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库 > 学习资料 > 教育新闻 > 让孩子生厌的补课班害人不浅

让孩子生厌的补课班害人不浅

若水1147 分享 时间:

让孩子生厌的补课班害人不浅

  近日,四川省乐山市一个11岁男孩拿着户口本走进了派出所,要求民警帮他把户口独立出来。男孩要求分户的原因竟是父母对学习要求太严,上补习班受不了,他想离家出走。

  孩子的行为看起来很幼稚,实则反映出当下许多中国家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家长给了幼小的孩子太大的课外补习压力,很多时候根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寒暑假本是孩子最向往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多孩子反而被勒得更紧,各种补习班累积起来的压力每每让孩子们受不了。有的孩子在穷尽力量试图抗争,而整个社会却往往对此熟视无睹、不以为意。

  去年,重庆一个8岁男孩因为整个假期都在上补习班,怒而收拾衣服离家出走;在深夜的青岛,一个小女孩独自坐在街头,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原因是“妈妈给我报了七八个辅导班,我不想上”。归纳一下媒体的报道,会发现近年来很多地方都曾出现孩子因不愿上补习班而“抗争”的身影。在一些成年人的认识里,孩子的抗争很“幼稚”,他们的感受“不重要”,真的是这样吗?

  在让孩子上补习班这个问题上,家长也有家长的无奈。很多家长竭尽力量给孩子报多个补习班,为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位妈妈的话很有代表性——“我恨透了补习班,但是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可见,在背后强按着孩子上补习班的,看起来是“不讲道理”的家长,实际上是蛰伏在家长心头的“起跑线”焦虑。往深处看,则是推着孩子“争相抢跑”的社会氛围。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问题是,何谓“起跑线”?真正的“起跑线”绝不是一些培训机构神乎其神的鼓吹,而是与孩子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相适应的教育方式,是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教育强度,就是在努力尊重儿童天性、遵循教育规律。

  不同孩子本就千差万别,如果一定要拎出一条起跑线,那就是原原本本地接受学校教育,不必人为加码。几岁的孩子学什么、学时多少、作业几何,教育部门有权威设计,正规学校有统筹安排,何必去抢跑?所有人都竭力抢跑,只会把“起跑线”越拉越高,超过一定的限度,孩子们怎能受得了?现在的问题是,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很多孩子烦透了校外补课,一些家长也意识到这有问题,但家长被裹挟其中,难以自拔,最终被强迫的,还是孩子。

  如何“解救”我们的孩子?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是一个方面,不断优化学校教育,逐渐纾解家长的现实无奈和内心焦虑,是另一个方面。至于寒暑假该怎么过,权威机构也不妨拿出科学的指导建议,让孩子们玩得有道理、有依据。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凡卡》中,小男孩凡卡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生活。凡卡的无效抗争令万千读者心情沉重。一个11岁的孩子为了逃脱补习班,找到警察要求和父母分户,要离家出走,该是下了多大的决心,鼓起了多大的勇气!他希望摆脱上太多补习班的痛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这要求过分吗?大人们能俯下耳朵,认真听听吗?

49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