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是否一定要找专家帮忙?结合这六个维度填出完美志愿
推荐文章
志愿填报,是否一定要找专家帮忙?结合这六个维度填出完美志愿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报考大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一生也就这一回,花点钱咨询是值得的,这也就催生了市场上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业的水涨船高,那么家长是否一定要花费如此多的金钱去咨询呢?再或者咨询前是否要做点准备工作呢?接下来将为您揭秘志愿咨询服务行业的详情。
志愿填报,是否一定要找专家帮忙
01.咨询与否取决于家长及考生对自我认知探索是否清楚
我见过很多来咨询的家长,来咨询时都是和孩子闹着别扭来的,究其原因无非是孩子想上某某专业、某某大学,家长认为不好,坚持让孩子上自己选择的大学、专业,导致两方矛盾。
孩子认为家长那都是老一套,在新时期落伍了,家长认为孩子不成熟、太冲动,像这样的事件肯定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取决于家庭本身,我们这里不讨论。
而外因则是孩子及家长对自我认知不足和缺乏充足的志愿报考知识,自我认知不足导致选择不同,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家长无法说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考生是需要外部人员介入协调的,这个时候是可以请专家进行咨询的。
02.找咨询专家一定要靠谱、要有格局
当然我相信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报考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常性的听讲座学习政策、报考技巧,这也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家长认为已经学到足够多的知识了,经过自己的研究自己已经成为一名报考专家了,孩子的报考自己完全可以胜任,这种情况一旦孩子对家长的观点不认同,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知识储备充足就可以以理服人,准备不足极容易产生上述家长与考生的矛盾。
另一种情况是家长通过学习发现越学习知识越多、越复杂,就会害怕自己在报考过程中出现纰漏,因此想要找真正的专家进行咨询,对于这类家长,找专家咨询进行探讨是可以的。
我还见过一种考生,有着极其清晰的大学路径规划,对自己的认知很到位,明确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学习什么,并对该专业的了解相当深入,对于这类考生,找专家咨询其实就失去了意义,考生要做的就是根据分数选学校和专业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咨询专家都咨询什么内容呢?咨询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我考了多少分、我能上什么学校这么简单的咨询,目前市场上的咨询大都是这种,考了多少分应该报哪些学校、专业,这些都是最底层的咨询。我相信许多家长只要有数据就都可以做到,根本没有必要去咨询。
真正的专家咨询至少是要包含政策解读、考生评估、大学解析、专业解析、未来规划这几个版块的,从考生的自我定位入手,以报考政策为依托,选择大学和专业,并进行深入解读,并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和今后发展方向,这是一个整体的咨询,也是一种考生了解自我、规划未来的起点。
因此,找咨询专家一定要找靠谱的,有眼界和格局的,这样会给考生的思维和未来的提升带来出人意料的好处。
03.咨询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去咨询前,家长和考生要做好充足准备,不能简单的认为我已经找好了人,带个分数就去了,家长可以储备一下报考的知识,在咨询过程中与咨询师探讨(顺便检验下咨询师的真伪),另外也可选出自己划定的院校范围和专业范围请咨询师解答,带着问题去咨询往往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总结一下,现在高中生的情商、智商都是非常高的,完全有能力做出志愿选择的规划,考生所不足的是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因此,无论家长采用何种途径,为考生补上知识、经验的不足,相信每一位考生都会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
高考志愿,结合这六个维度填出完美志愿
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几天了,各位同学再经过几天的放松后,又要关注到下一场的重要抉择中去了,我们经常讲考的好不如报的好、选志愿就是选未来,高考的志愿填报究竟有多重要的意义呢?
十二年的苦读,结果都映在了前几天的考场上了,这代表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未来大学四年自己将要在哪里度过、如何度过,这些都取决于今日的抉择,甚至今后的工作城市、生活品质、未来发展也都由今日决定,而这就凸显出来志愿报考的重要性。
一样的分数去了不同的城市、读了不同的大学、选了不同的专业,可能就是不同的人生,怎样选择才能选择最好的那条路,才能找到未来最好的自己,在此为各位考生总结了科学志愿报考最重要的六个维度,并针对每个维度提出了适应性原则,供各位参考使用。
维度一
自我认知探索
我们无论做怎样的选择,都不能脱离自己的基本情况,这是最根本的原则,所有考生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基本情况不简单的是自己的性别、高考科类、高考分数这些基本的特征,还要有自己的内部认知和外部探索。
内部认知是由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等多重因素定义的,而外部探索则包括对社会的探索、对大学的探索、对专业的探索和对职业的探索,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考生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规划未来发展道路。
对于内部认知,目前有许多测评工具,比较流行的是霍兰德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能力倾向测试等等,可以作为参考,但这种测试都来源于西方,国内用的基本都是汉化版本,信度和效度也都是依据西方的样本量得出,仅仅作为参考吧!
对于外部探索,主要集中在社会、大学、专业、职业四个层面,这个就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了,社会的发展、大学的变革、专业的详情、职业的规划等等,要在2500+大学和500+专业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量非常巨大。
维度二
城市的选择
读大学也是在读一座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学生在其中生活四年,收获四年,也会或多或少的被这个城市文化影响四年,对于正在成长、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大学四年的塑造在人生中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将决定今后人生的高度,所以好的城市大家都想去,自然也就造成了水涨船高的现象。
我们翻开大学的投档线,总是会发现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的大学录取分数线普遍都要高于其他省份的,甚至一般性质的大学录取分都要高过外省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就是因为这个学校在北京、在上海。
因此,考生在进行自我认知探索后,要拟定自己要报考的区域,也可以综合城市定位、气候、饮食习惯等来综合分析,因为很有可能选择的这个城市就是今后工作的城市。对于大城市的好处和弊端,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解析,这里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在阐述。
维度三
大学的选择
说起大学的选择,我们又不得不提好大学重要还是好专业重要这个话题了,说起这个我们先来看看好大学能带来什么,我们在维度四里面将分析好专业能带来什么。
好大学意味着大学的层次更高、平台更广、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好、周边学生素质相对更高,这些对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学校层次高在今后保研、考研、就业都会有相应的加成,我们称之为名校效应。
同样的,好大学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也要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所以好大学出来的毕业生素质都会相对较高,往往是企事业单位争夺的焦点,因此对于中等及以上优秀的学生而言,选个好大学是首要的,即使进入大学专业不是特别理想,到大一结束还可以申请转专业或者修读第二学位,这些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