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2)
若水1147由 分享
时间:
推荐文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
三、当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呈现的新特征
战后资本主义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全球化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加快。总体而言,资本主义的新特征仍然是原有矛盾发展延续的表现:垄断已经发展成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的载体主要是跨国公司;金融寡头和金融垄断资本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资本输出的速度和范围不断增大。针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呈现出的新特征,国外马克思学者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Seott和John(1987)从组织化和非组织化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他们认为三个因素决定了资本主义组织化的时间选择和程度:国家开始工业化的历史时间;资本主义前组织在资本主义时期保存下来的范围;国家的大小。二战之后资本主义进入了非组织化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工业、银行和商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来的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一国市场中被该国的本国公司控制的部分减少;白领工人数量和服务阶级的持续增加是组织化资本主义的结果,也是现代资本主义非组织化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工业生产能力被削弱时,制造业中的体力劳动者的绝对人数和相对人数都减少;劳资关系中集体议价过程重要性和效果下降,企业层面议价增长与从泰勒制到工作组织灵活性方面重要转变共同出现;摆脱了单一民族国家直接控制后,大型垄断组织的独立性不断增长;工资议价、计划等形式出现使国家规定大部分破坏,国家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增长;资本主义在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扩散导致了冶炼、制造等基础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第一世界无产阶级的工作被转移到国外,反过来使第一世界经济的工业和职业结构向服务型产业转移;对现代资本主义组织而言,随着冶炼和制造业雇佣人数绝对和相对下降,这些部门的重要性下降。
William(1997)从资本主义近几十年的经济变化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在过去的25-30年中,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6倍。然而,这些跨国公司的就业状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却几乎一直保持不变,大约为2600万人左右。全球化的基本机制,公司在外国投资、购买现存的资产或者新建工厂,在过去的15年中呈现爆炸式的增长。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和货币的交易以及衍生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民族国家政府在整体上失去了基础,部分原因是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不再行使对商业和金融的控制权。在发达国家,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销售者,积极促进本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为保持所有者不致负债提供一种基础性繁荣。结果是大多数政府正受到不断上升的经常性预算赤字和不断积累的债务威胁。自己缺乏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家将会成为新的殖民地,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只能扮演附属性的角色。这些国家在不断上升的工业化进程中,也会分享繁荣,但是他们的经济主权仍然被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支配。
Samir(1997)指出当前世界体系有两大新的特征:中心民族国家衰退,在生产和积累之间的关系消失,仍然完全受自我中心的民族国家边界影响的政治社会控制也在弱化;鸿沟已经开始弱化,在实现了工业化的中心国家和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外围国家之间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
Samir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新特征表现在: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构成了世界体系的核心,代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和社会管理框架,彼此处于侵略性的竞争之中;中心地区的工业化和外围地区的工业匮乏之间形成几乎绝对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工业化不会结束现存世界资本主义内在的两极分化,而是把这种机制和形式推向被金融、技术、文化、军事垄断所控制的其他领域,中心国家能够从这些垄断中获益。并且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的相互渗透侵蚀民族国家和建立在国家实体之上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体系的持久存在之间存在矛盾。苏联体制崩溃已经扩大了外围资本主义扩张领域。
Samir分析了全球化过程中两极分化的新形态。两极分化是由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高速增长引发的,这一时期塑造了不同于以往的世界体系。这就需要根据各国社会劳动力和产业后备军之间的比重来对众多国家进行分类。心脏地带(即中心国家)的大量劳动力到参加到现役劳动力大军中。在拉丁美洲、东亚和苏联这些已经工业化的外围国家中,存在着在岗的劳动力大军,并且还可能推进上岗的过程。但是,它不可能进一步吸纳来自农村和非正规经济中的后备劳动力。一方面因为现在的全球竞争所需要的是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使用不可能吸纳大量的后备劳动力;另一方面因为针对大量的移民涌现缺乏有效的安全阀。第三世界的工业化进程并不能结束现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所固有的两极分化趋势,相反两极分化的趋势和机制将会被推广到其他地区。中心区国家的金融、技术和文化以及军事垄断权将控制这些形式和机制,使全球化价值规律的新形式产生新的两极分化。
Keesvan(2001)认为资本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商品形式出现的资本流通的国际化,通过贸易的方式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货币流动的国际化,联系形式是外国投资;生产本身的国际化过程,通过厂商的跨国性劳动社会化。资本秩序具有世界同步的特征,与其他因素一起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
