策划的“春晖援教”公益项目。2010年春天,平江县教育局组织了100多名乡村教师到长沙市名优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研修活动。而后随着汉寿、冷水江等地区要求跟班研修教师的增多,岳阳、株洲、常德等地多所名优学校也成为项目支持学校,为有需求的农村学校义务提供跟班研修。
由于跟班研修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春晖援教”又发起了送教下乡公益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2010年秋季,全省60多所名优学校派出校长、名师赴平江12个乡镇开展送课、送培活动:共计送课30多堂、讲座40多场,参培乡村教师达2000人。一时间,“春晖援教”声名鹊起。
吴定辉是一位深具教育情怀的老教育工作者,他说,2007年至2017年,他担任过平江县教育局局长、书记,担任局长之初,他发现平江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百废待兴,他期望借“春晖援教”搭建平台,唤起教师的职业梦想与情怀。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困难,不能派出很多教师跟班学习,而以县为本、引进外来名师讲课,可以促进教师思想、专业两提升,唤醒教师在岗位上成长。他争取到当地财政的支持,开始建设永久性的援教基地——“春晖学院”培训讲堂。
名师效应:
触动灵魂与提升教学
李统兴希望培训能触动乡村教师的心灵,同时也让他们真正得到一些教学上用得上的东西。他认为,现在农村教师读书太少、动笔太少、发言太少。于是他历经一年,经过5次修改,制订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课程表,逐步摸索出“研课为主、讲座为辅、提问互动的培训模式”。学员晨读《论语》,晚写反思,白天开展听课研课或教学设计改进后的课堂展示活动。封闭学习历时7天,从早晨6点半到晚上9点半,是一种高强度的密集型培训。
2012年以来,有王崧舟、李镇西、吴正宪、华应龙、高金英、贲友林、张齐华、虞大明、耿玉苗等40位名师专家前来义务授课,黄丽君、付艳芳、陈芳、陈艳萍、皮孟玲、张新蔚等10余位优秀校长参加了班级管理团队。现在,在“春晖”学员眼中,这些名师不再只是高高站在讲台上仅供仰望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良师益友。
周洲说,自己是王崧舟老师的铁杆粉丝,不光是因为王老师课讲得好。2013年至今一直由她接待王崧舟老师。有一年王老师脚受伤了,加上教学繁忙,临近出发前才发现没有火车票了。王崧舟老师买了站票,站了几个小时才到长沙,脚踝肿得老高,她看了都心疼……耿玉苗老师为了示范课更贴近学员,有一个晚上通宵达旦,教学设计反复修改了5次……在这些名师身上,她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近年来周洲已成长为县级名师工作室的成员。
平江芙蓉简青学校三年级语文教师王英说,她对于益阳市桃花江小学校长黄丽君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黄丽君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为了一堂展示课,与一群专家一起反复带自己研课、磨课,同一堂课反复上,一共上了5次。她说:“最后一次我都不想上了,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那堂课。或许年轻教师只能在不断磨炼中提升专业素养吧。”
近年来,为了弥补部分教师教育理想信念的缺失,“春晖学院”的课程中增加了人文素养类内容,特邀湘剧团举行了《月亮粑粑》专场演出,还放映了《放牛班的春天》《热血教师》《孔子》等集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影视作品,现场很多教师为之热泪盈眶。
公益之光:
众人拾柴火焰高
湖南省平江县教育局局长刘日新说,“春晖”十年不容易,坚持下来主要基于情怀。目前“春晖援教”已与教育扶贫、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他认为,教育扶贫不能只关注学生,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目前真正上不起学的孩子不多,反倒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水平受关注程度不够。从2009年至今,平江县教育局着眼于偏远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实质性提升。“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强化师德与教师队伍建设,这才是最根本的教育扶贫。‘春晖’是‘教育人’自己创办的公益项目,在当今的公益扶贫中,具有独特性。我们要把它坚持好、发展好。”刘日新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春晖”项目力争成为贫困地区教师的精神家园。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多次寻求帮助,2016年12月,加办了一期“春晖江华研修班”。因为效果很好,江华教育局唐孝任局长期盼“春晖”也能把江华作为基地。刘日新认为,教师需要更多的精神认同和鼓励,面貌才能焕然一新;培训不只要技术提升,更多应帮助教师改变职业认同感,更热爱教育事业。“春晖援教”为教师培训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年已经累计培训1.5万名教师,网上看直播的有40万名教师。
培训模式创新还需要资金与服务保障。“春晖”初创,李统兴自掏腰包给教师们购买书籍和学习资料,在无力承担之时,他打电话给自己的亲戚、学生和最好的朋友寻求支持。湖南教育报刊社在人力和课程经费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2013年起,湖南省教育厅给这个项目以经费支持,2013年到2015年,每年拨款10万元,2016年到2019年纳入国培计划项目,每年30万元。每年“春晖学院”各项活动大概要花到60万元。30万元左右的经费缺口都由平江县教育局补足。经费开销主要为参训学员的食宿、学习用品和专家往来的交通费。
“春晖援教”在始终坚守公益性的同时,也一直在追求专业性。现在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了一群人的梦想,十年来,已形成三支较为稳定的志愿者团队:以王崧舟、华应龙、贲友林为代表的讲师团队,以黄丽君、刘茜、张新蔚等为代表的学员管理团队,以刘日新、李勇、余均才等为代表的后勤服务团队。
2019年“春晖援教”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援教方式:定点援教。目前,他们正在组织北京亦庄实验学校、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等学校的教师,分别到涟源、岳阳、汉寿等地进行定点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