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填报志愿注意哪些专业变化?
推荐文章
2019高考填报志愿注意哪些专业变化?
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填报志愿也即将开始,都有哪些填报技巧呢?我们提前了解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新兴学科井喷式增长
这两天,湖南益阳理科考生曾慧翻阅报考指南时,发现很多学校都设置了新专业。每次遇到有关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她都会用笔标记下来。由于这些专业刚刚兴起,可供参考的历年分数线和具体招生数据并不多,“只能靠着感觉‘冲一冲’”。
和每一个变革的年代一样,与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各类新兴专业,正悄然走进考生与家长的视野。
今年,西安交通大学新增人工智能试验班、大数据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经济学(数字经济方向)。西南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4个招生方向。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全国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重点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今年,这些新增专业首次招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过去几年,此类产业公司层出不穷,几乎同时,对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大量增加,高校中相关专业的设置也呈现井喷的态势。
2016年年初,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首次出现,当时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仅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3所高校获批设置该专业。去年,获批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达到了32所。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250所高校将新开设该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开设高校数量连续两年以近10倍的速率增长。
专业的开设仅仅只是开始,教育部正鼓励高校筹建相关学院和研究中心。6月初,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长期从事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他建议考生与家长要敏锐捕捉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相应人才需求的难得机遇,结合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报考相关专业。
大类招生渐成主流
截至6月28日,由本报发起的“2018高校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团队已陆续走进百所高校。各校招生办主任在回答网友关于本校招生政策和亮点等问题时,“大类招生”被频繁提及。
据了解,大类招生即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组合成大类,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填报志愿。在低年级时,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高年级时分流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
目前,按大类、宽口径招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推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已采取此类录取方式。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每年都有大量高校进入大类招生的行列,大类招生渐成主流。
今年,中南大学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的改革。大类培养时间原则上为一年,个别大类可根据具体情况缩短至半年;大类培养期间,同一大类各专业培养方案相同,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相同,完成专业确认和分流后,按照各自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西安交通大学也全面推进大类招生和培养,据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訾艳阳介绍,该校已经形成了“8+8”的大类招生培养新格局,即8个大类和8个拔尖人才培养特色试验班,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
“大类招生是高校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的必然方向。”罗立祝表示,大类招生模式推迟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深入地了解专业,减少考生选报专业的盲目性,增强专业学习的稳定性,拓展专业学习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个学校虽然同样是按大类招生模式进行专业划分,但是记者发现,专业目录中相同的招生大类,各学校所包含的专业也不同。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类”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3个专业;南京大学“经济学类”在此基础上还包含保险学、金融工程和产业经济学3个专业。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类”包括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9个专业;而兰州大学“工商管理类”则包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等5个专业。
因此,考生须以本省下发的《招生专业目录》为权威参考,看清所报学校的招生专业,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是否包含在某“大类”之中,以免漏报、错报。此外,按大类填报志愿时,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就不存在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考生录取的机会。
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高考志愿填报总让家长和考生感到焦虑,除了从个人兴趣出发,还有哪些依据可供参考?
近两年,教育部曾公布全国和分省的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一些高校的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在列。
第三方调研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每年同样会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7年的本科红牌专业为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其中,音乐表演、美术学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根据社会需求、就业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呈现在考生及家长面前的备选专业已经是“动态调整”后的结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表示,以往我国部分高校发展一味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专业特色不明显,优势专业在总招生计划中占比较低,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
类似现象正在改变。
今年,西南大学停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将陆续停招生物医学工程、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环境科学等11个专业,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回应称,“专业转出率过高”“分流情况不理想”“就业表现不够好”是停招的主要原因。
专业设置需要科学谋划。哪些专业确定退出,哪些专业可以留察,哪些专业需要新增,可以通过对专业满意度、专业报考率、调剂率、初次就业率等招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范先佐认为,依据高考录取等数据,不少高校主动淘汰落后专业,新增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兴专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既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也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目前看,高考招生录取机制对高校选拔人才具有公平可比、规模高效、操作简便的优势。这些年来,从估分填报到知分填报,从梯度志愿到平行志愿,从按专业招生到按大类招生,“公平选才”与“科学选才”的价值取向越发凸显。
为了克服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局限,拓宽选拔多样化人才的途径,国家还陆续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等政策。罗立祝表示,未来的高考招生录取方式将更加增强考生与高校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在双向选择和互动中,不仅能促进高校特色专业建设,而且还能积极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