David(2001)讨论全球化问题中指出,20世纪末的全球化重要特征表现在国际贸易扩大、短期投资性资本流动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经济活动的扩大。短期投资资本流动的急剧增加给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全球化的另一个结果是资本主义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大公司之间的竞争。全球化妨碍了在资本快速积累时期重构国家的可能性。结构方面体现在全球的相互依赖增加,限制了单个国家调节资本的能力。全球化把大公司由国家干预的支持者改变为反对者。这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与所在国的商品和劳动市场只具有有限联系。
Robert(2001)认为走出消费主义的转换阶段,劳动的商品化并不预示着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而是通过全球化推行金融高压政策的结果。这种趋势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财富将从劳动人民手中再分配给资本家,从穷国再分配给富国,从借债人再分配给债权人,从消费者分配给资本家,从小资本家再分配给大资本家,从纳税人再分配给资本家,最后从非金融资本再分配给金融资本。
Bob(2001)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得出全球化的结果。他认为全球化的谜团、福利增加的童话是建立在薄弱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缺乏实证论据的支持。全球化并不能提高劳动者和贫穷国家人民的福利水平,全球化只不过是加剧了全球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两极分化,最终获益的只是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和中心国家的少数资产阶级。
Makoto(2001)在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中指出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以五种方式限制自由竞争市场,螺旋式的倒退到一个世纪前的情况。1、在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义公司将为电子自动系统引入工厂和办公室,以更少的投资获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凭借信息技术,资本主义企业通过重新设定生产和销售提高了灵活性,也强化了跨国的全球竞争,金融市场也实现了全球化,增强了不同金融区域和部门之间的竞争。2、由于信息技术在工厂、办公室和商店中的普及,企业可以减少大部分熟练工人和经验丰富的工人,可以雇佣大量的妇女、非熟练工人和临时职工。3、国家的经济作用已经大大削弱,这主要是凯恩斯主义在解决持续滞胀和国家累积性财政危机方面失败的结果。4、伴随着这些变化,市场经济在全球发展加快,资本主义国家似乎正在恢复活力,并试图要渡过经济危机。5、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主要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和新政策,却无法进行经济重组。
AlainLipietz(2001)指出全球化和金融化是后福特主义时代的主要特征。金融化同时是后福特经济社会的结果和加速器。国民收入中没有自动消费部分所占的越来越多的比例被用作金融资产积累起来。金融资产带来的红利和利息,增加了最富裕阶层仅用于储蓄的收入。这些金融资产不断追逐股票债券,导致虚拟资产价格快速上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加剧了金融化的进程,资本在寻找生产对象的时候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企业之间甚至不同国家政府之间的争斗。
萨米尔(2003)指出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呈现出新的特征。在建立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及社会框架后,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也孕育而生,并在各国之间展开积累的竞争。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的两极分化状况更加严重,并反映为中心地区的工业化和边缘地区的非工业化之间的绝对对立。赢得政治独立后,资本主义世界的边缘地区开始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但是发展极不均衡。随着资本在所有资本主义中心国家间的渗透,国家生产体系宣告解体,各国之间重新组合资本,每个国家的生产都成世界生产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第三世界的工业化发展并没有结束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所固有的。在发达国家中,资本在国际间的相互渗透削弱了国家内部生产效率,政治制度和思想制度的持久性正是建立在民族的基础之上,资本渗透的必然结果就与制度的持久性产生了矛盾,这一矛盾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能解决。
罗格(2004)指出资本主义上个世纪末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国家与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化的信号越来越多,而且在一国内部出现了许多不安宁的征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破坏了劳动力的国际分工,由此产生了一个规律,竞争使财富减少,对立加剧。新资本主义向特权的回归并引发了保持特权存在的冷酷斗争,效率原则被废止,财富在20世纪末比在以前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趋于集中。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的丑陋外观,其中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它是一场强者对弱者,金钱对效率,总体经济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战争。
阿·伯罗诺耶夫(2005)通过全球化的分析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当实行非常迅速的制度性变革和社会关系强化时,就会产生激烈的拥护者和激烈的反对者。跨国活动的发展,导致跨民族国家界限的商品流和金融流的强化,劳动分工的深化及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迅猛增加和发展。通讯革命的发生,自1989年产生的网络和其他手段,大众传播具有的全球特征,形成了出现跨国大众文化的趋势。出现了全球人民的新的分层,层次化不是在民族国家基础上,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把人类划分为确定的集团:非常发达的国家、一体化不强的国家、第三世界国家。
伊藤诚(2006)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1、为电子自动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厂和办公室,靠比较少的投资就可以灵活的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资本主义企业在工厂、办公室、商店广泛地推进信息化,大量使用妇女、小时工、临时派遣工及其他各种临时雇佣工等非正式职工,其结果是主要由成年男性正式从业人员组成的传统工会出现组织效率下降和社会地位弱化的现象;3、20世纪7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在解决萧条和财政危机问题上遭受失败,出现了国家经济职能被极大削弱的趋势,新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占统治地位的政策潮流;4、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企业作为金融资本的运动超越了国界,贸易投资、投资、金融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性大发展趋势增强。